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以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效应修饰作用,为预防高尿酸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基于2021年10-12月来自四川省、贵州省28个地级市和重庆市33个区(县)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西南职业人群队列基线数据,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及实验室生化检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得分根据吸烟、饮酒、膳食模式、体力活动和低体重/超重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越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评分、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采用分层分析探索高血压等疾病对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关系的修饰效应。结果 共纳入11 748名研究对象,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在吸/既往吸烟、现在饮/既往饮酒及BMI异常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对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现累积效应,随着得分的升高,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升高,OR值由1.64(95%CI:1.34~2.00)上升至2.89(95%CI:2.39~3.5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中,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对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影响更大。结论 多种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共存会升高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这一效应在高血压、血脂异常人群中更明显。及时纠正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并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降低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固体尿中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调查尿碘水平,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固体尿中碘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1%NH3.H2O溶解后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分析,测定过程中用耐高盐接口(Xi接口)、基体匹配和内标法消除非质谱干扰。结果方法的检出限小于0.00 5 mg/kg,精密度优于1.5%,回收率为97.6%(10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1(RRM1)、程序化死亡因子5(PDCD-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及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6例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将上述患者肺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放疗后近期疗效情况将研究组分为完全缓解组(61例),部分缓解组(36例),未缓解组(29例)。比较各组RRM1、PDCD-5及VEGF表达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RRM1、PDCD-5及VEGF对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及阴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较未缓解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中分化)、RRM1、PDCD-5及VEGF阳性为影响NSCLC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RM1、PDCD-5及VEGF单项及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05、0.798、0.938,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高。结论 NSCLC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与RM1、PDCD-5及VEGF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对其指标进行监测对该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四川省≥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的关联,以及疾病感知条目对失能状况影响的重要程度。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基于2018-2021年在四川省5个区(县)建立的≥50岁HIV感染者队列的基线数据,失能状况调查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疾病感知调查采用简明疾病感知量表;构建广义加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与失能之间的关系;构建加权分位数和回归模型,分析疾病感知各条目在疾病感知与失能之间关联中的重要程度。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年龄≥50岁HIV感染者1 587例。≥50岁HIV感染者失能患病率为26.1%(414/1 587),疾病感知评分中位数为33分。≥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评分与IAD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β=-0.15,P<0.001),且当疾病感知评分增加至38分时,对IADL得分的效应显著为负(P<0.05)。个人可控性(32.98%)、疾病后果(22.50%)两个条目对IADL评分影响的贡献率超过了平均贡献率(12.50%)。结论 四川省≥50岁HIV感染者失能患病率较高。当≥50岁HIV感染者疾病感知评分过高时,可重点从个人可控性和疾病后果感知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来减少老年HIV感染者失能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The rational synthesis of low-temperature catalyst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s highly desirable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Here we synthesized a Mn–SiO2/TiO2 nano-cup catalyst via the coating of the mesoporous TiO2 layers on SiO2 spheres and subsequent inlay of MnO2 nanoparticles in the narrow annulus. This catalyst exhibited superior catalytic SCR activities and stability for low-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with NO conversion of ∼100%, N2 selectivity above 90% at a temperature ∼140 °C.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uch as BET, XRD, H2-TPR, O2/NH3-TPD and XPS, indicated that this nano-cup structure catalyst possesses high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Mn4+ active species, strong chemisorbed O or O22− species and highly stable MnOX active components over the annular structures of the TiO2 shell and SiO2 sphere, and thus enhanced the low-temperature SCR performance.

A novel Mn–SiO2@TiO2 nano-cup catalyst with synergy of MnO2 and acid sites for efficient low-temperature SCR reaction.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有关健康相关行为(健康行为)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研究视角从专注多种健康行为与某个慢性病间“多因单果”的独立效应,逐渐转向多个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多因多果”的复杂相互作用。复杂网络理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板块,该理论考虑了众多因素在同一网络中的博弈关系,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网络模型、指标,揭示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多个因素间如何相互作用。本文对复杂网络理论定义、发展及其在健康行为与慢性病领域的常用模型和指标、案例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打开复杂网络理论在健康领域更广阔的运用场景,为后续健康行为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不健康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的影响及累积效应,并探索起关键作用的生活方式。方法 基于2021年云南省行为与疾病监测队列的基线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16 763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低体力活动、BMI异常和腰围异常,并使用每个研究对象暴露的累积数量来计算不健康生活方式得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混合图模型,分析不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7.0%、11.5%和37.0%。研究纳入的6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多数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患病风险随不健康生活方式数量的累积而上升。与无不健康生活方式者相比,同时具有6种不健康生活方式者,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OR值分别为3.99(95%CI:1.81~8.80)、4.64(95%CI:1.64~13.15)和4.26(95%CI:2.08~8.73)。混合图模型构建的网络中腰围异常(桥强度=0.81)和高血压(桥强度=0.55)为连接不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键“桥接节点”。结论 老年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得分越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越大,腰围异常是不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60 mg每日2次口服)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90 mg每日2次口服)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PLT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96例成功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详细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低剂量替格瑞洛组住院期间及随访至1年MACCE发生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小出血(8.4%比18.6%,P=0.061)和大出血发生率(1.1%比2.9%,P=0.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小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16.8%比36.9%,P=0.002),大出血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比3.9%,P=0.37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AMI病人PCI术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相比,不增加MACCE事件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