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刘尚豪  祖红梅  黄燕  郭小青  向慧玲  党彤  李晓燕  严兆兰  李雅静  刘菲  孙佳  宋瑞欣  闫俊卿  叶青  王晶  孟宪梅  王海英  江振宇  黄磊  孟繁平  张国  王文娟  杨少奇  呼圣娟  阮继刚  雷创  汪清海  田宏玲  郑琦  李异玲  王宁宁  崔会鹏  王滟萌  瞿章书  袁敏  刘益军  陈颖  夏玉香  刘娅媛  刘莹  曲素萱  陶弘  石瑞春  杨小婷  金丹  苏丹  杨永峰  叶伟  刘娜  唐荣瑜  张权  刘琴  邹高亮  李子月  赵彩彦  赵倩  张清格  高华方  孟涛  李婕  吴卫华  王健  杨传龙  吕卉  刘川  王福生  福军亮  祁小龙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1)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 构建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并评估其对MH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来自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家医院就诊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使用基线血氨测量值/正常参考值上限(AMM-ULN)集中校正各中心血氨测量结果, 以我国《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标准, 数字连接试验-A、数字符号试验均异常作为诊断MHE的标准。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随机(7∶3)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MHE的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图评估诊断性能, 并用Bootstrap法(n=200)进行内部验证;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中, MHE占37.8%(70/185), MHE组AMM-ULN、白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52.
庞建芝  黄加干  田永  陈艳  曾珍  常秀娟 《肝脏》2023,(3):384-389
<正>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肝内占位8个月”于2022年4月入院。患者既往无吸烟和饮酒史,无慢性肝病史,2021年8月体检发现肝内占位,伴有颈部、腹膜后、肝门部淋巴结转移,于2021年9月肝占位穿刺病理:胆管细胞癌。2021年10月首次应用FOLFOX化疗方案(奥沙利铂200 mg+氟尿嘧啶4000 mg+亚叶酸钙0.7 g)治疗,以后每21天一个周期。前3个周期的治疗,患者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级,白细胞下降2级,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评估中药治疗预防肝癌早期消融术后复发的疗效并初步比较不同类别中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排标准的215例肝癌患者,根据消融术后是否使用中药及中药处方内是否含有虫类药物分为3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中药作用的独立效果。结果: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肝癌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未服中药组13.8月,不含虫类中药组29.6月,含虫类中药组38.5月);中药治疗是肝癌消融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不含虫类组中药HR=0.58[0.35~0.94],含虫类组中药HR=0.47[0.31~0.72])。结论:肝癌消融术后使用扶正化瘀、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加入含虫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8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HBV相关HCC患者833例,回顾性收集患者初次诊断HCC时的临床信息及随访资料,根据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进行分层,并以是否合并NAFLD分组,采用稳健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PTW)平衡相关临床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比较NAFLD组与非NAFLD组HBV相关HCC患者的预后,研究终点为肝癌相关性死亡。结果 以BCLC分期为标准,本组833例中可切除患者465例,不可切除患者368例;可切除患者中161例(34.6%)合并NAFLD,不可切除患者中76例(20.7%)合并NAFLD。进行稳健IPT W加权后,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合并NAFLD的HBV相关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非NAFLD患者,可切除NAFLD患者3、5、8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9%、82.1%、41.2%,明显高于非NAFLD患者(分别为91...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获得显著组织学应答(SHR)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以评估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的SHR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14家医院收治的CHB初治患者727例,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在基线及治疗72周后进行肝活检。根据治疗72周后是否获得SHR(Ishak纤维化评分≤2分且组织学活动指数≤4分),分为应答组(n=160)与无应答组(n=56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HR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治疗72周后,患者的总体纤维化逆转率为51.2%(372/727),炎症改善率为74.4%(541/727),病毒学应答率为86.0%(625/727),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为83.5%(380/455),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3%(55/415)。其中获得病毒学应答及ALT复常的患者中分别有49.0%(306/625)、43.4%(165/380)未获得纤维化逆转。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高危因素,并比较多种无创预测模型评估EGV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院中心及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生化检测、胃镜检查及FibroTouch检测,并计算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及肝硬度-脾直径-血小板评分(LSPS)。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EGV组与无EGV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EGV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诊断EGV的价值。结果 4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EGV组178例,无EGV组29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小板(PLT)(OR=0.99,95%CI 0.98~0.99)、高脾直径(SD)(OR=1.02,95%CI1.01~1.03)及高肝硬度值(LSM)(OR=1.04,95%CI1.02~1.07)是EGV的高危因素(P<0.05)。LSPS预测EG...  相似文献   
58.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态势,如不及时治疗,可持续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近20年来,由于核苷(酸)类似物的上市及更新换代,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均可实现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目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及治疗经验的积累,新的热点问题逐渐浮现,包括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扩大、CHB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长期预后的改善等,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9.
[摘要]?六味五灵片(Liuweiwuling tablets, LWWL)作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一线用药,在保肝降酶方面疗效显著。近年来LWWL临床治疗疾病谱逐步扩展,在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等肝病治疗/肝病病理恢复过程中均显示良好的药效。多项基础研究亦对LWWL在肝病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评价,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多个免疫相关通路调控。本文将对LWWL在不同肝病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进展以及药效物质进行综述,从而为LWWL对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发挥更大作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P-I-R分型和Laennec分级评价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及两种评价系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筛选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自14个中心的218例患者,病理(Ishak 评分≥5分)诊断肝硬化接受抗病毒治疗72周完成2次肝组织活检,并符合P-I-R分型标准。218例患者分为无肝细胞癌(HCC)组(n=186)和HCC组(n=32)。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抗病毒治疗后HCC发生情况时,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I-R分型与Laennec分级不同组间差异时,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C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HCC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抗病毒治疗72周后无HCC组和HCC组间P-I-R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病毒治疗前后Laennec分级和P-I-R分型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