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7篇
  2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AOM)治疗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 963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后30、120、365 d的临床资料,AOM治疗及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OM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6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时年龄65~102(79.3±7.2)岁,≥80岁患者占56.7%(1 113/1 963);男性患者占30.8%(604/1 963),女性患者占69.2%(1 359/1 963);股骨颈骨折8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 07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综合3个时间点,在髋部骨折后1年内,33.0%(648/1 963)的患者接受过AOM治疗,71.0%(1 394/1 963)的患者使用过健康基本补充剂。入院后30、120、365 d患者AOM治疗率分别为23.0%(451/1 963)、17.9%(353/1 963)、21.0%(412/1 963),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9.0%(1 158/1 963)、45.0%(883/1 963)、38.0%(746/1 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粗比值比(OR)=0.645,95%可信区间(CI) 0.495~0.840]、男性(粗OR=0.760,95% CI 0.581~0.996)、共管模式(粗OR=3.025,95% CI 0.973~9.405)、居住地农村(粗OR=0.523,95% CI 0.388~0.704)、AOM服用史(粗OR=7.612,95% CI 2.227~26.020)、既往骨质疏松症史(粗OR=5.065,95% CI 3.149~8.147)、骨质疏松评估(粗OR=1.379,95% CI 1.105~2.451)是AOM治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调整后OR=0.618,95% CI 0.488~0.781)、男性(调整后OR=0.716,95% CI 0.565~0.908)、居住地农村(调整后OR=0.492,95% CI 0.375~0.645)是AOM治疗的危险因素;共管模式(调整后OR=2.632,95% CI 1.004~6.897)、AOM服用史(调整后OR=4.870,95% CI 2.080~11.402)、既往骨质疏松症史(调整后OR=4.804,95% CI 3.253~7.096)、骨质疏松评估(调整后OR=1.393,95% CI 1.041~1.862)是AOM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AOM治疗率偏低。年龄≥80岁、男性、在农村居住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治疗率较低,可采取共管模式,术前进行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全球现有结直肠癌家族史高危人群筛查指南的更新进展及推荐意见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方法 以“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共识”“推荐”“家族史”以及“colorectal cancer”“screening”“guideline”“recommendation”“family history”为关键词,并补充其自由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并且同时检索官网刊登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共识作为补充,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截至2022年5月24日,共20篇有效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针对家族史人群的推荐意见等进行摘录整理及汇总描述。结果 在20篇文献中,大多数国家/地区/机构根据结直肠癌家族史人群的亲属关系等级,对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式及筛查周期提出建议。多数指南针对有1例60岁前患结直肠癌一级亲属的人群,推荐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患病亲属诊断年龄提前10年,推荐的筛查方式多为结肠镜。结论 目前全球多数结直肠癌家族史高危人群筛查指南主要针对一级亲属家族史、以结肠镜作为主要筛查方式。本文将为我国针对结直肠癌家族史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的更新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完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存在低龄化趋势,亟需早期识别并开展分层干预,从而减轻成年期心血管病负担,减少健康支出并增加社会资本。根据现有政策要求和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借鉴国内外儿童随访队列的优势,建立儿童健康相关精细指标数据库,为识别儿童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警及制定有效分层干预策略提供细致参考,从而降低中国儿童和成年人心血管疾病负担,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在家庭自然环境下,通过对婴儿生后第一年睡眠/觉醒行为的纵向随访,探索婴儿期睡眠、觉醒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全国9个城市,共52A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自婴儿生后2 d始,通过家长睡眠日记采集新生儿期每周连续3 d,2~12月龄连续7 d婴儿睡眠/觉醒行为的相关信息.结果 婴儿白天睡眠时间在0~2、3~4、5~6和8~9月龄变化显著,其中生后第1个月发展速率最快,白天睡眠时间构成比从生后2 d的82.4%下降至1月龄的62.8%;2、4、6和9月龄的睡眠时间构成比分别为56.6%、48.2%、42.7%和35.7%;白天睡眠次数从生后2 d的3.7次减少为12月龄的2次.婴儿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从生后1个月起逐步增强,4月龄时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延长至6.8 h,6月龄后夜醒次数少于0.5次;同时夜晚睡眠时间在4和9月龄时显著增加,夜间睡眠时间构成比从生后2 d的55.8%分别增加至4月龄的64.3%和9月龄的71.2%.整体上,婴儿期24 h睡眠时间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0~6和8~9月龄是婴儿睡眠/觉醒时间发展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在家庭自然环境下,通过对婴儿生后第一年睡眠/觉醒行为的纵向随访,探索婴儿期睡眠、觉醒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全国9个城市,共52A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自婴儿生后2 d始,通过家长睡眠日记采集新生儿期每周连续3 d,2~12月龄连续7 d婴儿睡眠/觉醒行为的相关信息.结果 婴儿白天睡眠时间在0~2、3~4、5~6和8~9月龄变化显著,其中生后第1个月发展速率最快,白天睡眠时间构成比从生后2 d的82.4%下降至1月龄的62.8%;2、4、6和9月龄的睡眠时间构成比分别为56.6%、48.2%、42.7%和35.7%;白天睡眠次数从生后2 d的3.7次减少为12月龄的2次.婴儿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从生后1个月起逐步增强,4月龄时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延长至6.8 h,6月龄后夜醒次数少于0.5次;同时夜晚睡眠时间在4和9月龄时显著增加,夜间睡眠时间构成比从生后2 d的55.8%分别增加至4月龄的64.3%和9月龄的71.2%.整体上,婴儿期24 h睡眠时间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0~6和8~9月龄是婴儿睡眠/觉醒时间发展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的现患率及其分布特征,重点考察智力低下儿童(残疾)的现患及分布特点。方法2003 07—2004 11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织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北京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现患率为931‰,城市为760‰,农村1037‰,男童(1124‰)高于女童(725‰)(χ2=1242,P<001),现患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趋势χ2=2358,df=6,P<001),智力低下严重程度构成分别为轻度6554%、中度2097%、重度599%、极重度749%。 结论北京市儿童智力低下的防治应以轻度类型为主,重点在农村地区;北京市需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自己的智力低下监测、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在家庭自然环境下,通过对婴儿生后第一年睡眠/觉醒行为的纵向随访,探索婴儿期睡眠、觉醒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全国9个城市,共52A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自婴儿生后2 d始,通过家长睡眠日记采集新生儿期每周连续3 d,2~12月龄连续7 d婴儿睡眠/觉醒行为的相关信息.结果 婴儿白天睡眠时间在0~2、3~4、5~6和8~9月龄变化显著,其中生后第1个月发展速率最快,白天睡眠时间构成比从生后2 d的82.4%下降至1月龄的62.8%;2、4、6和9月龄的睡眠时间构成比分别为56.6%、48.2%、42.7%和35.7%;白天睡眠次数从生后2 d的3.7次减少为12月龄的2次.婴儿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从生后1个月起逐步增强,4月龄时最长连续睡眠时间延长至6.8 h,6月龄后夜醒次数少于0.5次;同时夜晚睡眠时间在4和9月龄时显著增加,夜间睡眠时间构成比从生后2 d的55.8%分别增加至4月龄的64.3%和9月龄的71.2%.整体上,婴儿期24 h睡眠时间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0~6和8~9月龄是婴儿睡眠/觉醒时间发展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孕妇社区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沈汝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58-306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社区管理现状,建立适合流动人口特点的孕妇保健社区管理模式。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的城乡结合部5个社区,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现有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采用社区流动车,为686名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免费卫生服务。结果研究地区妇幼保健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流动人口难度大,而社区计划生育部门网络健全。在社区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实施社区流动检查车服务形式,定期到社区为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免费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各级政府应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必要的资金、人力投入,建立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协作机制,使流动车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卫生管理干部的现状与职业化培养途径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现状 ,探索适宜的职业化培养途径。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与现场调查相结合 ,综述近 5年国内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职业化研究文献资料 ;分层方便抽样调查北京市、浙江省和陕西省等 3省 (市 ) 2 12 8名卫生管理干部的基本情况、卫生管理职业情况、对职业化的认知情况、卫生管理培训经历和职业化培训需求等。结果 研究明确了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总结了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的主要不足 ,概括了卫生管理教育面临的问题。结论 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现状与职业化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 ,应普及卫生管理岗位培训 ,发展卫生管理专业学历教育 ,建立和落实配套政策与措施 ,以加快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现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和正式加入WTO ,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1,2 ] 。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卫生服务质量上的竞争 ,更是卫生管理水平上的竞争和卫生管理干部的管理职业素质的竞争[3,4 ] 。为了解卫生管理干部的基本情况 ,我课题组在 2 0 0 3年 1月~ 3月间 ,对北京市、浙江省和陕西省等 3省市的 2 12 8名卫生管理干部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一、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与方法见本组专题中李鲁等所写《卫生管理干部的现状与职业化培养途径研究概述》一文。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