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54篇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复杂型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概念,回顾两者的病因学研究,并对共病研究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以期对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2.
高龄医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医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5例50岁以上的高龄医生进行生活满意度指数A (LSIA)有关的15项社会-心理-生物因素调查。结果:该人群的LSIA平均得分为14.51±3.05,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心境、健康 和经济状况、婚姻、是否独居、工作地点和时间等。结论:高龄医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众多,心境位居首位。健康状况其次。  相似文献   
53.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各种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的不同。为了解此两者临床相,病程和预后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此研究。入组的患者均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一直接受家庭病床的治疗,每个月上门服务,每半年全面评估一次,共完成三年随访。入组者共89例,其中1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者为研究组,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71例为对照。结果发现,在三年随访中研究组每年缓解期短些,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些,更快出现复发,且在三年随访中发作频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为一种更严重的、症状持续、频繁发作的抑郁性疾患。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我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SGAs)的使用情况、合理用药水平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对2007~2011年我院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C)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07~2011年SGAs的销售金额上升迅速,SGAs DDDs逐年增加,其排序未发生太大变化,DDC与上海、南京地区基本一致。结论:2007~2011年我院SGAs使用是基本合理的,SGAs的选用不仅考虑疗效更应该考虑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患者费用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该病种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费用控制因素。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医疗费用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各因素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不同水平下分布的其他特征变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均显著。通过住院医疗费用的多元回归分析可知,住院医疗费用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分别是:是否手术、住院天数和年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临床因素,又有社会因素。结论:要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重点是严格控制手术指征、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6.
背景:腺苷酸环化酶Ⅷ涉及促进吗啡耐受、戒断和强化性能,对晚期长时程增强效应、长时程记忆和对应激的适应等可塑性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基于慢性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瘾戒断建立的条件性位置厌恶动物模型,观察在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后,与成瘾密切相关脑区伏隔核壳区内腺苷酸环化酶Ⅷ基因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 D大鼠,设模型组(吗啡+纳洛酮组)、吗啡+盐水组和盐水+纳洛酮组.模型组采用连续6.5 d慢性吗啡腹腔注射10 mg/kg,纳洛酮一次催瘾注射0.3 mg/kg,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对照组依模型组对照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伏隔核壳区内腺苷酸环化酶Ⅷ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前,3组腺苷酸环化酶Ⅷ在伏隔核壳区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4.651,P=0.052);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后,吗啡+纳洛酮组腺苷酸环化酶Ⅷ在伏隔核壳区(F=4.874, P=0.028)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吗啡+盐水组和盐水+纳洛酮组.结果提示,伏隔核壳区内腺苷酸环化酶Ⅷ水平可能是调节阿片类物质戒断所致厌恶动机的关键因子之一;腺苷酸环化酶Ⅷ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条件性位置厌恶建立相关的神经适应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期脱失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MMT门诊114例脱失患者采用门诊、家属、社区及公安为干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提供社会保障,社区戒毒及转诊等干预方式。综合干预前后比较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干预主体的有效率。结果:经过最长1个月的综合干预后,61.4%的脱失患者重新回到治疗中。不同干预主体及干预方式在对因健康、旅居外地、妊娠、经济及自认为戒毒成功等原因脱失治疗的患者干预前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MT脱失患者的综合干预需要卫生、公安、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戒毒作用,提高戒毒效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更好地救治患者提供指导,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接收110民警送入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79例,使用自制量表问卷进行调查,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21~40岁的共占67.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占73.7%;未婚占65.9%;农民工占79.3%;诊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69.8%,且合并躯体疾病的占17.9%。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缺少家庭及社会的关注,应加强综合治疗,加强家庭监护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9.
6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疾病,预防复发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国内外治疗指南中推荐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为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并且目前已积累一定的研究数据。由于治疗指南更新的相对滞后,针对长效针剂的实际临床应用尚不能及时在指南中全面体现。基于此,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由15位精神科专家组成了本共识的专家组,在系统总结长效针剂在精神分裂症全程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基础上,针对临床实践者最关注的长效针剂实际临床应用问题,包括适用患者人群、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特殊人群使用以及使用全程中的医患沟通要点给予了合理阐述,以期帮助医生在实践中规范合理地应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