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胰腺癌的生存率很低。为研究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10月起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将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系统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中所产生的靶区位置误差,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其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f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未行手术治疗的II~III期NSCLC患者8例,真空体模固定体位,模拟定位及放射治疗过程中全程应用ABC系统,3D-CRT治疗肺癌原发病灶。首次摆位时,在应用ABC系统状态下,每隔3min以治疗体位在模拟机上拍摄定位片,连续拍摄5次,测定靶区位置误差模拟分次治疗内误差。治疗期间首周每天1次其后每周1次应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拍摄验证片,测定靶区位置误差模拟分次治疗间误差。应用iviewGT系统分析分次治疗内及分次治疗间的误差。结果:8例患者分次治疗内误差:X轴(1.02±1.00)mm,Y轴(0.65±0.95)mm;分次治疗间误差:X轴(1.31±1.36)mm,Y轴(1.51±1.33)mm。结论:应用ABC系统后,3D-CRT的分次治疗间及分次治疗的内误差较常规适形放射治疗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3.
<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利用影像设备采集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的配合下,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和技术,对人体内肿瘤施行精确定位,将窄束放射线聚集于靶点,给予较大剂量照射,使肿瘤产生局灶性破坏,而将正常组织受到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达到治疗目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有四维CT的影像设备引导或肿瘤追踪系统,非常精确的患者体位固定,放射治疗前的个体化图像校  相似文献   
4.
45例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在肺癌患者中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后生存期极短。本研究对本院放疗科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作初步总结,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关生存期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放疗科就诊的原发性肺癌,经CT或MRI证实有脑转移患者。KPS>50的患者平均年龄(60.4±8.4)岁全组病例均采用6~8MVX线,全颅两侧野对穿照射,肿瘤量40Gy/4周,对单发病灶再缩野局部追加肿瘤量10~20Gy/1~2周。从开始全脑放疗到患者死亡。结果①经过颅脑放疗,剂量在40~60Gy(均数51Gy),平均生存期可达到(8.0±5.9)个月。②肺癌原发灶是否控制,有否肺或骨转移,是影响生存期和预后的因素。③脑转移单发组的生存期比多发组略长。结论肺癌原发灶是否控制,有否肺或骨转移,是影响生存期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控制系统(ABC)结合适形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9例Ⅱ~Ⅳ期未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设计适形放疗计划,并在模拟定位机下进行验证。放射治疗期间均使用ELEK-TA公司的ABC系统进行主动呼吸控制,选择屏气触发方式为吸气后屏气,触发阈值设定为呼吸曲线峰值的80%,每次最长屏气时间为25s。上叶病灶:计划靶区为临床靶区外放0.6cm;中下叶病灶:计划靶区为临床靶区外放1.0cm。采用3~5个野进行共面适形治疗。近期疗效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治疗后客观效果评分;正常组织急性反应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CTC3.0标准评价。结果:除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剂量64Gy(60~64Gy),总有效率为61.1%(11/18)。根据NCICTC3.0标准,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级83.3%(15/18),2级16.7%(3/18);急性放射性肺损伤1级94.4%(17/18),2级5.6%(1/18);骨髓抑制1级61.1%(11/18);2级22.2%(4/18);3级16.7%(3/18);急性心脏损伤1级88.9%(16/18),2级11.1%(2/18)。结论:ABC的临床应用可行,可减少肺癌放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原发胰腺癌的多学科团队诊疗经过。该患者12年前因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发现新发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评估后决定予以全残胰切除术。术后,多学科团队为其设计详细的血糖管理及化疗方案,并适时调整,使患者术后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现已无瘤生存5月余。由于胰腺为重要的消化及内分泌器官,而胰腺肿瘤的预后极差,因此,多学科团队协作为胰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个性化的诊疗体验,有利于筛选能够手术获益的患者,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不同的照射方法,以明确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sCRT)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方法:选用2000-09/2004-0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T1,T2,T3前列腺癌病例,随机分3组,每组15例,分别用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六野适形3个不同放射治疗技术,适行放疗采用CMS公司FOCUS2.6.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为7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0.05),而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四野适形放射治疗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适形指数分别为0.33,0.55,0.56;50%直肠的受照射剂量为47.48,39.15,38.45Gy,50%膀胱受照射剂量为49.32,9.42,3.11Gy,股骨头最大剂量为49.84,34.00,26.24Gy。常规放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5.2±2.90)分,而四野适形、六野适形组为(18.30±3.90),(19.10±4.30)分,明显优于常规放射(P<0.05)。结论:前列腺癌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然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计划。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副反应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2000年10月~2001年7月,25例不能手术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常规全纵隔或半纵隔 患侧肺门 原发病灶前后两野对穿外照射,照射肿瘤的剂量达8MV-X DT40~41.4Gy/20~23次/4~4.4周后,由CMS公司FOCUS2.6.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DVHs评价和优化适形治疗计划。计划靶区为临床靶区外放1.0~1.5cm,计划适形照射总剂量为25~30Gy,2.5~3Gy/次,1次/天,5天/周,肺作不均质密度校正,照射方法均为非共面野。按RTOG和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及近期疗效,评价患者的耐受性。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肿瘤中位剂量70.12Gy(62.45Gy~71.40Gy)。近期疗效为CR16.0%(4/25),PR56.0%(14/25),NC20.0%(5/25),PD8.0%(2/25),总有效率为72.0%(18/25)。根据RTOG分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级24.0%(6/25),3级4.0%(1/25);急性放射性肺炎1~2级16.0%(4/25),3级4.0%(1/25);骨髓抑制1~2级16.0%(4/25);心脏损伤1~2级12.0%(3/25);随访至2002年7月,死亡7例,一年生存率75.15%。2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14个月(6~18个月),随访率为96%。结论:由于提高了分割量及总剂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且经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优化治疗计划,减少了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使治疗能为患者耐受。由于样本较小,病例仍在进一步累积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多烯紫杉醇对人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烯紫杉醇是继紫杉醇后又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 ,与紫杉醇相比多烯紫杉醇从细胞内外流较少且低剂量诱导细胞凋亡效应显著。许多体外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多烯紫杉醇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且不加重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但多烯紫杉醇在肝癌放射增敏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一、材料和方法1.药品和试剂 :多烯紫杉醇为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产品。2 .细胞培养 :人SMMC 772 1肝癌细胞由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提供 ,培养于含 10 %新生牛血清 (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 )RPMI16 4 0 (Gibco BRL)培养液中 ,另加 10 0U/ml青霉素 ,10 0 μg/ml链霉…  相似文献   
10.
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各期食管癌患者150例,均符合入组条件并有病理证实,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800mg/m^2,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射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目前标准放疗方案。放疗前2周内、放疗后3周和7周,分别行CT或X线拍片以观察疗效。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每3周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完成放疗者141例,A组93例,B组48例。A组的CR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肿瘤抑制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病人治疗达CR时的中位剂量较B组降低,但由于疗效观察方法的限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66)。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59),未观察到神经系统毒性。结论CMNa较明显的提高了食管癌的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低毒有效的放射增敏剂,其远期疗效须待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