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活性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活性状况及其与癌变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非同位素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0例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5例正常皮肤,5例癌组织。结果放射性皮肤溃疡端粒酶活性升高阳性率为30.0%(6/20);正常皮肤组织为阴性(0/5);癌组织阳性率为100%(5/5),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端粒酶活性强度稍弱于癌组织。结论端粒酶活性测定可能成为判定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预后和治疗效应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质过氧化在电磁脉冲 (EMP)辐射所致小鼠生精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二级雄性昆明小鼠 114只 ,随机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辐射组小鼠分别接受 8× 10 3 v/m、2× 10 4 v/m和 6× 10 4 v/mEMP 5次重复全身照射 ,于照射后 6h ,1,3 ,7,14和 2 8d ,对睾丸组织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进行检测 ,同时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电磁脉冲照射后睾丸组织SOD活性改变与MD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SOD活性改变发生迅速 ,8× 10 3 v/mEMP照射后 6hSOD活性即显著降低 ,14d时也明显降低 (P <0 0 5) ;2× 10 4 v/mEMP照射后 1~ 14d睾丸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 ;6× 10 4 v/mEMP照射后睾丸组织SOD活性在照后有一明显升高 ,继而明显降低的过程 ,而MDA含量变化明显滞后 ,在照射后 14d明显升高 (P <0 0 5)。 3种场强的EMP照射后 2 8d内 ,各级生精细胞水肿、坏死和脱落 ,精子减少或缺失。结论 SOD活性降低 ,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参与了电磁脉冲辐射所致的生精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c-erbB-2、EGFR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25例人放射性皮肤溃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c-erbB-2癌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92.0%(23/25),EGFR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73.7%(14/19);二者阳性部位一致,主要见于鳞状上皮细胞膜、间质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纤维细胞胞质,提示c-erbB-2、EGFR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癌变和难以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致死剂量γ线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特征及与Bax、Bcl-2和Bcl-XL蛋白和mRNA表达的关系,为急性重度以上放射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清洁级C57小鼠250只,随机分为0、6、9、12、15和20 Gy6个剂量组.经γ线全身1次照射后,于照射后1~28d和3~12个月,活杀取胸腺和外周血,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麦格-姬姆萨(MGG)染色检测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用原位杂交和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ax、Bcl-2和Bcl-XL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在照射后6h,出现一过性的升高,以后迅速下降.6Gy照射后7d降至最低,至照射后28d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2)不同剂量的γ线照射后24h,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率迅速升高;在6~12Gy范围内与照射的剂量呈正比,≥15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3)6Gy照射后24h,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率达高峰,而后开始降低;但直至照射后6个月和12个月,凋亡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4)6Gy照射后3h,胸腺淋巴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即出现增加,至24h达峰值,显示出时效关系;而Bcl-2蛋白于照射后3h即明显下降,24h降至最低;Bcl-XL蛋白也在照射后24h降至最低。bax和bel-2 mRNA的检测与蛋白水平的检测一致。结论:经6~12 Gy照射后,淋巴细胞的凋亡与照射剂量成正比,≥15 Gy照射后凋亡率下降,提示≤12 Gy照射后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其死亡的主要方式。促凋亡蛋白Bax表达的增加及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的下降,与照射剂量和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提示它们在致死剂量的照射所致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我们使用甲苯胺蓝—伊红染色法,研究了21例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标本肥大细胞的改变,发现溃疡区肥大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溃疡边缘区肥大细胞数目增多,胞体增大。其增多与变大的高峰期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期相平行。当纤维组织胶原化后,肥大细胞则呈减少趋势。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参与真皮广泛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c-erbB-2、EGFR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25例人放射性皮肤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c-erbB-2癌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92.0%(23/25),EGFR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73.7%(14/14);二者阳性部位一致,主要见于鳞状上皮细胞膜、间质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纤维细胞胞质,提示c-erbB-2、EGFR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对犬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用酸性磷酸酯酶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TH 和TS 淋巴细胞 ,用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淋巴细胞凋亡和Bcl 2、Bax蛋白的改变。结果  (2 - 12 )× 10 4 V/m的场强能使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出现明显降低 ;凋亡淋巴细胞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不同剂量照射后 10天 ,淋巴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 ,与淋巴细胞凋亡呈现出比较好的相关性 ,而Bcl 2蛋白显著降低。结论 首次证实一定场强的EMP确实能损伤淋巴细胞 ,并呈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淋巴细胞凋亡是EMP引起淋巴细胞死亡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Bax和Bcl 2在上述凋亡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Gharzi等[1]初步证实毛囊真皮鞘细胞参与皮肤损伤修复,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报道不多.成纤维细胞是皮肤创伤愈合主要效应细胞,毛囊真皮鞘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一样均属于间充质细胞.本研究旨在通过两种细胞形态结构及部分愈合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研究,初步探讨毛囊真皮细胞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放射性皮肤溃疡MDM2,p53蛋白高表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使用MDM2和p53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25例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现MDM2高表达阳性率为36%(9/25),p53高表达阳性率仅为8%(2/25)。结果表明MDM2,p53,基因和蛋白质的分子病理变化可能参与人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