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摘 要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苷高、中、低(8.0,4.0,2.0 mg·kg-1 )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油酸0.1 ml·kg-1 经尾静脉注射制备ALI/ARDS模型。腹腔注射给药,qd,连续给药3 d。模型制备成功后24 h经颈动脉采集血样1.0 ml行血气分析。给药第3天检测肺湿干质量比、动脉氧分压、HE染色肺组织病理,并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血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和角蛋白 14(KRT 14)的表达。结果:红景天苷各剂量组的HMGB1和KRT 14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的剂量与药效呈正相关,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各剂量组的动脉氧分压高于模型对照组,肺湿干质量比低于模型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的剂量与药效呈正相关,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各剂量组的肺组织病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所改善。结论:红景天苷能减轻ALI/ARDS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HMGB1和KRT 14的表达,减轻肺水肿,提高氧分压,对ALI/ARDS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脑胶质瘤患者的ASL和MRS图像。按照WHO 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Ⅰ~Ⅱ级,13例)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组(Ⅲ~Ⅳ级,3 1例),测量并计算肿瘤实质区、健侧脑组织区代谢物及C B F值的相对值和比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4例脑胶质瘤中,3D-ASL相关参数(TBFmax,rCBF_1,r CBF_2)及~1H-MRS相关参数(rNAA、rCr、Cho/Cr、Cho/NAA)在低、高级别组脑胶质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H-MRS相关参数(rCho、NAA/Cr)在两组脑胶质瘤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3D-ASL相关参数(TBFmax,rCBF1,r CBF2)及~1H-MRS相关参数(r NAA、rCr、Cho/Cr、Cho/NAA)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0.5;3D-ASL+~1H-MRS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0.955)单独运用3D-ASL(0.923)或~1H-MRS的曲线下面积(0.871),3D-ASL+~1H-MRS诊断低、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7.1%、100%。结论单独就~1H-MRS和3D-ASL两种技术而言,3D-ASL具有更高诊断价值。而联合~1H-MRS、3D-ASL两种技术诊断胶质瘤级别,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较单独运用3D-ASL或~1H-MRS更有助于准确地对高、低级别胶质瘤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亨特综合征、贝尔面瘫中显示面神经管的价值,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电力医院耳鼻喉科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105例亨特综合征(n=42)和贝尔面瘫(n=63)患者的临床及颞骨CT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进行重建,并于相应图像行面神经各段的测量,分析两种面瘫患者面神经各段的差异及两种面瘫各项指标与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两种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管患-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两种面瘫的相互比较中,亨特综合征面瘫组膝节直径、膝节面积及迷路段直径较贝尔面瘫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研究范围内,贝尔面瘫患者Sunnybrook评分和乳突段直径测量值都与发病时间显著相关,亨特综合征患者膝节横径、膝节垂直经、膝节横截面积均与发病时间显著相关。结论面神经管高分辨螺旋CT图像的多平面和曲面重建为两种周围性面瘫疾病发展的研究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2020年度上呼吸道感染(URTI)患者病毒性感染亚型构成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URTI特异性治疗及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将北京地区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22318例URTI入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人口信息及临床特征资料,采集其呼吸道样本,采用PCR等方法检测8种主要呼吸道病毒...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以急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小脑支梗死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疑似前庭神经炎等急性外周性前庭疾病收入耳鼻咽喉科眩晕病房的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均以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起病。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眼球震颤3例,站立不稳或侧倾3例,患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龙贝格征(Romberg sign)阳性3例。头颅MRI可见小脑下蚓部及底部小脑半球(内侧区为主)的急性梗死灶3例,其中1例梗死灶波及延髓后部。3例患者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其中1例行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PICA小脑支梗死极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炎等外周性前庭疾病。对于急性眩晕患者一定要仔细检查相关体征,必要时行头颅MRI以明确诊断,血管影像学检查可以避免因夹层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智力和人格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中、西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AD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兹就近年来有关中西医治疗A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EIS)后形成食管血肿(EH)的诊断、内镜下治疗及预后分析,并对EIS后EH形成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共有5例患者诊断EH纳入研究,其中4例EH患者接受内镜下胃肠管置入术并联合肠内营养治疗,1例单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5例患者恢复良好。相比较于单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接受内镜引导下胃肠管置入术的患者可缩短治疗疗程并明显改善患者一般状况。4例接受胃肠管置入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胃肠管置入术尽早行肠内营养联合积极药物治疗对EIS后形成EH有效,规范术中操作及术后积极的处理措施有助于EH的预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患者Th1/Th2和Th17/Treg平衡的变化。方法 以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给肝素后5 min(T2)、给鱼精蛋白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天(T5)、术后2天(T6)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调节性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7(IL-17) 水平。结果 与T0相比,IFN-γ仅在T2时升高(P<0.01),而IL-2从T1持续升高至T4,TNF-α持续升高至T5。IL-4、IL-6、IL-10为Th2细胞因子,与T0相比,IL-6从T3开始升高,在T5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均P<0.01);IL-10和IL-4在T5时均显著升高(P<0.01),IL-4在T6时恢复正常,而IL-10在T6时仍升高。与T0相比,IL-17从T1开始升高,T4时达到高峰,IL-17水平在T6时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TGF -β水平从T1开始下降,T2达到最低值,然后开始升高,但在T5和T6时仍低于T0。结论 手术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平衡,导致Th1/Th2细胞向Th2细胞偏移,Th17/Treg细胞向Treg细胞偏移。  相似文献   
80.
正患者女性,51岁。10年前于外院行左手掌外侧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不详。6年前复发,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疼痛或压痛感,要求再次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巨检:梭形皮肤及皮肤组织一块,大小1.2cm×0.5 cm×0.3 cm,皮肤灰白色,未见著变。切面于真皮层内见一球形结节,直径0.3 cm,灰黄间灰红色,实性、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