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8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91篇
预防医学   20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5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居室内花岗岩石材的放射性对小鼠生存和生殖的影响。方法 用γ能谱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测定和筛选A、B、C、D 4类放射性不同的花岗岩石材,并置放在小鼠饲养笼内。饲养期间用两种方法测量动物室的氡浓度.随机选择健康刚断奶的小鼠96只,分别置于4类放射性不同的动物饲养室内饲养120 d,让其自然交配并生育后代。观察分析P代、F1代、F2代小鼠的生育和生存情况.结果 4类小鼠饲养室的石材外照射指数比内照射指数高。小鼠饲养120 d后,P代和F1代的受孕率、流产率和不育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代各实验组间母鼠生育活仔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着小鼠饲养室内的放射性增高而幼鼠的存活数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 动物饲养室内花岗岩石材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γ射线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较室内氡大;提示了花岗岩石材不同放射性对小鼠的生育和幼鼠的存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骨形态计量学评价低钙对大鼠皮质骨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低钙饮食对大鼠皮质骨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普通级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第1、2组饲养1个月,分为正常对照组(1mol,ca1.0%)和极低钙组VLCD(1mol,Ca0.1%),余下3组饲养3个月,分为正常对照组(3mol,Ca1.0%)、极低钙组VLCD(3mol,Ca0.1%)和低钙组LCD(3mol,Ca0.3%)。各组动物喂养包含对应钙含量的精制饲料,处死前进行双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左侧胫骨中段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无论是低钙饮食1个月,还是3个月,无论是极度缺钙,还是仅有轻微的钙不足,胫骨中段横截面皮质骨始终未出现显著意义的变化,但骨内膜骨吸收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低钙对皮质骨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机体在低钙状态下动用骨骼的次序或快慢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软骨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1(IL-1)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抗损伤作用机制,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人胚胎关节软骨细胞,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TT)法测定不同含量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利用光镜、电镜、DNA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测定作为凋亡检测指标。结果:IGF-Ⅰ呈剂量依赖式促软骨细胞增殖,当IGF-Ⅰ含量达50μg/L时,促软骨细胞增殖作用达最大值。IL-1组光镜、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示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IGF-Ⅰ处理组未见明显凋亡征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IGF-Ⅰ处理后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IGF-Ⅰ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对IL-1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G校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存在教师医学教育研究行动力不足;学校对中青年教师参与高教研究的支持、激励力度不足;缺乏高效的高教研究组织系统;医学教育研究社会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呼吁独立建制医学院校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系统,扭转教师高教研究行动力不足的局面,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参与高教研究的支持激励力度,引导教师凝练医学教育教学特色成果,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医学教育研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观察正常人瞳孔对光反射。方法:以瞳孔孔径动态变化测量分析装置连续摄录并且分析127名正常人瞳孔直径,分析不同年龄的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结果:不同年龄组的瞳孔对光反射的瞳孔收缩速率和收缩时间不同,年龄越大,瞳孔收缩速率越慢。年龄越小,瞳孔收缩时问越短。结论:瞳孔孔径动态变化测量分析装置能较好地定量检测人瞳孔对光反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中p38γMAPK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结肠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15例腺瘤息肉组织中p38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38γ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仅少量在胞核中表达。p38γ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5.93%、51.85%、37.04%,在结肠腺瘤息肉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3.33%。p38γ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腺瘤息肉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8γ的表达与Duke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1),p38γ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p38γ蛋白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敲除Fm r1基因对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雌性Fm r1基因敲除小鼠24只,分为对照组、春季超排组和冬季超排组,每组8只,进行超排,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超排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含量,以及不同季节的超排卵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超排后小鼠血清中P和LH含量明显增加[(24.43±13.33)比(1.60±0.46);(173.86±112.09)比(0.36±0.23),P<0.01]。与冬季(11.44±5.93)比较,春季(37.25±13.91)的超排卵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雌性Fm r1基因敲除小鼠的生殖系统功能没有明显异常。与正常小鼠一样,Frm 1基因敲除小鼠机体内P和LH的分泌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其超排效果随季节而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对哮喘豚鼠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31只豚鼠,分为3组进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卵蛋白(OVA)致敏组和BCG处理组。用OVA(Ⅲ级)致敏豚鼠复制豚鼠哮喘模型。结果:本模型采用10%的OVA致敏,1%的OVA激发,所有动物都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实验动物在接受BCG注射后,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二是BALF中细胞分类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以淋巴细胞的增加最为明显。 经过OVA致敏的动物BALF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增加,BCG不同程度地降低肺组织EOS的气道浸润及减轻OVA致敏豚鼠的气道反应。结论:[HTSS]使用本实验体系BCG可以减轻实验性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信号转导对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3(TIMP-3)的调节。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MMP-2和TIMP-3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uPA对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p44蛋白磷酸化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用uPA和uPAR抗体处理后瘤细胞MMP-2和TIMP-3蛋白表达。结果:(1)uPAR主要表达在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一些多核巨细胞的胞膜上;(2)MMP-2主要表达在瘤细胞的胞浆,在多核巨细胞,其表达有明显的极向性;(3)在骨巨细胞瘤组织TIMP-3表达量低于MMP-2,在多核巨细胞也显示极向性表达;(4)将uPA-ATF加入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后,细胞信号通路上的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用uPAR抗体处理后,细胞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uPA-ATF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而且受uPAR拮抗剂的影响;(5)uPA-ATF信号通路上调MMP-2和TIMP-3的表达,而uPAR抗体则下调MMP-2和TIMP-3的表达。结论:本实验首次直接证明uPA-ATF通过信号转导能调节MMP-2和TIMP-3的表达,而后者则在骨巨细胞瘤局部骨质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粘连因子neuropilin(NP)在小鼠视交叉发育的主要阶段,即胚胎(E13~E15),在视网膜和间脑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E13~E15的小鼠胚胎的头部以震荡切片机制备为横切片或纵切片,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最后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E13至E15,NP表达在视盘和刚移行出视盘的视神经纤维中。在E13,NP表达在视神经和视交叉中。但在E14至E15时,NP在视交叉中的表达消失,只表达在视神经和视束中。结论NP在视交叉发育过程表达的变化,提示NP在引导视神经移出视盘和神经集结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