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掌握重庆市麻风病流行地区居民麻风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15个麻风流行地区的城乡居民共3885人进行调查。每位被调查者答对≥5题者判定为知晓。结果 重庆市麻风流行地区公众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为55.26%,单一核心知识知晓率中位数为63.27%;公众对于麻风病的病因(70.12%)、早期症状(71.79%)、治疗科室(72.00%)及预防(75.44%)知晓程度相对较高,而对于麻风病是否能治好的知晓程度较低(23.66%);宣传活动与宣传资料为居民获得麻风防控知识的主要途径;高年龄、高学历、学生等人群知晓率较高(P<0.05)。结论 社会大众对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应在现有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铝厂近年来接氟、接尘、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铝业公司2011—201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解铝厂作业工人共计2 287人,其中临床健康检查异常率为47.84%,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1.59%。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不同年份的氟和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和转氨酶异常。B超和肝功能的检出率在不同接害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接氟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和接噪职工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并对工人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慢病管理系统中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过去一年与糖尿病有关的就诊情况,包括首选就诊医疗机构、选择该机构的原因等。以社区就诊为参照,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比值(relative risk ratio, RRR)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前一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8.02%倾向县级以上医院就诊,有36.78%倾向药房/诊所就诊,有25.21%倾向社区就诊。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治疗方式的人群就诊倾向存在差异。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RRR=2.39, 95%CI:1.20~4.78)、收入水平高(RRR=3.37, 95%CI:1.44~7.88)、申请到门诊特殊疾病医疗保险(RRR=3.32, 95%CI:1.72~6.42)、同时采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RRR=5.02, 95%CI:1.15~22.00)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而不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结论 重庆市2型糖尿病患者倾向于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2型糖尿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重要病种,患者主体尚未转移到社区接受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患者与非地氟病患者全血中化学元素及尿氟含量差异,为查找与地氟病相关的元素及进一步阐明地氟病发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抽取8~ 12岁氟斑牙患病儿童100例、成人氟骨症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抽取8~ 12岁非氟斑牙患病儿童100例、成人非氟骨症患者30例作为内对组;在非地氟病病区渝北区抽取非氟斑牙患病儿童50例、成人非氟骨症患者30例作为外对照组.测定所有调查对象全血中铜、锌、钙、镁、铁及尿样中尿氟含量,对比分析3组人群各检测指标的含量差异.结果 8~12岁儿童的病例组铜、锌、钙、镁、铁、尿氟含量分别为(30.08±2.83)、(74.04±9.75) μmol/L,(1.65±0.29)、(1.37±0.17)、(6.79±1.27) mmol/L,(0.73±0.37)mg/L;内对照组分别为(28.65±3.96)、(72.83±11.35)μ.mol/L,(1.62±0.27)、(1.36±0.18)、(6.73±1.22)mmol/L,(0.48±0.21)mg/L;外对照组分别为(32.03±2.99)、(77.78±10.85) μmol/L,(1.41±0.11)、( 1.43±0.13)、(7.66±0.55) mmol/L,(0.49±0.26)mg/L.两两比较发现,病例组铜、锌、镁、铁低于外对照组,尿氟高于内、外对照组(P均<0.05);成人的病例组铜、锌、钙、镁、铁、尿氟分别为(26.93±4.37)、(95.89±12.45)μmol/L,(1.50±1.76)、( 1.56±1.96)、(8.15±1.00)mmol/L.(2.17±0.99)mg/L;内对照分别为(26.26±4.96),(94.86±12.18 )μmol/L,(1.57±0.12)、( 1.46±0.16)、(7.64±1.00)mmol/L,( 1.44±1.22)mg/L;外对照组分别为(26.20±2.96)、(96.52±11.11) μmol/L,(1.48±0.14)、( 1.45±0.16)、(7.81±0.91 )mmol/L,(0.55±0.21 )mg/L,其中病例组镁、铁、尿氟高于内对照组,镁、尿氟高于外对照组(P均<0.05).结论病区人群体内抗氟元素水平较低,其他化学元素、环境、遗传等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需进一步做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重庆市主城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口腔卫生服务的需要和口腔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重庆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主城9区中的3区12个街道24所幼儿园共1 300名3~4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根据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家长填写。对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5.4%,龋失补牙面数为6 696,龋面均为5.2,龋齿充填构成比为2.3%。有效问卷共1 173份,结果显示过去1年治疗性口腔就诊率为6.31%(74/1 173),预防性口腔就诊率为22.93%(269/1 173)。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受口腔问题困扰、每天何时刷牙和过去1年牙疼史为口腔就诊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服务需要仍普遍,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口腔医疗保健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腔预防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我国江苏、山东、河北、甘肃和四川省整群抽取10个城乡社区,对社区居民中8326例年龄在35~ 75岁的高血压患者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结果 高血压健康知识状况:只有25%的高血压患者知道正常血压范围,危险因素为长期膳食高盐、超重肥胖和长期过量饮酒的知晓率是50.6%、45.8%和42.0%,知道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比例为58.2%.行为方面:28.0%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男性健康行为比例(包括完全戒烟、戒酒和控制饮食)低于女性,OR (95%CI)值分别为0.50(0.38~0.65),0.34(0.27~0.42)和0.77(0.70~0.85).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更能够经常测血压、完全戒烟和适当锻炼,其OR (95% CI)值分别为1.97(1.70~2.29),1.31(1.02~1.69)和2.14(1.87~2.44).年龄长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水平较低,但是更能够积极采取一些健康行为.文化程度与健康知识和行为(除戒烟戒酒)均呈正相关.与体力劳动者相比,技术性工作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高并常测血压,退休及从事家务者更能够经常测血压、控制饮食和适当锻炼.结论 我国高血压患者相关健康知识较为缺乏.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受性别、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型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评估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疾病传播风险。方法2008-2010年,在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途经的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和高邮县,山东省微山县,湖北省潜江市和宜昌市夷陵区,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重庆市万州区和开县,以及长江下游河口段的张家港市等5省(市)11个县(市、区),选择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开展传播风险相关因素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固定监测点和3个流动监测点。2008年随机抽取当地6~65岁常住居民,2008-2010年每年对监测县(市、区)内的当地暂住流动人口,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筛查,血检阳性者用改良加藤法或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2008-2010年每年对居巢、潜江、高邮和万州等4个县(市、区)的家畜开展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此外,对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孳生分布调查和水体漂浮物的监测,并在江苏省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和高邮县的通江河道采用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监测点共8 256名当地居民接受了血清学检查,抗体阳性率为0.7%(60/8 256),60例抗体阳性者中55例接受了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2008-2010年流动人口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53/2 611)、1.4%(56/3 944)和1.7%(74/4 581),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P>0.05);在抗体阳性者中,居巢区连续3年均查获了粪检阳性者,共22例,另于2010年在金湖县检获1例粪检阳性。除在金湖和高邮的可疑环境检获钉螺外,其他监测点均未查获钉螺,检获的钉螺中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水体漂浮物和稻草帘诱螺监测,检获大量水生贝类和螺,但未检获钉螺。结论尚未发现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相关工程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但存在相关风险,有必要建立长期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不同类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因素监测的重点可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与CR对模拟肺部病变的描述,并对剂量降低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模拟线状、网状和结节病变结构置入仿真胸部体模内,应用DR和CR分别对不同mAs设置的体模曝光,记录体模的入射体表剂量。收集不同剂量的硬拷贝照片,由4位放射医师随机地实施模拟肺部病变显示度评价。采用秩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2.0、3.2 mAs曝光时,DR与CR对模拟线状、网状病变的显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拟线状病变:Z=-2.032,P=0.042;Z=-2.375, P=0.018。模拟网状病变: Z=-2.680, P=0.007;Z=-2.670, P=0.008)。用5.0、6.3 mAs曝光时,两者对模拟线状、网状病变的显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2、5.0、6.3 mAs曝光档,对于小结节(直径小于10 mm)的检测DR均优于CR(Z=-2.237, P=0.018; Z=-2.384, P=0.017; Z=-2.388, P=0.017; Z=-2.366, P=0.018)。当3种模拟肺部病变都显示清楚时,用非晶硒DR系统的入射体表剂量降低约65%。结论 对微小低对比病变的描述,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优于CR且明显地降低曝光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I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6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疾病及感染与否分为3组,ID组(n=46),NID组(n=66),对照组(n=50),比较治疗前后的hs-CRP、血细胞参数(WBC、PLT、NGR%、ESR)、感染阳性检出率及不同病原体hs-CRP水平。结果 (1)3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ID组的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WBC,而NID组的WB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较之病毒、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细菌感染的hs-CRP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菌与G-菌感染比较,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内比较:较之治疗前,ID组治疗后的hs-CRP、WBC、NGR%、ESR,NID组的hs-CRP、WB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的PLT,NID组的PLT、NGR%、ESR,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ID组、NID组的hs-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ID组的NGR%、ESR明显高于NID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D组与对照组的NGR%、ESR,各组的PLT以及治疗后各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虽可作为早产儿ID,尤其是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非特异性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数字X线成像系统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和CR系统的图像噪声、空间分辨率和入射体表剂量(ESD),研究数字X线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相同管电压(125kVp)和不同mAs对仿真胸部体模用分辨率测试卡进行DR和CR曝光成像,测量ESD、空间分辨率,计算均方根(RMS)值,分析mA8、ESD、RMS及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两种系统的RMS随mAs的增加而降低,ESD随mAs的增加而增加。两种系统成像相同ESD时,DR的RMS略高于CR。ESD增加至一定量时,空间分辨率达到极限值(CR为3.1lp/mm,DR为3.4lp/mm)。结论 数字系统放射线剂量的改变会导致噪声、分辨率变化。适度的噪声水平对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