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脑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CCA)或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CM)是一种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往临床上很少见。随着CT,尤其是MRI的广泛应用,发现的CCA病例越来越多。同时也促进了CCA家系调查与自然病史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CCA自然史的逐渐明了,以及显微外科,立体定向微侵袭外科技术与放射外科的发展,人们对CCA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经蝶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经蝶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适用起源于鞍底的肿物或向鞍上扩展者。作者回顾性总结了18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方式、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方法:本组均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或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两种方式行肿瘤切除术。结果:9例肿瘤获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为部分切除,无术后死亡。15例获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期为3年1个月),有12例(80%)恢复良好,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结论:对颅咽管瘤选择合适病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2例垂体腺瘤患者,用1.5T磁共振和γplan计算机联网定位,Leksel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手术。肿瘤直径3.8~51.1mm,平均16.3mm,照射剂量9~35Gy,平均21.6Gy。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34个月,平均21个月,获随访204例。肿瘤消失39例(19.1%),缩小156例(76.4%);激素值恢复正常14例(11.8%),较术前下降94例(79.6%);临床症状改善190例(93.1%),9例症状加重,3例肿瘤增大,2例开颅手术,1例死亡。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Ⅲ级以上肿瘤应首选手术治疗,γ刀治疗后有可能加重垂体低功能状态,诱发垂体危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正常大鼠尾壳核后延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本研究用γ 刀从10 Gy 至100 Gy 十个不同剂量级照射一侧尾壳核,3 个月后,进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证明:在延髓中尾段的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现出如下反应:(1) 阳性反应细胞增加,肥大型细胞明显增多;(2) 从低剂量至高剂量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反应也从延髓周边向深部扩展;(3) “延髓内脏带”内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反应尤为明显;(4) 舌下神经核等处的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出现较迟。以上所见提示:γ 刀照射一个局部可产生广泛的反应,远离靶区的延髓的反应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伽玛刀(γ-刀)治疗以性早熟为临床表现的婴儿松果体瘤和异位松果体瘤,共3例4个病灶.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1岁3个月.肿瘤直径12~22mm,平均18.5mm.肿瘤中心剂量26.7~30Gy,平均28.2Gy,边缘剂量10.7~15Gy,平均13.7Gy.随访时间9~12个月,初步结果表明:病儿的症状和肿瘤的生长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死亡及近期并发症发生.提示γ-刀是治疗婴幼儿颅内肿瘤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国际微侵袭神经外科会议(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inimally Ivasive Neurosurgery)于199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巴黎召开,共有各国代表约600人参加,我国代表有8人,其中广东微侵袭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刘承基教授和凌锋教授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58篇,其中祖国大陆10篇,中国台湾2篇。会议的中心内容为神经内窥镜技术(有论文64篇)、影像导向外科(有论文44篇)、神经介入放射(有论文19篇)和其他杂类(有论文31篇)。报告的方式有论文宣读(64篇)、张贴(61篇)和录相报告(33篇)。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共23例,其中震颤麻痹12例,扭转痉挛11例。现将手术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并对手术成败的影响因素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常大鼠脑组织伽玛刀照射后Fos蛋白的表达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伽玛刀(γ-刀)照射正常大鼠脑部后,脑内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Fos蛋白的表达及变化。方法:45只正常成年大鼠在脑部受γ-刀照射(100Gy),分别成活0.5h、1h、3h、6h、12h、1d、3d、7d、14d、30d至3个月后处死,灌流固定,冰冻切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在照射靶区和非靶区的大脑皮质等结构内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Fos阳性表达。Fos表达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3~24h之间,均为胞核染色;第二次在14天后,出现三种阳性细胞,第一种仅胞核染色,第二种胞浆染色,第三种胞核、胞浆均染色。结论:作者认为第一种者为正常反应细胞,第二种者为严重受损细胞,第三种者为中间状态细胞。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闭锁综合征一例报告梁军潮吴鸿勋吴声伶肖安平刘德平患者,男,48岁。外伤后缄默无语,四肢瘫痪一周于1995年8月6日来诊。因一周前不慎被龙卷风卷起3公尺高后摔倒地面,当即有短暂昏迷,醒后感头晕、颈痛。次日不能说话,四肢无力,不能活动,在当地医院诊...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中心采用闭塞动脉瘤颈同时行近端载瘤动脉闭塞治疗2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42岁。入院前20d突然四肢抽搐伴剧烈头痛,呕吐,颈硬。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示左额底高密度明显强化影约2.8cm×3cm大小(图1a)伴脑内血肿(部分破人侧脑室)。左颈内动脉造影见:床突上段巨大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