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局域性进展可形成腹膜癌,大约10%的患者初诊即发现腹膜癌,有4%~19%的患者在根治术后随访期发生腹膜癌,25%~35%的复发患者以腹膜癌为唯一表现。全身化疗对此类腹膜癌只是姑息性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缩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清除宏观和微观癌细胞。荷兰癌症中心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总结分析表明,接受完全缩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4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56%和43%,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已成为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2.
奈达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捷佰舒)联合长春瑞滨组成NN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2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奈达铂80~100mg/m2,d1,长春瑞滨25mg/m2,d1、d8,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至少2周期。结果32例患者中,CR2例,PR15例,NC9例,PD6例,总有效率(CR PR)53.12%(17/32)。奈达铂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Ⅲ度和Ⅳ度分别为18.75%和12.50%)和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Ⅲ度和Ⅳ度分别为6.25%和0)。结论奈达铂联合长春瑞滨组成的NN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耐受性好,疗效与第三代化疗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照射后存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变化及机制。方法 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X线照射前后放射敏感性变化,用MTT黏附实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侵袭、转移能力。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及蛋白印记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TGF-β1、MMP-2、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来探讨机制。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X线照射后存活细胞对放射更加耐受(D0值比为0.94),其黏附、侵袭、迁移能力较照射前增加1.46、1.40、1.45倍。照射后细胞间隙增大,有多而长的伪足形成。照射后Vimentin、TGF-β1、MMP-2、MMP-9的mRNA表达均上调(为对照组的1.37、2.37、1.80、1.50倍),其蛋白表达也相应上调(为对照组的1.60、1.80、1.10、1.20倍),而E-Cadherin 的mRNA及蛋白表达则下调(为对照组的59.4%、74.6%)。结论 X线照射后A549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较照射前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与放射诱导TGF-β1表达进而促进上皮细胞间质化改变有关,还可能与放射诱导MMP-2、MMP-9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的高发癌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居整体人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2002年统计资料[1]显示,所有种族计算在内,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37.4/10万,其中北美为99.4/10万,西欧为84.6/10万。近20余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以每年至少3%的速度增长[1]。以上海为例,女性癌症总发病率2002年已达279.2/10万,其中乳腺癌占48.1/10万,而市区则高达61.7/10万[2],正在接近白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患者术后会遇到很多与疾病及手术有关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而…  相似文献   
5.
MDA-7/IL-24和阿霉素联合治疗裸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将重组腺病毒介导的MDA-7/IL-24基因与阿霉素(ADM)联合治疗裸鼠肝癌,探讨基因治疗和化疗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构建携带人MDA-7/IL.2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单独使用该载体或ADM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裸鼠肝癌模型,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并实现体内表达,Ad-MDA-7+ADM联合治疗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83.80±4.82)d,与其他3组比较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Ad-MDA-7+ADM组裸鼠肝癌体积明显小于ADM或Ad—MDA-7组(P〈0.01)。联合治疗组少见肿瘤细胞异型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结论MDA-7/IL-24联合阿霉素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有明显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量子点对肝癌细胞的免疫荧光成像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利用巯基乙酸修饰的水溶性量子点(QDs)优良的光学特性实现对肝癌细胞株HCCLM6 AFP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成像。方法 用巯基乙酸修饰的QDS,制备水溶性QDs-IgG复合物探针。荧光、紫外光光谱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及透射电镜研究其特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水溶性QDs-IgG复合物探针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株HCCLM6 AFP抗原。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CCLM6皮下接种BALB/C-nu/nu裸小鼠。手术取瘤,石蜡切片,水溶性QDs-IgG复合物探针免疫荧光成像。双光子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观察成像,并与FITC荧光进行连续激发实验比较光稳定性。结果 该水溶性QDs-IgG复合物探针具有激发光谱宽、荧光强度高的特点,能与特异性抗原良好结合。用该探针对肝癌细胞及组织成像清晰,其荧光在共聚焦激光连续激发1h情况下无明显衰减,而FITC荧光在1h内基本猝灭。结论 QDS比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具有更优良的光学特性,适用于生物医学成像领域。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局域性进展可形成腹膜癌,大约10%的患者初诊即发现腹膜癌,有4%~19%的患者在根治术后随访期发生腹膜癌,25%~35%的复发患者以腹膜癌为唯一表现。全身化疗对此类腹膜癌只是姑息性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缩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清除宏观和微观癌细胞。荷兰癌症中心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总结分析表明,接受完全缩瘤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4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56%和43%,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已成为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标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鼠放射性肺损伤中NF-κB活性的变化趋势,并探究当归对其干预及防治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当归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当归干预组4组,于1、24、72 h、1、2、4、8、16和24周9个时间点分别取肺组织检测。用HE和Masson染色评价组织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用免疫组化判断NF-κB P65蛋白的定位和相对含量;用TransAMTM ELISA方法测定NF-κB活性。结果 小鼠模型的组织病理符合经典改变,4周起出现较明显间质性肺炎,8周最严重, 16周开始肺间质内胶原纤维沉积并渐加重。NF-κB活性在照射后24 h和8周呈现出双相的高峰。预防应用当归后,各时间点当归干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同时间点单纯照射组明显要轻,"潜伏期"延长。结论 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发展进程中,NF-κB活性呈现双相的升高,预防应用当归能下调这种升高并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双结构域重组多肽sPD-1-Cell Ⅰ(P/C-1)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体内外表达重组多肽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编码PD-1胞外结构域的cDNA与编码CH50 CellⅠ结构域的cDNA,3片段连接法插入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A中,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P/C-1;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BHK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重组多肽P/C-1的表达,MTT法检测表达产物对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建立小鼠H22肝细胞癌移植瘤模型,裸DNA肌肉注射法分别于体内转染sPD-1、CH50和P/C-1基因,观察并比较各处理因素对小鼠的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多肽P/C-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BHK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重组多肽P/C-1的表达,后者能显著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P/C-1转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烈而持久,显著优于sPD-1和CH50治疗组。结论重组多肽P/C-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产物P/C-1兼有sPD-1和CH50的生物学功能,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发挥二者协同抗肿瘤作用,从而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喉癌细胞hTERT启动子介导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喉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和hTERT启动子活性的关系,以及hTERT启动子介导喉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含hTERT启动子的质粒转染不同放射敏感性喉癌细胞(Hep2和Hep2R),通过报告基因评价启动子活性,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构建质粒phTERTp-HRP,用RT-PCR和酶活性分析评价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表达,以克隆形成实验评价phTERTp-HRP/吲哚乙酸(IAA)对克隆形成率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Hep2R的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表达水平和hTERT启动子活性分别是Hep2的1.37、1.43和1.81倍。hTERT启动子活性与hTERT mRNA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转染phTERTp-HRP后,Hep2R细胞中HRP mRNA表达和HRP活性水平分别是Hep2细胞的2.1倍和1.8倍。0.5mmol/L IAA处理后,SERSF2分别为1.24(Hep2R)和1.20(Hep2),无IAA和有IAA组存活曲线参数α分别为0.020、0.090(Hep2R)和0.042、0.099(Hep2)。结论hTERT启动子可用于不同放射敏感性喉癌细胞的基因治疗。hTERTp—HRP/IAA基因治疗有望用于喉癌细胞的靶向杀伤和放射增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