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24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10篇
综合类   496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63篇
  3篇
中国医学   276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3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魏铭 《临床肺科杂志》2014,(6):1086-1087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62例APE患者根据危险性标准分为A组(n=18例)、B组(n=23例)和C组(n=21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n=45例)和治疗无效组(n=1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BNP、CRP和DD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B组和C组外周血BNP、CRP和DD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的趋势(P0.05);治疗有效组外周血BNP、CRP和D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结论 BNP、CRP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2.
贺飞  周辉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8):829-830
目的:通过比较纤维桩与传统铸造金属桩核在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纤维桩在最大限度地保留残根残冠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7年7月1日~2009年7月1日在我院口腔科门诊牙体大面积缺损(残根、残冠)经根管充填治疗后需要桩核冠修复治疗的123例患者(164颗患牙)进行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铸造金属桩核修复,观察组进行纤维桩修复。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对桩核冠脱落、桩核折断、根折、牙龈炎性反应、牙龈边缘色泽、继发根尖周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组在桩核松动脱落、牙根折、牙龈炎性反应、牙龈边缘色泽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桩核折断及继发根尖周炎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桩在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优于传统铸造金属桩。  相似文献   
83.
郭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74-4075
世界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0万,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约占世界1/3,宫颈癌可防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1〕。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其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其检测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设计并合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并对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N-Boc-对苯二胺和辛二酸酐为起始原料,反应制得7-(N-Boc-氨基)苯胺甲酰基庚酸,再通过胺醛缩合反应合成HDACi;并采用HDACs试剂盒和CCK-8试剂盒测试所合成目标化合物抑制HDACs的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26个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了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DACs的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药物伏立诺他,并对MCF-7、PC-3、HepG2、MGC-803和KB 5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希夫碱含有吸电子基的化合物对HDACs的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衍生物。尤其是4-氰基化合物11c对HDACs展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是阳性药伏立诺他的58倍;同时,化合物11c对肿瘤细胞MCF-7、PC3、MGC-803和HepG2展现出了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胃癌MGC-803甚至是阳性药物伏立诺他的7.2倍。结论希夫碱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效团,能够提高HDACi的抗肿瘤活性,为今后发展新型、高效的HDACi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率及胃窦组织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隔日进食制备FD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检测三组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组织中SS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明显延迟(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的SS含量明显升高,电针组大鼠胃窦组织中SS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电针治疗可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窦组织SS的表达,加速胃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14)C呼气试验对武昌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0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接受~(14)C呼气试验,对Hp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及烟酒嗜好等情况下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 000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Hp阳性者561例,阳性率为56.10%,其中570例男性中Hp阳性者324例,阳性率为56.84%,430例女性中Hp阳性者238例,阳性率为5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者集中于35~45岁,阳性率为76.61%(95/124),46~55岁Hp阳性率为57.43%(85/148),56~65岁Hp阳性率为54.30%(164/302),66~75岁Hp阳性率为51.88%(138/266),76~85岁年龄段Hp阳性率最低为49.38%(79/160),Hp阳性率表现为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率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P0.001);有吸烟、经常饮酒及有烟酒(经常饮酒)者分别相比无吸烟、偶尔饮酒或无饮酒及无烟酒(偶尔饮酒)者Hp阳性率高(P0.001)。结论 ~(14)C呼气试验对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Hp感染率在中年人群及有烟酒嗜好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4 2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儿童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4 232例7岁以下儿童经确诊为ARTI的鼻咽抽吸物(NPA),利用RT-PCR法对HBoV进行筛查,同时对流感病毒A型(Inf-A)、流感病毒B型(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及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副流感病毒Ⅱ型(PIV-Ⅱ)、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以了解其混合感染情况,并结合病例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4 232例NPA标本中,HBoV检出率为1.23%(52/4 232)。1~<3岁儿童HBoV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81%(24/854)。HBoV在春夏秋冬各季节的检出率分别为3.05%、0.60%、0.52%、0.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784,P=0.002),其中以春季检出率最高。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率为69.23%(36/52)。以支气管肺炎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51.92%)最高。 结论 2014-2015年HBoV为武汉地区儿童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之一,1~<3岁儿童检出率最高,与其他病毒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且春季流行。  相似文献   
88.
背景 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但关于颅脑损伤后其水平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需术后监护的患者103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住院28 d的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亚组(n=74)与死亡亚组(n=2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入重症医学科第1、3、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对照组入组第1天进行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检测。 结果 病例组第1、3、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第3、5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高于第1天,第5、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均低于第3天,第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低于第5天(P<0.05)。生存亚组第1、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高于死亡亚组(P<0.05)。术后第1、7天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95%CI(0.587,0.774)〕、0.710〔95%CI(0.612,0.796)〕,两者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5,P=0.791)。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血清可溶性α-Klotho蛋白水平升高,且在伤后第3天达最高峰,对其动态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9.
随着消化道内窥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继高频电凝固法,激光凝固法之后,国内外又开展了内窥镜一微波技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认为:这是一种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更有效的方法,且可用于治疗息肉和癌肿等疾病。我院采用内窥镜一微波组织凝固疗法治疗消化道疾病25例,48例次。获得较好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院从1986年11月至1987年3月应用内窥镜一微波组织凝固器治疗病人25例。其中肠息肉4例、胃窦息肉1例、溃疡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产科夜间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为提高护理安全提供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对2004-2006年我院产科夜间医疗护理存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夜间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白天(P<0.01),夜间剖宫产率占夜间分娩率的45.0%。夜间新收孕产妇中高危孕产妇占42.3%,夜间新收高危孕产妇中胎膜早破占62.0%。产科病区低年资合同护士占夜班人数56%。结论针对夜间不安全因素或高风险问题,提出相应护理管理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