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与手术、系统治疗联合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部分长期存活患者被诊断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膀胱癌、肉瘤等。本文主要对放疗诱发第二原发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潜伏期、影响因素、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真空袋及乳腺托架2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探讨真空袋用于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体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患者42例(乳腺托架组),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的患者36例(真空袋组)。根据患者配准误差结果,每周进行1~2次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配准,采集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数据,并应用公式计算靶区外扩边界。结果乳腺托架组在左、进、升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4)、(-0.36±0.33)、(-0.44±0.29)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26±0.27)、(-0.28±0.18)、(-0.29±0.20) cm。真空袋组摆位误差小于乳腺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托架组应用公式计算的右、左、进、退、升、降6个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0.40、0.49、0.81、1.21、0.62、0.70 cm,真空袋组分别为0.39、0.57、0.32、0.55、0.41、0.64 cm。结论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或乳腺托架均可满足临床需求,但采用真空袋进行体位固定误差更小,治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英两国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医疗保健经济学分析及方法。由于医疗保健资源有限,其分配应该以“让最大多数的人群获得最大限度的好处”为主导思想。医疗保健经济学分析4种主要类型是:①费用最低化。②费用—效能分析。③费用—效用分析。④费用—效益分析。并举例比较4种类型分析的结果。经济学分析既可用于任何治疗细节,也可应用于宏观策略的制订。文章介绍了根据临床疗效进行的放射治疗方案费用—效能优化和根据放射生物学参数测算的放射治疗方案费用—效能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疗、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放疗联合TACE在治疗局部晚期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IIIb-IVa期肝癌。单纯放疗10例,单纯TACE 8例,联合治疗13例,姑息治疗14例,比较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结果:放疗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有效率60%。TACE组CR 0例,PR 3例,有效率38%。联合组CR 0例,PR 8例,有效率62%,有统计学差异(P=0.041)。TACE与放疗、联合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21)。放疗组、TACE组、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和PFS分别为7个月、7个月、22个月(P<0.001)和4个月、3个月、13个月(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姑息组中位OS为3个月。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诱发乙肝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发热(P<0.001)、腹痛(P<0.001)、肝功能不良(P=0.007)三组比较有统计差异,不良反应以放疗组最少见。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肝癌,单纯放疗、单纯TACE、放疗联合TACE均可改善近期疗效、PFS和OS,以放疗联合TACE为最佳,精确放疗稍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观察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大剂量分割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疗效和毒性,探讨这种治疗模式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对8例患者共13个病灶行1~4程TACE后,采用大分割模式的共面或非共面多野X线3-DCRT治疗,3~8Gy/次,3次/周,总剂量40~60Gy,LQ模型生物等效剂量52~84Gy。结果放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全部病灶中完全消退、部分消退和稳定者各占23.1%(3/13)、46.1%(6/13)和30.8%(4/13)。总有效率69.2%(9/13),临床获益率100%。随访1~5个月,全组中有1例发生放射性肝病。结论TACE联合大剂量分割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并有好的近期疗效,值得设置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其远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性热量限制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辐射+随意饮食组(sham-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Sham-AL)、辐射+随意饮食组(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IR-AL)、辐射...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是一种能调控细胞周期的酶,对细胞分裂周期有影响,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周期影响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探讨PRMT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6年5月-2019年1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标本(共88例)中的PRMT5的表达,分析PRMT5相对表达量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用PRMT5小干扰RNA(PRMT5-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以未转染的SGC-790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RMT5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 3、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PRM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的病理学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转染后siRNA-NC组和对照组PRMT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胃癌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PI3K、AKT、p-AKT蛋白表达量、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siRNA-NC组和对照组PRMT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胃癌细胞增殖率、PI3K、p-AKT、AKT蛋白表达量、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均高于PRMT5-siRNA组,而凋亡率、cleaved caspase 3低于PRMT5-siRNA组(P均<0.05)。结论:PRMT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恶化密切相关,下调PRMT5的表达可明显减弱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同时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英两国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医疗保健经济学分析及方法。由于医疗保健资源有限,其分配应该以“让最大多数的人群获得最大限度的好处”为主导思想。医疗保健经济学分析4例主要类型是:(1)费用最低化。(3)费用-效能分析。(3)费用-效用分析。(4)费用-效益分析。并举例比较4例类型分析的结果。经济学分析既可用于任何治疗细节,也可应用于宏观策略的制订,章介绍了根据临床疗效进行的放射治疗方案费用-效能优化和根据放射生物学参数测算的放射治疗方案费用-效能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环状RNA circTRAF3与局部进展期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海南省肿瘤医院完成放疗的141例局部进展期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circTRAF3水平,并收集随访数据。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放疗完成后3个月的肿瘤反应。结果:局部进展期NPC患者基线血清circTRAF3表达水平为1.93(1.47,2.40),与主要的临床特征无关(P>0.05)。根据基线血清circTRAF3中位值,将NPC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放疗后血清circTRAF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随着放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放疗抵抗组基线血清circTRAF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circTRAF3水平是局部进展期NP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血清circTRAF3预测局部进展期NPC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敏感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5(9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拉帕替尼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外周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紫杉醇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2例。紫杉醇治疗组使用紫杉醇化疗,联合治疗组使用紫杉醇联合拉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外周血中FGF、FGFR、Ig A、Ig M和Ig G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病发部位和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53. 13%)和控制率(84. 38%)均显著高于紫杉醇治疗组(21. 88%,59. 38%)(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FGF、FGFR、Ig A、Ig M和Ig G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紫杉醇治疗组外周血中的FGF(50. 42±8. 76)和FGFR(464. 96±32. 63)水平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23. 62±4. 50)、(302. 62±23. 63)],Ig A(1. 41±0. 27)、Ig M(0. 43±0. 15)和Ig G(5. 78±1. 01)的水平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1. 95±0. 45)、(0. 57±0. 12)、(7. 73±1. 56)](P 0. 05);紫杉醇治疗组的恶心呕吐、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 0. 05)。结论紫杉醇联合拉帕替尼对晚期胃癌的治疗较单纯使用紫杉醇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具有更佳的改善免疫功能以及降低恶性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