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暴露时程16 Hz、115 dB次声对大鼠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假次声暴露组(sham exposure)和次声暴露组(infrasound exposure),空白对照组动物正常饲养于清洁级动物房,次声暴露组动物每天同一时间段置于次声实验室进行16 Hz、115 dB次声连续暴露(时程分别为7、14、21 d,2 h/d),假次声暴露组动物每天置于同一次声实验室但无次声暴露。大鼠焦虑抑郁情绪变化采用开放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实验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行为检测均显示,空白对照组与假暴露7、14、21 d组各行为指标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表明次声实验室环境对大鼠行为学表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开放旷场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次声连续暴露7 d组动物中央区运动距离显著低于假暴露7 d组(P 0.01),其他行为学实验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次声连续暴露14 d组动物中央区运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总运动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暴露14 d组,角落区停留时间、总静止时间则显著高于假暴露14 d组(P 0.05)。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次声连续暴露7 d组动物闭合臂停留时间显著多于假暴露7 d组(P 0.01),其他行为学实验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次声连续暴露14 d组动物闭合臂停留时间、闭合臂运动距离显著多于假暴露14 d组,开放臂进入次数、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开放臂停留时间、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少于假暴露14 d组(P 0.05)。次声连续暴露21 d组动物行为学实验指标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16 Hz、115 dB次声暴露7或14 d能引发大鼠的焦虑抑郁情绪,且暴露14 d效应最为明显,随着暴露时程的延长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药五倍子的有效成分五倍子酸(GA)对电离辐射诱导人肠上皮细胞(HIEC)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初探。方法 以4 Gy 60Co-γ射线辐照HIEC细胞,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GA分别作用12、24、48 h后的细胞毒作用,以及GA对受照HI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观察GA对受照HIEC克隆形成能力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对受照HIEC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GA对受照HIEC的G1/S-特异性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4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A对受照HIEC防护作用机制。结果 研究显示:① GA作用12 h,可以促进HIEC细胞的生长(P<0.05),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以及GA浓度的增加,GA对HIEC细胞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② 4Gy的60Co-γ射线照射下,1、10、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促进HIEC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升高(P<0.05)。③相同实验条件下,1、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受照HIEC的细胞增殖力(P<0.05)。④同样实验条件下,1、10、2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HIEC的细胞SOD活力(P<0.05);10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GSH活力(P<0.05);1 μmol/L的GA预处理能显著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水平(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GA能一定程度上减轻60Co-γ射线所致HIEC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A降低γ射线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并减轻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5.8 GHz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RF)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科学评价5.8 GHz RF的潜在健康危害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方法 56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暴露组(Sham)和射频暴露组(RF),每组28只,RF组每天暴露1 h,连续暴露15 d或30 d,频率为5.8 GHz,全身比吸收率为1.15 W/kg。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及神经元数量;Golgi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内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的水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海马组织内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RF暴露15和30 d,Sham组与RF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首次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和RF组海马区组织结构与神经元数量、CA1区树突棘密度(顶树突棘密度:15 d分别为5.10±0.20、4.89±0.24,30 d分别为4.58±0.27、4.49±0.24;基树突棘密度:15 d分别为4.81±0.17、4.79±0.34,30 d分别为4.20±0.27、4.22±0.17)、海马组织内PSD95及Synaptophysin表达水平及海马组织内多种神经递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的5.8 GHz RF暴露对雄性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射线胸部照射对雄性成年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X射线照射组(Radiation)和假照射组(Sham),每组12只。胸部照射面积为1.5 cm × 2 cm,剂量率3.04 Gy/min,8 Gy/d,连续照射3 d,总剂量24 Gy,...  相似文献   
5.
开展核应急医学救援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核应急安全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中辐射剂量基础是核应急医学救援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支撑,而传统的课程体系中辐射剂量基础内容涉及较少,以致学员对核素体表污染、剂量监测与评估及辐射卫生防护中的剂量标准掌握较为薄弱,影响了伤员分类及分级救治等重要应急模块的培训效果。文章结合参训学员的学情特点,在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了辐射剂量基础的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简化了理论推导,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调动了学员积极性。经改革实践发现,学员核应急医学救援的训练水平明显提升,达到了“培养扎实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一体”的核应急医学继续教育学员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6.
机器学习(ML)正快速发展为可辅助特定医学决策的临床人工智能(AI)系统。但是,目前ML面临临床数据不均一性高、临床任务机器转化难度大等限制因素。未来“智能”医生应当主导围绕临床目标和临床数据的医学和AI的创新。因此,在医学生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中以案例学习的形式,加入对ML所需最小样本量的估算和数据高级特征的临床解读等素养的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具备智能辅助诊疗的临床思维,创新更高效的智能医学决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功率密度的1~6 GHz多频复合微波辐射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海马相关神经机制。方法:56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辐照组(sham)和不同功率密度照射组(分别为1、5、10 mW/cm2),照射组采用多频(1.8、2.6、3.5、4.9、5.8 GHz)复合微波辐射,每天1 h(每个频点12 min),连续照射1周。采用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样行为;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学变化;通过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体表温度及体重均无明显改变。在旷场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10 mW/cm2组小鼠中央区进入次数显著降低(P<0.05),其余组无明显变化。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10 mW/cm2组小鼠开放臂进入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其余组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各照射组小鼠海马CA3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加重。神经递质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