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1篇
  14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therapy,EVT)术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且均接受急性EV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根据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是否出现新发高密度影,即是否并发出血转化将其分为非出血组(n=150)和出血组(n=3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与EVT术后并发出血转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收缩压最大值(OR=1.087,95%CI:1.015~1.164,P=0.017)、收缩压标准差(OR=2.296,95%CI:1.514~3.348,P<0.001)、收缩压变异系数(OR=2.529,95%CI:1.56~4.101,P<0.001)均为EVT患者并发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变异性大可增加EVT术后并发出血转化的概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射麻止喘方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孟鲁斯特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射麻止喘方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进行治疗前后哮喘控制调查问卷(ACT)评分、支气管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 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5(IL-25)水平; 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196,P<0.05);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喘息、咳嗽、咳痰、胸闷及哮鸣音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FEV1、PE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IL-4、IL-10、IL-18、IL-25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IL-4、IL-10、IL-18、IL-25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ACT评分、AQLQ评分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ACT评分、AQLQ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孟鲁斯特钠治疗基础上,内服射麻止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关系。方法将9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将85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2组均检测血清25-(OH) D水平,且提取基因组DNA,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检测VDR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 D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且骨侵蚀患者血清25-(OH) D水平低于无骨侵蚀者(P0.05);研究组Fok I位点基因型FF、Ff及等位基因F和Apa I位点基因型AA、Aa及等位基因A频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ff、aa出现频率均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25-(OH) D30 ng/m L、Fok I位点基因型FF及Ff、Apa I位点基因型AA及Aa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 D20 ng/m L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 D水平缺乏可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发生风险,VDR基因Fok I位点等位基因F及Apa I位点等位基因A可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但与骨侵蚀无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行DSCT检查的肺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已转移与未转移患者标准化点浓度(NIC),ROC曲线分析NIC对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结果133例肺癌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19例(89.47%),纵膈淋巴结分区转移率最高的区域为肺叶间淋巴结(75.94%),最低的区域为肺门淋巴结(2.26%)。单纯的N1、N2、N3及N2+N3转移率低(3.76%,3.76%,5.26%,3.01%)N1+N2转移率30.83%,N1+N2+N3转移率35.34%;发生转移患者动脉期、静脉期NIC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患者(P<0.05)。 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向远、自肺门至纵隔、多站、逐站转移的规律,少见孤立性、跳跃性转移。DSCT能量成像参数定量分析,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患者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摘 要]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修饰变化与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 2020年2月 ~ 2021年1月就诊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另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40例作为对照。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SIR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 mRNA表达,ELISA检测SIRT1蛋白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 观察组SIR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为63.3%(3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15/40)(P<0.01)。甲基化组SIRT1 mRNA的2-△△Ct值为0.22±0.05,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的0.36±0.07(P<0.01),甲基化组SIRT1 蛋白表达水平为82.34±11.56 μmol/L,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的143.24±18.73 μmol/L(P<0.01),甲基化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为126.48±17.32 μmol/L,显著高于非甲基化组的41.53±7.26 μmol/L(P<0.01)。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SIRT1 mRNA与NF-κB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SIRT1蛋白表达与NF-κB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SIRT1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变化,导致SIRT1表达减低,激活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HFNC)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患AECOPD需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35例,经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有创-HFNC序贯组18例和有创-无创序贯组(NIV)17例。观察患者48 h内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8 h内HFNC组3例(16.7%)患者需要再插管,NIV组2例(11.8%)患者再插管(P0.05),HFNC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NIV组[(10.4±1.8)d vs(14.2±1.1)d,P=0.023],不良事件HFNC组发生1例(5.6%),NIV组5例(29.4%),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序贯通气策略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效果相似,且可缩短ICU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无创通气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不同跨肺压(Pt P)指导下机械通气(MV)对急性呼及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ARDS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17例)。根据设置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与胸腔内压(食管球囊测定法测得)计算得出不同的Pt P,观察组中,设定Pt P分别为10、15、20 cm H_2O 3个亚组,执行MV策略;对照组根据ARDS协作网(ARDSNet)意见制定MV策略;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1、24、48 h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MV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好转,但对照组各时间点呼吸功能与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通气48h后,观察组中Pt P20 cm H_2O亚组肺容积、肺静态Cst、气道PIP、气道Pplat、PEEP及PaO_2、PaC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液动力学指标MAP、CVP、C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 Pt P10 cm H_2O亚组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及PaO_2、PaC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液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 05)。Pt P20 cm H_2O亚组MV时间与R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 0. 05);各组间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跨肺压为10 cm H_2O时的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通气效果较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是安全可靠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A)、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24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93)和死亡组(n=31).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86例和重度组38例,比较各组第1、3、7天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及其对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第1、3、7天血清ACTA(ng/L:78.62±10.83 vs.63.50±9.14,92.35±13.62 vs.70.24±10.16,108.58±17.40 vs.67.52±9.70)、S-100B蛋白(μg/L:3.60±1.06 vs.2.28±0.61,4.90±1.38 vs.3.22±0.87,6.50±1.83 vs.3.06±0.82)及GFAP(ng/L:150.36±43.68 vs.102.40±31.26,184.35±52.70 vs.118.27±33.90,224.62±63.50 vs.112.85±32.14)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度组第1、3、7天血清ACTA(ng/L:75.80±10.83vs.66.53±9.42,89.70±13.15 vs.74.20±10.63,104.90±16.38 vs.70.62±10.27)、S-100B蛋白(μg/L:3.46±1.02 vs.2.42±0.65,4.72±1.30 vs.3.32±0.93,6.35±1.72 vs.3.20±0.84)及GFAP(ng/L:142.70±40.25 vs.110.50±33.28,170.52±48.27 vs.128.30±36.45,210.53±60.27 vs.122.60±33.74)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ACTA、S-100B蛋白联合GFAP预测HIE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2%和90.3%.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ACTA与S-100B及GFAP水平均呈正相关(r=0.784,r=0.837,P<0.01).结论血清ACTA、S-100B蛋白及GFAP水平升高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三项联合检测对HIE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VFSS检查及预见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变化、误吸风险、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检查评分(2.71±0.13分,2.61±0.13分,3.53±0.24分)高于对照组(2.26±0.10分,2.14±0.17分,2.9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误吸风险率(6.12%)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清总蛋白(64.23±5.05 g/L)、血红蛋白(120.28±15.54 g/L)、白蛋白(39.02±5.37 g/L)高于对照组(60.19±4.92 g/L,113.17±13.29 g/L,35.44±4.18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26.72±5.11分)、疲劳(23.49±8.27分)、社会交往(21.11±6.39分)、心理健康(10.19±2.33分)、恐惧(12.65±4.19分)、语言交流(10.77±9.02分)、食物选择(13.90±2.26分)、心理负担(6.88±1.39分)、食欲(15.07±4.85分)、症状频率(8.56±1.76分)、进食时间(19.37±7.44分) SWAL-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0.91±8.25、38.29±7.11、42.35±6.86、20.47±5.83、24.60±6.55、22.83±9.34、20.78±3.61、16.43±2.77、22.27±3.91、15.68±2.80、26.59±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4%)高于对照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FSS联合预见性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