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6篇
  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4例宽颈肾动脉瘤患者手术资料和临床结果。结果 14例宽颈肾动脉瘤患者共20枚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为(22.4±10.3) mm,平均颈宽为(15.7±7.4) mm,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2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05),血清肌酐显著降低(P<0.001),肾功能改善。术后6个月动脉瘤腔血栓形成率显著升高。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衰竭行透析,1例支架内狭窄后再次行血管成形术,3例动脉瘤内未完全血栓化,给予二次栓塞。术后1、6、12个月肾动脉通畅率分别为100%、96%、100%,未发现载瘤动脉闭塞,无急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肾动脉瘤安全有效,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形态结构的左心耳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然而左心耳结构复杂多样,单一封堵器类型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左心耳封堵器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创新。LACbes左心耳封堵系统是国内最近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新型封堵器,具有独特的结构设计,其植入技术也与以往上市的同类器械不同。该文介绍LACbes左心耳封堵系统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具体操作步骤和围术期注意事项,评价其在中国早期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不同类型基底动脉(BA)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收治的95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B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闭塞是否为串联病变,分为非串联病变组(67例)和串联病变组(28例)。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的比例、术中挽救措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与非串联病变组相比,串联病变组的年龄偏低(P=0.002),而男性(P=0.009)、有吸烟史(P=0.014)、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0.001)以及存在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P=0.036)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股动脉穿刺至BA再灌注时间、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及90 d预后良好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串联病变组的发病至就诊时间(P=0.049)、发病至BA再灌注时间(P=0.046)均较非串联病变组延长,且术中挽救措施(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急诊支架置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使用比例均更高(均P<0.05)。两组在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及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BA闭塞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4.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是生物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还具有介导催化、凋亡、免疫调节活性、促进伤口愈合和促成骨等作用,是钛金属内植物表面抗菌涂层研究的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应用于钛金属内植物表面的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加载方式和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伴有胰管梗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影像特征及误诊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s,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统计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 结果: 25名患者共26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G1级病灶6例,G2级19例,G3级1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5±1.7cm(0.4—9.1cm)。主胰管轻度扩张12例(46.2%),中度扩张8例(30.8%),显著扩张6例(23.1%)。17例(65.4%)病灶上游胰腺实质重度萎缩,6例(23.1%)上游胰腺实质中度萎缩,1例(3.8%)上游胰腺实质轻度萎缩,2例(7.7%)肿瘤上游胰腺实质未见萎缩。术前26个病灶14例(53.8%)正确诊断为pNENs,8例(30.8%)误诊为胰腺癌,2例(7.7%)误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3.8%)误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1例(3.8%)误诊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误诊原因主要为:病灶表现不典型,对疾病的不典型表现认识不足,影像细节观察不到位,未完整结合患者临床资料。 结论: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s有时与其它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难度,熟悉该病不典型表现、细心观察影像细节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有助于减少误诊,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选取10头健康巴拿猪作为研究对象,1名内镜医师使用日本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另一名内镜医师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对10头健康巴拿猪按照先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后Olympus内镜系统的顺序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用时分别为(110.24±8.93)s和(91.33±11.59)s,戴内镜一次性保护套用时(233.48±17.06)s。器械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不如Olympus内镜系统,吸引400 mL生理盐水所需时间为(56.44±5.18)s,用时多于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的(33.71±3.56)s,但本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吸引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吸引量>400 mL/min);其他性能(包括整机密封性、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性能(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近。安全性评价方面,仅使用Olympus内镜系统操作时有1头猪出现恶心症状,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操作时的10头猪未发生呕吐、咽喉部出血、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展收方便,操作安全性好,内镜操作性能和有效性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相当,不足之处在于水气吸引性能略差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但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可以满足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心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导睡眠图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心脏术后患者进行睡眠监测,选择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从晚上22:00试验开始时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次日晨6:00停止注射,连续注射3晚。镇静目标为镇静程度评估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1~2分,右美托咪定的负荷剂量为0.5μg/kg,时间不超过20 min,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静脉注射,期间不使用其他镇静剂。对照组患者晚间不注射右美托咪定以及其他镇静药物。此段时间用多导睡眠仪监测两组患者的睡眠。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睡眠各阶段时间。试验期间白天的睡眠由床旁护士记录患者睡眠次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有更少的觉醒次数[(3.1~3.61)次vs.(8.87~9.77)次,P<0.01],更高的睡眠效率(68%~71.29%vs.25.1%~28.87%,P<0.01),更长的睡眠第二阶段[(249.55~266.89)min vs.(59.12~71.59)min,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睡眠第一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7.05)min vs.(56.37~63.33)min,P>0.05]。结论夜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显著提高了患者睡眠效率、减少睡眠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第二阶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外科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