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子测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轻微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 进而优化PHES。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发起, 参与单位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家医院, 包括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等。连续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门诊和住院无显性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相同顺序接受数字连接试验(NCT)-A、NCT-B、数字符号试验(DST)、轨迹描绘试验(LTT)、系列打点试验(SDT)共5项PHES子测试, 并计算分值。以PHES总分<-4分作为诊断MHE的界值。比较MHE组与非MHE组子测试得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HES各子测试单独、2项联合、3项联合检测对MHE的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和DeLong检验。结果共纳入581例肝硬化患者, 457例诊断为MHE, MHE患病率为78.7%。M...  相似文献   
12.
例1男,27岁,全身大疱性皮损伴破溃及少许渗液,并出现颜面肿胀4 d,意识障碍5 h。患者10年前确诊HIV抗体阳性,未接受抗HIV治疗。1周前患者因“癫痫”控制不佳,开始“丙戊酸钠片”抗癫痫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艾滋病等。停用“丙戊酸钠”,同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22.5 g/d[0.4 g/(kg·d)]共5 d治疗,氢化泼尼松40 mg 2次/d[1.5 g/(kg·d)]抗炎,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抗细菌,更昔洛韦抗疱疹病毒及对症治疗。例2男,45岁,全身多发大疱样皮损,部分皮肤破溃,伴大量渗液,部分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少量渗血,咽痛、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吞咽困难,发热,最高40.2℃。患者入院前3个月确诊HIV抗体阳性,CD4细胞21个/μL,HIV-1 RNA 5.23×10-5 CPs/mL,入院前1个月开始抗HIV治疗,方案: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血单纯疱疹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阴性。床旁胸片:双下肺散在片状影,考虑感染可能。主要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全身皮肤细菌感染、细菌性肺炎、艾滋病。停用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近3年重庆市初治HIV感染者人口学特征,明确基线病毒载量、CD4+T细胞免疫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上述指标是否发生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HIV感染且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初始启动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数据,以年份分组,用SPSS 25.0软件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HIV初治患者3 573例,男性2 814例(78.8%),年龄中位数45.9岁,同性性传播总占比28.4%(1 016例),呈逐年降低趋势,从2019年30.9%下降到2021年25.2%(P<0.05)。基线HIV RNA中位数5.1 log10拷贝/mL,1 887例(52.8%)≥5.0 log10拷贝/mL,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19年5.0 log10拷贝/mL上升到2021年5.2 log10拷贝/mL,且HIV RNA≥5.0 log10拷贝/mL占比也逐年递增(P均<0.05)。CD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衰弱状况,并研究不同衰弱评估方法对于中国HIV感染者的适用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取≥35岁的HIV感染者200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FI)、衰弱量表(frail scale, FS)进行衰弱状况评估,比较三种评估方法的检出率、一致性和可操作性。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8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4.5(112.3, 406.5)/μL。衰弱前期和衰弱检出率分别为39.5%和11.0%(FP)、24.5%和19.0%(FI),49.0%和8.5%(FS);两两比较,FP与FI、FP与FS、FI与FS之间一致性评估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361、0.335、0.378(P<0.001),具有较弱的一致性。三种衰弱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具有差异。结论 我国HIV感染者衰弱或衰弱前期发生率较高,三种衰弱评估方法检出效率具有一致性,但可操作性存在差异,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缺陷,容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AIDS患者合并单一病原菌,如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1-2]、非结核分枝杆菌[3](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马红球菌[4-5]的报告已常见,同时合并两种病原体共同感染的病例也曾见报告[6-8],但AIDS患者同时合并马红球菌、马尔尼菲篮状菌、NTM感染鲜有报道,本院收治此类患者1例,现将其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8年5月~2011年8月间经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61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数为:2~199/μl,其中11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小于50/μl;典型影像表现是肺部磨玻璃影;161例PCP患者经过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治疗,重症患者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合并其他机会感染予以相应治疗,其中127例患者于治疗21 d后,症状不同程度的改善,15例未愈自动出院,19例死亡.结论 PCP是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病率高,常合并多种病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困难,及时抗PCP及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HIV感染/AIDS患者合并初治菌阴与菌阳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HIV感染/AIDS合并初治菌阴肺结核99例及菌阳肺结核18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感染/AIDS合并菌阳肺结核组(菌阳组)的首诊延迟率、诊断延迟率(68.1%,88.8%)明显高于HIV感染/AIDS合并菌阴肺结核组(菌阴组)(48.5%、83.8%),且首诊延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菌阴组的卫生系统延迟率(56.6%)高于菌阳组(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组咳嗽、体重下降明显高于菌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菌阳组3个肺野以上受累率(53.7%)明显高于菌阴组(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菌阳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下降率(72.9%、85.1%)均较菌阴组(65.6%、74.7%)明显,白蛋白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组合并肺外结核的发生率(67.7%)高于菌阳组(51.1%),且菌阴组结核性脑膜炎占比(26.3%)亦明显高于菌阳组(11.2%),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是ARL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但导管留置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导管相关淋巴漏发生较少,临床不易识别。若不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导致非计划拔管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导管相关淋巴漏的识别与处置经过: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导管局部检查,结合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超声探查后,快速排除局部感染、导管破损、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常见因素,最终判定为淋巴漏;在穿刺点以藻酸盐敷料和纱布覆盖,后根据淋巴管沿贵要静脉走行的解剖结构,用纱布裹成圆柱体压迫该部位,使其受力点集中,再以粘贴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通过上述处理局部渗液得以快速缓解。导管保留4个月,完成整个化学治疗。通过该案例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背景之下, 2022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过去十余年虽然结核病发病率缓慢下降, 病死率减少约1/3, 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逆转了这个积极趋势。《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 2021年全球结核病、耐药结核病和结核病死亡患者数量均增长, 对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病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希望有关部门对结核病的防控引起重视, 对促进结核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的缓解和推动终止结核病的目标的实现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脑转移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应用预测模型。方法 在SEER(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收集诊断为SCLC脑转移的30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死亡(生存时间<6个月)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全因早期死亡和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的预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 CIC)对列线图进行评估。结果 年龄、婚姻、放疗、化疗为全因早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婚姻、种族、放疗、化疗为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并以此构建全因早期死亡和肿瘤特异性早期死亡预测列线图。全因早期死亡列线图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