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目的 回顾13年来对喉声门癌的改良环咽吻合术的远期疗效,研究这一手术的可行性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1992年-2001年行改良环咽吻合术25例,男23例,女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MRI,CT及纤维喉镜检查。 结果:25例患者中随访3年时有21例存活,1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全身其它疾病,1例失访,3年生存率84%(21/25)。随访5年有18例存活,5年生存率72%(18/25)。术后拔管率96%(24/25)。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吞咽功能,且喉的发音功能理想。结论:改良环咽吻合术适合部分晚期声门型喉癌,该术式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重建喉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皮脂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经病理证实的皮脂腺囊肿行超声检查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做出正确诊断,2例误诊为神经鞘瘤。结论超声在皮脂腺囊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4.
Livin基因在人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人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胆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Livin基因蛋白在45例人胆管癌标本及及40例癌旁胆管组织、20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法及SP法检测了Livin基因mRNA和蛋白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及非肿瘤细胞系HT-1080中表达。结果:Livin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7.8%,而癌旁胆管组织、非癌胆管组织中未能检测到Livin表达。Livin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在有淋巴结转组中,Livin阳性表达率(70.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8.9%)。在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中,LivinmRNA及蛋白均特异性表达,而非肿瘤细胞系HT-1080未见Livin表达。结论:Livin基因在人类胆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选择性高表达,其可能与胆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背景:P21CIp/WAF1、P27Kip1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是反映干细胞增殖的指标.目的:观察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P21Cip/WAF1,P27KIp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基因水平观察,于2006-12/2007-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骨髓穿刺的健康供者.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后,加入含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的opti-MEM I低血清培养基向肝细胞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后RT-PCR检测细胞内P21Cip/WAF1,P27 KIp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定向诱导后0,1,3,5,7 d,细胞内P21CIp/WAF1 mRNA表达的相对量逐渐升高(P<0.01),P27Kip1 mRNA表达的相对量无明显差异(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mRNA表达的相对量除诱导后0,1 d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均逐渐降低(P<0.01).结论:P21 CIp/WAF1高表达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同时在其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起一定调控作用,P27KIp1可能并不起作用,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则与P21Cip/WAF1相反,呈逐步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初步分析手术切除联合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5-FU)与非手术治疗对局部区域复发的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探讨前者的临床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入组自2010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就诊并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726例,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局部区域复发(LRR)患者共27例,其中13例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植入型5-FU,14例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巩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预后信息。结果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复发年龄,LRR类型、IHC结果等无明显相关(P>0.05)。接受手术治疗联合植入型5-FU的患者较非手术治疗患者显著降低二次局部区域复发风险,其中位LRPFS为28个月,优于非手术组的16个月(χ2=6.38,P=0.012)。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并未改善整体预后,两组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术后LRR患者,接受积极手术切除病灶同时植入缓释型5-FU,辅以巩固放疗,可有效提高局部病灶控制效果,延长局部无进展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78.
洁净手术室使用初期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初期洁净手术室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洁净手术室设备及手术室室内卫生的管理,切断污染途径,杜绝交叉感染环节,为外科手术创造一个安全和洁净的环境。说明初期洁净手术室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XL)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多西紫杉醇治疗(DT)组42例,多西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DGT)组43列。DT组用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第1天,21d为1周期;DGT组用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第1天,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第1天和第8天,21d为1周期。两组中位化疗周期数均为6周期,检测指标为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结果DT组和DGT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78±0.54)个月与(9.69±0.6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T组疗效为总有效率(CR+PR)为47.6%,DGT组总有效率(CR+PR)为62.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好,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轻,是蒽环类耐药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