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中Ⅳ区皮瓣的取舍。方法通过16例实施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观察皮瓣的皮色、断面出血颜色,并利用近红外血氧监测仪测定皮瓣各区的组织血氧饱和度,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美学效果。结果16例中5例Ⅳ皮瓣的肤色正常、断面出血呈鲜红色而非暗红色、组织血氧饱和度不低于Ⅲ区组织血氧饱和度的95%。在接受了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再造乳房均很满意。结论近红外血氧无创检测有助于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有选择地实施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可用于大面积胸壁缺损或乳腺尾叶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用多聚酶链反应分析降钙素基因的甲基化检测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陈淅泠,朱平,刘福森,张欣欣,张燕玲,史国利,张杰,江继发,陈文杰最近的研究发现,异常的DNA甲基化类型与肿瘤有关,尤其降钙素(CalcitoninCT)基因,在许多肿瘤中出现甲基化状...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对50例乳腺癌冰冻组织进行转铁蛋白受体与间质个核细胞亚群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乳腺癌间质浸润的MNC各亚群T细胞最多;(2)TrfR阳性组,导管浸润癌或组织学Ⅰ-Ⅱ级乳腺癌间质MNC较单纯癌,不典型髓样癌或组织学Ⅲ级为多,而在TrfR阴性组,组织学Ⅱ级乳腺癌的T细胞,巨噬细胞及NK细胞数多于组织学Ⅰ级病例;(3)TrfR阴性乳腺癌中,LeuB^+1细胞在瘤体≤2c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RGS1基因对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克隆RGS1基因、转染RAW264.7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基因芯片分析初步探讨RGS1基因的功能.结果:RGS1基因能够抑制NF-κB转录因子活性; RGS1基因明显增加RAW264.7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表达, 降低CD80表达; 在不同Toll样受体配体刺激后, CD40、 CD80和PD1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 RGS1基因使IL-6、IL-15的表达明显升高, IL-10、 IL-1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RGS1基因可调节免疫相关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影响Toll 样受体信号通路,表明RGS1可能在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性损伤早期小胶质细胞即被激活。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既有细胞毒性又有神经营养作用。小胶质细胞行使免疫功能的信号转导受体之一是TLR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脑内主要表达在小胶质细胞,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识别一些外源性和内源性的配体。最近的研究表明,TLR4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TLR4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大量表达炎症因子,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基于打破树突状细胞耐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监视功能.由于在诱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DC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但是由于肿瘤细胞对荷瘤宿主免疫系统,尤其是对DC功能的抑制,使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通过调节DC功能,可打破肿瘤对DC的免疫抑制,引导有效的抗肿瘤反应,提高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效果,这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支架已经成为修复和再生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十年已经开发和测试了许多支架的制备和形成方法,但是理想再生支架的制备一直存在争议。关节软骨作为人体关节内的承重组织,其基质结构和细胞组成呈带状,并且从软骨表层至软骨下骨存在着几个平滑的自然梯度,包括细胞表型和数量、特异性的生长因子、基质的组成、纤维的排列、力学性能、营养和氧气的消耗量等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再生支架的设计中有必要通过重现这些梯度来原位再生关节软骨。最近的文献报道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梯度仿生支架用于模拟天然关节软骨的自然梯度,这些支架在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机械、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梯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修复效果。通过检索关于梯度支架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首先对天然关节软骨组织的结构、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营养代谢等梯度特性进行研究和总结,然后对目前关节软骨梯度支架的最新设计和构建进行了归类,其次从材料构成(如水凝胶、纳米材料等)以及制备工艺(如静电纺丝、3D打印等)进一步加深对梯度支架的认识,最后讨论了梯度仿生支架在软骨原位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前景和挑战,为梯度支架成功用于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是调节机体免疫的关键细胞,其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呈递抗原水平低下、抑制T细胞活化与增殖的一类肝脏Tol-DC成为减轻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策略用以诱导表型稳定的Tol-DC,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了肝脏Tol-DC和其调控肝移植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根管治疗后出现的牙髓活力丧失、牙齿脆性增加和牙体易折裂等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牙髓再生成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牙髓再生中的血管再生是重中之重。研究发现多肽水凝胶支架材料既能影响细胞行为,促进血管生成,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性,应用灵活,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对离子互补性多肽、表面活性剂类多肽和化学基团修饰类多肽在牙髓再血管化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多肽水凝胶支架材料的特点,为其在牙髓再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