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9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7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没有本病的确切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发病的病因、病理机制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临床上多数患者得不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疗效和预后较差。本文主要介绍M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及发病机制等发病学研究进展,并比较国内外资料分析中国人MM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cute myeloidleukemia stem cell,AMLLSCs)的存在已被公认,AML LSCs是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被转化而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AML LSCs形成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参与AML LSCs形成时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广泛血小板微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vWF切割蛋白酶在该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籍此在一定程度上与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关系进一步得以阐明,为该病提供了更加光明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4.
5.
免疫"妥协"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克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恶性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和高风险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WHO分类将其归入髓系肿瘤。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负有监视并清除恶性克隆功能的免疫系统也发生了异常改变,其突出特征是对恶性造血克隆无足量反应,妥协(compromise)以至耐受(tolerance),以至MDS逐步向白血病转化。现对此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转录因子(TF)在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瘤病毒增强子结合蛋白2(PEBP2)/核心结合因子(CBF)是九十年代初发现的一个TF,迄今发现其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广泛受累。本文就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现况作了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是血液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我国AA的年发病率为 7 4 / 10 6。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但环境保护意识及其措施相对滞后 ,与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有关的AA病例明显增多 ,此为我国近年来AA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1] 。如何准确而及时地识别每年逾万名新发AA病例并妥善处置是摆在广大基层全科医生面前一项艰巨任务。1 临床特征AA主要临床症状为乏力、出血及感染 ,为相应血细胞减少所致。慢性型AA (CAA)起病缓慢 ,病程迁延 ,主要为贫血所致乏力等症状 ,出血趋势轻微 ,甚少合…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血液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AA的年发病率为7.4/1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环境保护意识及其措施相对滞后,与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有关的AA病例明显增多,此为我国近年来AA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如何准确而及时地识别每年逾万名新发AA病例并妥善处置是摆在广大基层全科医生面前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4G/5G(单鸟嘌呤核苷酸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相关性.方法以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扩增56例心肌梗死患者,54例脑梗死患者,83例无关健康对照个体的基因组DNA,鉴定PAl-1 4G/5G基因型及分布频率,常规方法检验研究个体的主要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在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在心肌梗死组中,4G/4G基因型分布频率(71.40%)比对照组(30.12%)显著增加(P<0.001),杂合型4G/5G基因型分布频率(25.00%)比对照组(62.65%)明显降低;而在脑梗死组中,4G/4G,4G/5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0.37%,55.56%)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0.12%,62.65%)低,5G/5G基因型明显增加(24.07%vs7.32%,P<0.001).而且心梗组中血浆PAI-1活性水平随着4G等位基因的减少而降低;脑梗死组中,血浆PAI-1活性水平随着5G等位基因的升高而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组中的血浆PAI-1活性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和血糖水平都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1,P<0.05,P<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国汉族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和心肌梗死、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关,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性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PCR基因扩增法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检测MDS患者N-ras癌基因点突变王立,陈佩贞,王志学,赵洪,王建祥,郝玉书,张新友MDS向AML演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在MDS中发现了ras基因的突变,提示ras基因的激活在MDS恶性发展中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