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6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耳鼻咽喉   10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50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96篇
内科学   649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392篇
外科学   633篇
综合类   1692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31篇
  5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30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03—2012-03收治的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系统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缩短临床重要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广泛应用于整形、烧伤外科等领域。现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回顾,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以前期建立的兔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移植模型,探索肌皮瓣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运重建情况,确定肌皮瓣移植后最佳断蒂时间。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一期复制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移植模型,二期行断蒂术并按断蒂时间不同分为2w组、3w组、4w组和5w组,每组5只。术后7d进行取材,观察各组肌皮瓣的大体存活情况、肌纤维及微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各组间皮瓣平均存活率5w4w3w2w,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纤维的形态及微血管计数结果与肌皮瓣存活率相符。结论:肌皮瓣带蒂移植血运重建直至完全建立可能需要5w,推断其最佳断蒂时间是移植术后5w。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