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腹腔淋巴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腹腔淋巴结核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其中16例患者造影后立即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穿刺活检,分析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结果 28例患者超声造影表现:腹腔淋巴结呈环状增强17例(60.7%),不均匀增强5例(17.9%),均匀增强3例(10.7%),无增强3例(10.7%)。穿刺病理组织活检显示环状增强及均匀增强对应于炎性肉芽肿伴淋巴细胞浸润,不均匀增强对应于炎性肉芽肿并片状坏死,而无增强对应于完全的干酪样坏死或液化坏死。结论腹腔淋巴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具有多样性,环状增强是其最常见的增强类型。腹腔淋巴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可反映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由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结核DNA疫苗的保护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结核分支杆菌MPT64和ESAT6 DNA疫苗的保护效力。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生理盐水(A)、载体质粒(B)、卡介苗(C)、MPT64 DNA疫苗(D)和ESAT6 DNA疫苗(E)免疫小鼠。最后一次免疫3周后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腹腔内攻击小鼠。攻击5或10周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攻击5周后,A和B组小鼠肺组织病变表现为以渗出性反应为主的混合性组织反应;C组表现为以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和肺泡壁结核肉芽组织中度增生为主的增殖性组织反应;D组3只和E组1只小鼠与A、B组表现相似,D组2只和E组4只小鼠与C组表现相似。结核分支杆菌攻击10周后,A、B和D组肺病变主要表现为由许多泡沫样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结核性肉芽肿及肺泡壁结核性肉芽组织中度增生、增厚;C和E组均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结核性肉芽肿及肺泡壁结核性肉芽组织中到重度增生、增厚。各组小鼠均未见干酪样坏死。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MPT64和ESAT6 DNA疫苗能增强机体免疫力,ESAT6 DNA疫苗的保护效力比MPT64 DNA疫苗强,但均未超过卡介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和W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3周Wistar大鼠的Sertoli细胞,应用WT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Sertoli细胞经平均功率密度为100 mW/cm2的S波段微波和X波段微波及场强6×104 V/m的电磁脉冲辐射4 min。应用实时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X9、WT1的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SOX9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6和24 h均见不同程度的降低(F=15.20和4.84, P<0.05;F=8.46和7.47,P<0.05);WT1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24 h出现不同程度降低(F=13.46、5.08和10.26,P<0.05)。结论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WT1)表达呈不同程度的降低。Sertoli细胞SOX9、WT1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电磁辐射致生殖危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腺癌neu基因产物的测定徐燕杰,王一平,王政民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腺癌的neu基因产物进行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选取1990年2月至1994年2月我院及协作单位手术切除子宫内膜腺癌病例共35...  相似文献   
6.
右乳腺硬化性腺病癌变(导管内癌)伴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徐燕杰李树林姚光大韩永杨波患者女,3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右下肢包块于1994年5月30日入院。检查见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5cm×4cm×4cm的硬结,边界清,表面欠光滑,与胸壁皮肤...  相似文献   
7.
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发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utz-Jeghers(P-J)综合征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在消化道息肉病中较少见,经验不足的医师很易误诊。我院最近对1例P-J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家族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的病理学基础 ,并探讨SAR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光、电镜观察 ,对 2例SARS系统尸检病例和 4例多器官多部位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 ;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肺组织及免疫器官中各淋巴亚群的分布及数量变化 ;核酸原位杂交结合电镜观察 ,作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在体病原学定位及定量检测。结果  6例SARS肺组织均呈弥漫性肺泡上皮损伤 ,2例尸检肺组织呈急性间质性炎和区域性肺水肿 ,2例尸检和1例穿刺肺组织中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 ,1例尸检和 2例穿刺肺组织呈脱屑性终末细支气管炎及肺泡炎 ,2例穿刺病例见早期肺纤维化及肺泡腔机化。SARS肺外器官 ,2例病程 <12dSARS病例免疫器官呈较广泛的出血坏死性炎 ,组织细胞及单核细胞样免疫母细胞反应性增生 ,骨髓组织内单核 粒细胞系统相对抑制 ,而 4例病程 >2 1dSRAS病例脾脏中央动脉周围T淋巴细胞增生 ,骨髓像大致正常。体内SARS CoV存在多种感染靶细胞和靶器官 ,其中肺脏为主要靶器官 ,支气管、肾、肾上腺、心肌、胃肠道、淋巴组织及睾丸等也为靶器官。肺组织内以CD8+ 细胞浸润为主 ,杂以少数CD4 + 细胞 ;淋巴结及脾脏中CD3+ 、CD4 + 、CD8+ 和CD2 0 + 淋巴细胞亚群呈不同程度减少及比例失衡 ,而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病毒性疾病诊断的工作经验,结合文献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于病毒性疾病诊断进行阐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检测和诊断许多病毒性疾病。它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特点为:①及时性。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②低风险性。可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大大减低了人员暴露于严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③高敏感性。在组织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出病毒。④有效性。用于个案病例回顾性诊断和疾病的深入研究。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某些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病毒。免疫组组织化学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具有:①用于人类新病毒的识别;②具有与其形态学相关的病原学诊断意义;③提供快速形态学诊断,使严重传染性疾病得以早期治疗;④在无法取得新鲜组织或尚无分离培养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病毒性疾病诊断和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腺癌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组织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Ⅰ、Ⅱ、Ⅲ级的PCNA阳性指数分别为252.54±65.33,466.67±81.20,682.50±78.43,相互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提示:此方法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腺癌切片上检测细胞增殖分数的一个可靠手段,对肿瘤的分级、判断其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