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融合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9月对57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1例行UBE减压术治疗,26例行扩大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及相关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各1例发生神经根外膜撕裂,出现术后下肢一过性疼痛,给予激素、脱水等对症治疗。减压组在手术时间[(84.1±11.5) min vs (149.2±11.4) min, P<0.05]、切口总长度[(2.3±0.4) cm vs (12.3±1.5) cm, P<0.05]、术中失血量[(27.9±4.0) ml vs (266.5±16.0) ml, P<0.05]、术中透视次数[(3.1±0.5)次vs (5.4±0.5)次, P<0.05]、下地时间[(2.5±0.5) d vs (3.6±0.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有32例患有胸腰椎结核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经平均18个月的随访,患者胸腰背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椎体间植骨融合满意,后凸角度平均纠正11°,无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Ⅰ期后路病灶清除加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使脊柱后凸畸形也得到矫正,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为(54.75±8.60)岁(40~78岁)。收集比较98例病人术前及随访时的C2~7 Cobb角、T1倾斜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颈倾角(NTA)、胸廓入口角(TIA)等矢状位参数,以及其手术前后的颈肩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98例病人根据T1倾斜角是否大于30°分为高T1倾斜角组和低T1倾斜角组,比较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改善率及后凸畸形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所观察的矢状位参数中,术后T1倾斜角、C2~7 Cobb角较术前显著增大,NTA、cSVA较术前显著减小;功能相关指标中,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T1倾斜角组和低T1倾斜角组的JOA治疗改善率(56.06% vs. 53.12%)及后凸畸形发生率(12.50% vs. 1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8,P=0.001;χ2=10.895,P=0.003)。且高T1倾斜角组病人中,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病人的后凸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T1倾斜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确切,T1倾斜角>30°病人的JOA治疗改善率较高,后凸畸形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术( CADR )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ACDF )对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10月手术治疗的62名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CADR组与ACDF组。采用颈椎JOA、NDI评分评价症状及神经功能,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评价颈椎活动范围及退变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CADR组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ACDF组内比较与两组间末次随访时比较C2~7 Cobb角和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CADR术后对邻近节段的退变影响较ACDF小。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CT确诊的胸腰段骨折患者41例,对其使用AF系统复位固定,观察其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仅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胸腰椎部疼痛,4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出现小幅度丢失,其余患者预后情况良好,未出现神经根相关损伤。结论行AF系统时胸腰段患者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复位更加精确,在调整畸形方面起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行OLIF与MIS-TLIF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的5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OLIF治疗28例(OLIF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7~84(63.00±9.38)岁;采用MIS-TLIF治疗30例(MIS-TLIF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8岁(61.13±11.10)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前凸角;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BEIS入路"2种手术方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纳入我科收治的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柱内镜下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98例患者,分别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及"BEIS入路"技术,随访12个月。结果:2组术后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及患者术后3、6、12个月腰椎最大前后屈伸、侧屈活动角,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2种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两者术后短期内对腰椎活动度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后腰椎活动度均能达到正常,但"BEIS入路"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