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脑胶质瘤病诊断和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大腩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定义为大脑肿瘤胶质细胞弥散性的浸润,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本研究探讨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7月年在我科诊治的11例GC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讨论。结果: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忡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反复发作,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与精神障碍。病理检查多为低级别胶质瘤。,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弥散,侵犯大脑半球2个或2个以上脑叶。8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术,11例行术后放疗,随访至2007年7月有7例死亡,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足22个月。结论:GC的诊断可参考临床表现与MRI检查,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综合利用手术、化疗和放疗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TDF)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晚期癌症伴中重度癌痛30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72h更换,每24h评估1次,记录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滴定剂量为50μg/h的6例,75μg/h的18例,100μg/h的8例;达CR的8例,PR的19例;有效率为90%,镇痛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头晕、恶心、便秘最常见。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具有持久稳定的镇痛疗效,且不良反应轻,使用方便,可作为口服吗啡类药物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单纯放疗15例,放化疗6例.放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化疗采用CHOP方案.结果 21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1%,其中完全缓解(CR) 11例(52.4%),部分缓解(PR)6例(28.6%),病情进展4例(其中死亡3例).结论 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放疗局部控制率高,晚期NK/T细胞淋巴瘤同步放化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纳米载体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介导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小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质粒转染A549肺癌细胞,并初步观察沉默IGF1R基因对A549肺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IGF1R小干扰序列,构建PSUPER-IGF1R-siRNA质粒,PEI介导转染A549肺癌细胞,台盼蓝染色法和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构建质粒与基因库IGF1R基因序列一致.PEI介导PSUPER-IGF1R-siRNA质粒转染A549肺癌细胞后,台盼蓝染色法和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降低,与生理盐水组和pSUPER-EGFR质粒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UPER-IGF1R-siRNA质粒构建成功,PEI介导其转染A549肺癌细胞后对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A1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放疗增敏的作用。方法以pcDNA3.1-CA11质粒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细胞株行放射处理,Western blot、RT-PCR检测凋亡相关酶Caspase-3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cDNA3.1-CA11质粒转染的SGC7901放疗72 h后Caspase-3在mRNA、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CA11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5.41±3.78)%,较对照组的(7.32±0.92)%、空质粒转染组的(10.06±1.47)%,明显升高(均P0.05);CA1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42.19±7.17)%,较对照组的(7.79±1.01)%、空质粒转染组的(20.43±6.24)%,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CA11基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对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较差,促使人们探索非常规分割放疗的价值.自杀基因治疗被认为是肿瘤基因治疗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而肿瘤基因-放疗是近年提出的肿瘤治疗新思路.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HSV-TK)/鸟嘌呤(ganciclovir,GCV)(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脑胶质瘤已进入临床Ⅲ期实验,但仍存在不足之处[1].Rogulski等[2]实验证明HSV-TK/GCV系统均能提高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笔者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HSV-TK转入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U251/TK细胞)后联合不同分割方式照射,观察其杀伤效应,为临床改进胶质瘤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携带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并筛选、鉴定。转染与未转染tk基因的U251细胞按1∶9混合。实验分3组:对照组、 GCV组、GCV+TMZ组。GCV组以5种不同浓度(2、5、10、20、40μM)作用于混合细胞;GCV+TMZ组在上述基础上各加入TMZ 50μM;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各组细胞培养72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1)U251/tk细胞的活力随GCV组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2)GCV组、TMZ +GCV组的IC50分别为17.3μM、8.1μM(两组相差2.14倍);(3)GCV+TMZ组的总体抑制率显著高于GCV组(P<0.01)。GCV+TMZ组生存曲线明显左移;(4)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组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细胞多被阻滞于G2~M期。结论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有一定的肿瘤杀伤效应及旁观者效应;替莫唑胺与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及促凋亡增加GCV的旁观效应。  相似文献   
8.
9.
老年低保人员心理卫生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老年低保人员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期找到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老年低保人员112人为调查对象,并选取112名非低保人员进行1∶1配对.将低保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方法主要有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剧治疗等.使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SCL-90量表评分显示老年低保人员9个因子分均高于非低保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人际关系敏感[(1.13±0.39)与(1.26±0.26),t=2.12,P=0.04]、忧郁[(1.23±0.66)与(1.43±0.24),t=2.08,P=0.04]、焦虑[(1.18±0.50)与(1.38±0.34),t=2.17,P=0.03]、敌对[(1.24±0.49)与(1.40±0.28),t=2.03,P=0.04]和其他项目[(1.31±0.56)与(1.49±0.31),t=2.04,P=0.04]5个因子分及总得分[(115.89±17.21)与(122.64±10.41),t=2.42,P=0.02]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实施社区综合心理干预,老年低保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 对30例食管癌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并针对放射性食管炎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放射性食管炎20例,中度8例,重度2例,无1例中断治疗,全部完成放射治疗计划.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反应,提高食管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