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因光核反应所形成的光中子辐射场。方法 利用蒙特卡罗(MC)程序模拟Clinic 2300CD型医用电子加速器15 MV X射线模式下光中子污染,掌握机头内不同位置光中子能谱和不同照射野下等中心处中子周围剂量当量变化,分析光中子在等中心平面内剂量分布和水模体中剂量衰减。结果 准直器关闭时,加速器机头内靶、主准直器、均整器和多叶准直器下表面的光中子平均能量分别为1.08、1.20、0.35、0.30MeV;等中心处中子周围剂量当量随着照射野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少,在30 cm × 30 cm照射野下达到最大;随着测点在水模体中的深度增加,中子通量先增加后减小,而中子剂量却在逐渐减小;不同照射野下,光中子剂量率在水模体深度20 cm处,基本都接近本底。结论 探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机头光中子谱和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光中子在水模体内剂量沉积规律,能为进一步研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光中子污染对患者产生的附加剂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某医院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房内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和分布情况,对其辐射风险进行评估,为加强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合理化的辐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房内10类区域的剂量水平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并结合病人植入粒籽源数目和住院天数进行剂量分析。结果 该病区一年内共收住病人1232人次,其中行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人432人次(190人),共植入粒籽源2.746843×1011 Bq(7423.9 mCi),人均6.3566×108 Bq(17.18 mCi),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病人年度住院天数2478天,平均住院6天。热释光剂量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处的剂量范围为0.23~13.94 mSv,均值为3.37 mSv,中值为1.90 mSv。其中病床两侧和输液架处的剂量范围明显高于其他点位处,经剂量/活度和剂量/(活度·天)分析,其差异依旧存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粒籽源永久性植入病房内存在外照射剂量偏高的点位,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减少在此点位居留的时间或远离此点位。医护人员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亦低于本次实验点位剂量监测结果,与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和居留情况有关。工作人员在穿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在剂量安全范围内,可适当增加粒籽植入活度和住院天数。患者在术后穿戴防护,可明显降低其对医护人员的外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存在核战争和核恐怖发生的可能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不可懈怠。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3年1月27日发布出版物,更新了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更新。出版物里建议的药物储备清单,包括防止或减少辐射影响的药物,以及在受照后用于治疗损伤的药物。围绕该药物清单,从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应急药物储备概况、一些国家的药物储备和当前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铜吸收转运蛋白(CTR1)在辐射诱导的小肠细胞放射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人小肠上皮细胞(HIEC)和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分别经2、4、6、8 Gy和5、10、15、20 Gy X射线照射,构建放射损伤细胞模型。照后2、4、8、24、48 h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TR1蛋白对辐射的时间-剂量响应。将CTR1 shRNA转染入HIEC和IEC-6细胞后进行X射线照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细胞内铜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确定CTR1对上述细胞辐射敏感性作用,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和DNA损伤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以及沉默CTR1对抗氧化蛋白Nrf2、HO-1,铜死亡相关蛋白DLAT、LIAS和FDX1表达的影响,初步确定CTR1的调控机制。结果 Western blot表明两株细胞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CTR1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且呈显著的时间剂量响应关系(t=3.53、3.45、6.37、11.11、11.13,P<0.05)。沉默CTR1后的两株细胞放射敏感性均低于对照,增敏比分别为1.146、1.201。沉默CTR1缓解了辐射诱导IEC-6细胞内的铜蓄积(t=3.10,P<0.05)。两株细胞照射沉默组ROS产量显著低于照射对照组(t=5.23、2.96,P<0.05);并且照射沉默组γ-H2AX蛋白表达较照射对照组有所减少(t=7.50、4.29,P<0.05)。此外,X射线诱导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沉默CTR1后Nrf2和HO-1的表达会进一步增加。电离辐射导致铜死亡标志物DLAT以及铁硫簇蛋白LIAS、FDX1丢失,而沉默CTR1能促进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CTR1沉默后的小肠细胞HIEC和IEC-6辐射抗性增强,涉及的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铜死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铜离子转运蛋白(CTR)是一系列参与机体铜离子吸收、转运、利用、贮存和清除等铜离子稳态调控的复杂体系,在铜离子参与调控氧化应激、能量产生、黑色素形成、神经肽生物发生和结缔组织成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离辐射诱导CTR表达的改变影响了铜离子在细胞中的分布,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和组织中铜离子积聚伴有高亲和力铜离子转运蛋白1 (CTR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以及铜外排转运蛋白铜离子转运ATP酶α肽(ATP7A)表达水平降低,进而激活胞内氧化还原反应,加重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CTR可促进电离辐射后铜死亡的发生,推测辐射引起CTR1表达上调和ATP7A降解进而导致细胞辐射敏感性增加可能通过铜死亡途径介导,提示放射损伤的发生发展与CTR介导的铜离子稳态调控有密切关联。现对几种关键铜稳态蛋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CTR介导的铜离子稳态调控在正常组织辐射损伤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和调控机制及与铜死亡的关系进行全面综述,为正常组织辐射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AKBA)对放射性脊髓损伤(RI-SC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T22细胞购自上海富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处理细胞为NC组, 照射后为RT组, 照射后加AKBA处理为RA组, 将转染的阴性对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小干扰RNA分别转染至细胞中, 照射后加入AKBA, 分为RA+si-NC组和RA+si-NRF2组, 3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未处理为Control组(10例)、照射后为IR组(10例), 照射后AKBA处理为Treat组(10例)。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记录大鼠照射后瘫痪潜伏期, 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白细胞介素(IL)-1β、IL-6蛋白的表达,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脊髓组织中NRF2、HO-1的mRNA水平, 计算分子对接的结合能评估AKBA和NRF2的结合状态。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RA组细胞活性高于RT组(0.74±0.03比0.49±0.0...  相似文献   
7.
放疗作为标准的局部治疗,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其通过产生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效应。因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已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新策略;然而,联合治疗的适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包括联合治疗的毒性和安全性、排序与时机、最佳剂量和分次等问题。全文总结当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新进展,为全面了解、设计优化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对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调控作用,以及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关系。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分离血小板,选择对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的环孢菌素A、可穿膜螯合血小板内钙离子的BAPTA、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抗氧化剂NAC分别与洗涤血小板共同孵育,借助流式细胞术、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不同干预后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和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改变。结果:蛋白激酶抑制剂H89、星形孢菌素、钙离子载体A23187导致血小板线粒体异常,而环孢菌素A有效逆转了其引起的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NAC相应地可以逆转血小板线粒体损伤,完全逆转H89诱导的血小板皱缩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BAPTA、前列腺素E1、乙酰水杨酸等抑制剂都不会逆转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现象。结论:线粒体功能对血小板凋亡和活化具有重要影响,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血小板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从而导致血小板发生凋亡,血小板发生凋亡和活化是各自独立的信号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激活M2巨噬细胞(type-Ⅱ macrophage)自噬对大肠癌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经佛波酯(PMA)单独及联合人重组白介素4(IL-4)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M0和M2型巨噬细胞。使用RAP激活M2自噬,设置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 A1)下调M2已被激活的自噬作为对照。将大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BALB/c-nu/nu裸鼠,待形成直径10 mm瘤体后,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8只裸鼠分为M2自噬未激活组、激活组和激活后下调组,LoVo细胞单独成瘤为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对荷瘤鼠行2次8 Gy X射线局部照射,分析各组间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CL-2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0巨噬细胞(t=78.77、60.02,P<0.05)。M2自噬未激活组瘤体质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MVD)[(1.93±0.05)g、(2.14±0.06) cm3、36.37±1.04]较阴性对照组[(1.35±0.05) g、(1.77±0.02) cm3、25.69±1.34]显著提高(t=20.07、14.56、10.92,P<0.05);激活M2自噬后,瘤体重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均显著下降[(0.89±0.03) g、(1.24±0.01) cm3、13.60±1.52](t=44.37、40.32、21.43,P<0.05)。利用巴弗洛霉素下调M2自噬后,瘤体质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有所回升[(1.02±0.07) g、(1.37±0.02) cm3、21.06±1.41](t=4.67、13.79、6.23,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自噬未激活的M2能够抑制Livin和Survivin在瘤体组织中的表达(t=2.64、7.90,P<0.05);RAP激活M2自噬后,可进一步下调上述蛋白的表达(t=5.43、9.39,P<0.05)。利用巴弗洛霉素下调M2自噬后,Livin、Survivin表达量均有所回升(t=2.80、3.17,P<0.05)。结论 利用RAP激活M2自噬,可抑制M2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的能力,从而抑制移植瘤生长;同时,通过下调大肠癌移植瘤中抗凋亡基因Livin与Survivin的表达,诱导大肠癌移植瘤放疗后凋亡的发生,提高大肠癌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影像组学是通过图像采集、肿瘤勾画、特征提取和建立模型等方式,将影像图像转化为更高级的信息进行研究的一种新兴技术。影像组学旨在视觉图像基础上挖掘肉眼无法识别的特征,提供更详尽的生物学信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分级、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本文将对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