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扫描方案A组动脉期100 kV,门静脉期120 kV,B组动脉期120 kV,门静脉期100 kV。各组管电流均固定为250 mAs。A组动脉期和B组门静脉期采用IMR,A组门静脉期和B组动脉期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动脉期,100 kV,IMR),B1组(动脉期,120 kV,FBP),A2组(门静脉期,120 kV,FBP)以及B2组(门静脉期,100 kV,IMR)。分别比较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 [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有效剂量A1组较B1组、B2组较A2组明显下降(t=11.05、11.64, P<0.01)。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A1优于B1组、 B2优于A2组(Z=6.391、3.200、6.559、3.409, P<0.01),图像失真和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A1组低于B1组,B2组低于A2组(t=12.889、15.163, P<0.01),SNR和CNR A1组高于B1组,B2组高于A2组(t=15.458、1.325、15.308、3.136, P<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FBP重建相比,低管电压联合IMR重建可显著降低肝脏增强CT的辐射剂量,并提高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的低剂量兔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参数:常规剂量组(RD)为80 kV、100 mAs、FBP,低剂量组(LD)为80 kV、50 mAs、iDose4和层级3),超低剂量组(ULD)为80kV、25mAs、iDose4和层级5.测量各组兔脑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3组灌注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图像噪声、脑实质信噪比(S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共有54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其中RD组16只,LD组20只,ULD组18只.三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RD组3.47 mSv,LD组1.53 mSv,ULD组0.75 mSv;与RD组比较,LD组和UL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下降55.9%和78.3%.各项灌注参数值(CBF、CBV、MTT和TTP)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和脑实质SNR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ULD组低于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D组与RD组,ULD组与L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71,P<0.01).结论:通过联合不同层级的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和超低剂量兔脑CT灌注成像可获得准确的灌注参数值以及可接受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下肢CTA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接受下肢CTA检查,随机分为常规剂量(RD)组和低剂量(LD)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RD组:管电压120k 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Dose Right,Philips Healthcare),图像指数设为1 2;L D组:管电压8 0 k V,管电流20m As。RD组图像采用常规FBP重建,LD组图像采用IMR重建。比较下肢血管不同位置(主动脉分叉,髂动脉分叉,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端以及腘动脉近端)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内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和不同分段(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及小腿段)主观评价指标(血管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诊断信心)。结果辐射剂量LD组较RD组下降91.40%(0.16m Sv±0.01,1.8 6 m S v±0.5 1,t=-1 8.2 2 9,P0.05)。相较RD组,LD组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CT值、SNR和CNR均显著增高,而图像噪声则显著降低(P0.05)。主-髂动脉段噪声和伪影以及股-腘动脉段、小腿段的各项主观指标LD组均高于RD组(P0.05),余无差异。结论结合模型迭代技术,极低剂量下肢CTA在降低高达91.40%的辐射剂量时,仍具有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相比于正常人(normal control,NC)大脑灰质萎缩特征随时间变化的纵向特征,探索正常人、稳定型MCI(stable MCI,SMCI)和进展型MCI(progressive MCI,PMCI)患者的大脑灰质萎缩的规律及组间差异,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评估提供相关的影像学参数依据。方法首先,采用VBMDARTEL方法对从ADNI(Alzheimer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数据库中获取的NC、SMCI和PMCI 5年跟踪磁共振T1加权影像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NC、SMCI和PMCI三组纵向跟踪数据,分别采用组内方差分析和相对首次扫描(baseline,BL)时间点数据的配对t检验,探索每组患者不同纵向跟踪时间点的大脑结构变化特征。结果得到NC、SMCI和PMCI组内大脑灰质萎缩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结果显示3组数据均出现大脑灰质的萎缩,并且萎缩区域逐步扩大,其中PMCI患者的灰质萎缩速度最快,SMCI患者次之。萎缩区域主要出现在颞叶、海马、枕叶、扣带回等。结论 MCI患者大脑灰质萎缩随时间变化特征较为明显。相对于较低转化率的SMCI,具有较高概率转化为AD患者的PMCI患者在大脑灰质的特定区域存在较明显的萎缩,从而可依据这些区域的萎缩情况进行PMCI的判别,有助于早期AD的临床诊断、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