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 anemia,CRA)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CRA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包括输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西医治疗虽有疗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多次输血易引起过敏反应并存在病毒感染的风险,EPO治疗可能导致血栓等问题。笔者认为CRA的基本中医病因病机是脾肝肾亏虚、气血两亏,根据其基本病因病机,围绕"气虚则补、血虚则补、气病治血、血病治气"的治则,笔者认为其治疗当从健脾益气、滋养肝肾之阴及解毒化瘀3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患者420例,以日立7600为参比系统,测定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迈瑞BC-5390为试验系统,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系统在低、中、高3种浓度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2≥0.980,相关性良好,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1/2规定的允许总误差范围内,可以接受。结论两种系统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定期对不同的系统和仪器进行比对和校正,可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与静脉血HBV标志物状况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及与孕妇HBV感染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以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 ×105拷贝/ml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妇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新生儿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前采集静脉血.在清洁和去除脐带表面污染血液,并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采集脐带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采用雅培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美国雅培公司试剂,Abbott Architac i2000)检测,HBV DNA含量经COBAS TagMan HBV DNA定量检测仪检测.结果 共入组孕妇383例及所生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3.9%,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2%和83.5%,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0%和59.4%,静脉血和脐带血之间均有一致性.静脉血和脐带血间HBsAg、HBeAg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766、0.857、0.692,P<0.000).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eAg含量与孕妇的HBeAg含量具有相关性(r=0.362,P=0.000;r=0.352,P=0.000),而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sAg含量与孕妇血清的HBsAg含量无相关性(r=0.023,P=0.785;r=0.04,P=0.604).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和静脉血HBV标志物状态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以脐带血的HBV标志物反映新生儿静脉血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185例,包括PHC患者61例(PHC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58例(慢性肝炎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AFP-L3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分离血清,AFP和AFP-L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AFP-L3≥10%为阳性诊断标准,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分别为78.02%、69.8%、78.26%、0%。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AFP-L3是国际公认的对PHC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但本研究显示其在良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与PHC差别不明显,因此仍应与AFP及影像学联合检测更有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胸部影像特征。方法对20例肝衰竭合并肺侵袭性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以及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3例肝衰竭患者中发生侵袭性曲霉菌病20例(4.3%),其中药物性肝病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6例、代谢性肝病2例、乙型肝炎5例。肝衰竭合并IPA的危险因素包括:70%患者长期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60%患者有糖皮质激素暴露史,55%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400/mm3。胸部平片缺乏特征性改变,而肺部CT改变以双肺多发结节和近胸膜楔形实变最为常见,晕轮征和新月形空气征较少。5例IPA患者经伏立康唑治愈,其余死亡或自动出院。结论肝衰竭患者易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多数患者具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胸部CT特征对于肝衰竭合并IPA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至2011年本院临床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781株病原菌中的25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主要为痰和支气管灌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占62.3%(157/2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主要分布在ICU 27.8%(70/252)和感染科19.8%(50/252)。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已经达到41%(30/74)和35%(22/74),敏感性最高的为多粘菌素B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加,需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其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星形奴卡菌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常具有抗酸性。星形奴卡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主要是吸入星形奴卡菌而引起。星形奴卡菌易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感染。由于奴卡菌生长缓慢,十分容易漏诊,因此在涂片染色时要注意观察,涂片镜检对于奴卡菌的最终检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期肝功能异常对妊娠和胎儿结局的影响及妊娠期间的治疗。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至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妇女共89例,孕期至少1次ALT≥2×ULN,且HBVDNA≥5log10拷贝/ml(HBeAg阴性者≥4logl0拷贝/ml)的患者,根据孕期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保肝对症治疗组。对这些患者孕期不良事件、肝病及妊娠的结局、胎儿发育情况以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入组病例89例,其中抗病毒组55例,保肝对症组34例,两组母亲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抗病毒治疗组产前48例(87-3%)患者ALT恢复正常,38例(69.1%)患者HBVDNA下降至〈500拷贝/ml.保肝对症治疗组产前Au、恢复正常者只有13例(38.2%),HBVDNA〈500拷贝/ml的患者仅有1例(2.9%)。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315,P〈0.0001);两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3468,P〈0.0001)。两组母亲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发生频率较高的5种不良事件有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和羊水胎粪污染均为妊娠期常见不良事件,与治疗药物无显著相关性;两组母亲的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率排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能够有效地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恢复其肝功能,明显地改善妊娠期间肝病活动患者的预后。妊娠期间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未增加妊娠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抗病毒治疗对妊娠妇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检测艰难梭菌(CD)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疑似抗菌药物相关腹泻患者大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鉴定培养基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ELISA检出抗原阳性标本29例,其中毒素阳性25例,毒素阴性4例;鉴定培养基培养法检出可疑菌株29例,经质谱仪鉴定,其结果为CD28例,1例未检出种属;ELISA和鉴定培养基培养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00%和93%、95%,两者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2)。结论 ELISA具有快速、高效、省时、操作简单、判读容易等特点,可快速准确地筛检CD相关性腹泻病患;培养基培养法特异性好,可以快速得到感染株;二者联合使用可大大提高CD检出率,并对后期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