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7篇
特种医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河南省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河南省CT检查所致儿童和成人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和地区CT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配额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7个地市31台CT共计1113例受检者主要检查类型进行剂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检者和设备基本信息、扫描参数、相关剂量学信息等,通过剂量转换系数估算其所致典型有效剂量。结果头部常规CT扫描中,0~1岁、>1~5岁、>5~10岁、>10~15岁组儿童CTDIw的75%分位值分别为32.2、37.2、43.0、46.7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478.0、572.0、715.6、743.9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5.26、3.83、2.86、2.38 mSv;在胸部常规扫描中,0~1岁、>1~5岁、>5~10岁、>10~15岁组儿童CTDIw的75%分位值均为9.3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141.7、178.8、224.0、238.7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5.53、4.64、4.03、3.10 mSv。CT检查所致成人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CTDIw的75%分位值分别为57.4、16.2、19.4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818.3、504.7和571.1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1.72、7.07和8.57 mSv。结论随着河南省CT设备的更新,检查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CT应用频度的快速增长,医疗机构应恰当选取CT各类检查的扫描参数,加强其影像质量及其所致剂量的优化匹配研究,完善CT诊断参考(指导)水平,尤其是对射线敏感的儿童应尽快建立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推动CT检查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降低盆腔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宝石能谱CT以不同的管电流对标准男性模体扫描,记录不同毫安值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滤过反投影重建(FBP)、50% ASiR及MBIR 3种重建模式下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由3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给予主观评价。结果 50% ASiR及MBIR重建算法比FBP重建算法噪声明显减少,对比噪声比明显提高。能够符合诊断要求的最小mA值分别为250 mA (FBP)、180 mA(50% ASiR) 和100 mA (MBIR)。在同等图像质量情况下,50% ASiR及 MBIR重建模式分别可减少剂量28.0% 及59.9%。结论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能够减少图像噪声,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降低盆腔CT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多叶光栅叶片到位精确度验证方法研究,为质量核查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物理师水平较高的6家医院,8台加速器(瓦里安、医科达、西门子)参与验证研究。25 cm×25 cm的放射性免冲洗胶片放在30 cm×30 cm厚的均质固体模体上,厚度2.0 cm的固体模体板覆盖在胶片上面,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多叶光栅形成5条栅栏野条状,能量6 MV X射线束,每条栅栏野3 cm×0.6 cm,条状野间隔3 cm,在最大剂量点处,胶片到源距离100 cm,每条栅栏野给出监督剂量250 MU。照射计划传输到加速器上进行照射,照射后的胶片一周内返回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进行分析和计算,并与IAEA给出的限值比较。结果 胶片测量与TPS计划每条多叶光栅栅栏野条状位置偏差±0.5 mm内为合格。7台加速器结果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1台加速器结果超出±0.5 mm,不符合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位置标准偏差±0.5 mm内为合格。8台加速器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位置标准偏差结果均在±0.5 mm内,符合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实际宽度差值±0.75 mm内为合格,7台加速器结果均<±0.75 mm,符合要求,1台加速器结果>±0.75 mm,不符合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实际宽度标准偏差0.3 mm内为合格。7台加速器结果<0.3 mm,合格,1台加速器结果为0.5 mm,不合格。结论 河南省部分加速器多叶光栅片到位精确度不合格,应定期开展相关的质量保证工作和第三方核查工作,对保证放射治疗剂量的精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X射线摄影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河南省X射线摄影致成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放射诊断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开封和信阳3个地市14家医院,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调查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不同照射部位1 404名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水平。结果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CR摄影和DR摄影致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20~47.71、0.16~6.89和0.10~10.41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LAT、胸部PA、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摄影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16~10.05、0.20~10.36、0.11~2.13、0.10~2.92、0.39~5.85、0.12~1.82、0.16~11.67、0.36~29.37、0.25~14.49和1.18~47.71 mGy。普通X射线摄影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高于CR和DR摄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9、-9.570,P<0.05)。普通X射线摄影胸部PA、腰椎LAT入射体表剂量高于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2、2.538,P<0.05)。结论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和CR摄影所致受检者胸部PA和LAT入射体表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普通X射线摄影部分照射部位入射体表剂量较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用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精确度方法。方法 中国参加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固体水模体30 cm×30 cm,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多叶光栅形成5条栅栏野,3 cm×6 mm,条状与条状之间距离3 cm,在最大剂量点(dmax)处,源轴距离100 cm,6 MV X射线,每条栅栏野照射监督单位250 MU。放射性免冲洗胶片EBT2放在固体模体上,实施调强放射治疗5条栅栏野计划。选择加速器多、物理师水平较高的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4省的27家医院30台加速器参与验证研究。验证程序和方法与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程序相同。照射后的胶片分别邮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剂量学实验室和外部检查组(EAG)测量分析并计算。结果 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与TPS计划每条栅栏野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应≤±0.5 mm,本研究结果分别为0.3、0.2、0、-0.1、-0.2 mm,符合要求。4省的30台加速器中,5台加速器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在±0.6~1.0 mm范围内,不符合要求;25台加速器条状位置结果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EAG验证研究结果表明,6台加速器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在0.6~1.0 mm范围内,不符合要求;24台加速器条状位置结果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位置偏差应≤±0.5 mm。本研究结果为0.04 mm,符合IAEA要求。EAG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条状位置偏差均<0.3 mm,符合要求;除1台加速器条状位置偏差为-0.7 mm、超出±0.5 mm外,其余29台加速器条状位置偏差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最小与平均宽度差值,最大与平均宽度差值应≤±0.75 mm。本研究结果,最小与平均宽度差值为-0.2 mm,最大与平均宽度差值为0.4 mm,符合要求。30台中有6台加速器多叶光栅叶片最大宽度与平均宽度,最小宽度与平均宽度差值超出±0.75 mm,不符合要求;24台加速器多叶光栅叶片最大宽度与平均宽度,最小宽度与平均宽度差值均<±0.75 mm,符合要求。5台加速器多叶光栅最大宽度与平均宽度,最小宽度与平均宽度差值超出±0.75 mm,不符合要求;25台均<±0.75 mm,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对多叶光栅叶片实际宽度位置标准偏差应≤0.3 mm。本研究结果为0.12 mm,符合要求。4台加速器多叶光栅叶片实际宽度位置标准偏差超出0.3 mm,不符合要求;26台在0.3 mm范围内,符合要求。4省的30台加速器IAEA验证研究结果与EAG相同。结论 胶片剂量学验证多叶光栅叶片到位精确度方法,方便适用,作为质量核查,便于邮寄,可反复多次测量,适合在医疗机构大规模开展质量核查。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河南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估算全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为放射诊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配额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6个地市不同级别共58家医疗机构为样本医院,调查接受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检查类型、检查部位等分布信息,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样本医院中受检者男女比例较为平均,接近1:1;"40~"年龄组比例最高,占60.47%;X射线诊断检查主要为常规X射线摄影和CT检查,分别占52.15%和40.31%;胸部检查在常规X射线摄影和CT检查中应用人次均最高,分别占总检查人次23.84%和13.25%。CT检查集中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占CT检查人次的21.54%和72.99%;造影检查、乳腺摄影和体外碎石集中在三级医院,分别占同类型检查人次的77.82%、95.01%、100%,一级及其他医院主要进行常规X射线摄影检查,常规摄影检查人次数占一级及其他医院所有检查类型人次数的79.04%。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估算2016年河南省医用X射线诊断频度为826人次/千人口,其中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包括常规X射线摄影、透视、造影、口腔、乳腺摄影、碎石等放射诊断检查)频度和CT检查频度分别为541人次/千人口和285人次/千人口。结论 河南省近年来医疗照射频度水平发展很快,各类放射诊断设备在各级医院分布的不均衡为开展放射卫生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各级医院放射诊断设备配备、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免冲洗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疗(IMRT)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OAR)处方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方法。方法选择河南省的8台不同型号医用直线加速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聚苯乙烯专用模体,经CT模拟定位机扫描,影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勾画PTV和OAR的处方剂量,能量6 MV X射线。对模体实施IMRT照射,照射后的TLD和胶片邮寄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结果按IAEA要求,对PTV和OAR处方剂量,TLD测量剂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的相对偏差为±7.0%。对PTV的剂量验证结果表明,8台加速器的相对偏差在-0.3%~6.9%范围内,符合要求。对OAR剂量验证结果表明,6台加速器的相对偏差在-7.0%~0.3%范围内,符合要求,2台加速器的相对偏差在-10.8%^-8.4%范围内,不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二维剂量分布3 mm/3%通过率≥90%。7台加速器通过率在90.2%~99.9%范围内,符合要求,1台加速器通过率为70.0%,不符合要求。结论免冲洗胶片和热释光剂量计验证调强放疗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处方剂量及二维剂量分布,方法简单可靠,是开展调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步骤,可为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服务机构核查临床处方剂量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