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尚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心血管病风险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以HIV感染者193人为研究对象,按照MS的诊断标准选择诊断为MS的患者为MS组,选对应的非MS患者为非MS组;按照Framingham风险评分筛选心血管病中高危患者为中高危组,低危者为低危组。分别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研究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9.33%,MS各组分中比例最大的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其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更高,BMI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患者,年龄、BMI和吸烟史与初治HIV感染者心血管病风险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组患者HIV RNA载量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与BMI与初治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有关,MS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高于非MS者。HAART治疗前需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监测并控制患者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艾滋病晚期的并发症之一,起病通常较急,进展快,预后不佳。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无显著特点,易被误诊误治。临床医师需要提高认识,在条件许可下及早进行脑活检明确诊断对治疗极为重要。本科室收治一例AIDS合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2-09~2013-03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口腔表现、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状况、抗真菌治疗转归等。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 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有29例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30例为假膜型,1例为红斑型,2例假膜型合并口角炎型。抗真菌治疗后,8例病损缩小,23例病损完全消失,3例停药后复发。结论: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多见于 CD4细胞<200个/μl 的患者,临床表现以假膜型为主,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多种机会性感染。这类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安神醒脑汤治疗依非韦伦所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初次依非韦伦抗病毒治疗后出现失眠(肝郁化火兼痰热内扰证)的HIV/AIDS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安神醒脑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并依据中医失眠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4、8周,2组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2组间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2组间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安神醒脑汤可有效改善依非韦伦所致HIV/AIDS患者的失眠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AIDS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以提高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率和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62例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AIDS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院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9.8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和头晕等。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32.26%);神经梅毒和结核性脑膜炎各8例(12.90%);HIV脑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5例(8.06%);弓形体脑病4例(6.45%);巨细胞病毒脑炎并神经根炎2例(3.23%);4例经脑活体组织检查,3例分别诊断为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伯基特淋巴瘤和组织胞浆菌病(各占1.61%),1例病原仍不明;脊髓炎、疱疹病毒脑炎和颅内占位病变各1例(各占1.61%);原因不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14.52%)。经治疗,43例(69.35%)病情好转,10例(16.13%)放弃治疗,5例(8.06%)死亡,无变化4例(6.45%)。结论 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复杂,临床确诊困难。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和神经梅毒。尽可能查找病原学依据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内目前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方案,对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初治为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HIV/AIDS病人,以及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二线方案的HIV/AIDS病人,收集他们治疗48周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结果共收治96名病人,其中初治接受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治疗的病人30例,初治接受替诺福韦(TDF)+3TC+依非韦伦(EFV)的病人46例,一线治疗失败更换为TDF+3TC+克力芝(LPV/r)的病人20例。三组病人治疗48周后,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与基线相比,一线治疗失败后更换为TDF+3TC+LPV/r方案的病人治疗48周后,eGFR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但eGFR平均水平与基线相比下降程度明显,为-14.12ml/min/1.73m2。结论三组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病人,均没有发现明显的eGFR的变化,可能需要对HIV/AIDS病人进行长期的肾脏功能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艾滋病患者HIV相关眼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92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眼科会诊记录.结果 在HIV相关眼病患者中,HIV微血管病变者32例(34.8%),其次为视网膜炎25例(27.5%),免疫重建综合症后出现的全葡萄膜炎2例(2.2%).在有或无HIV相关眼病患者中,伴有眼科症状的比例分别为28...  相似文献   
10.
HIV/AIDS病人HAART相关的高乳酸血症/乳酸酸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引进和广泛地应用,使得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中国自从2003年开始,在政府的倡导下,广泛开展艾滋病的免费抗病毒治疗,其主要的方案是以核苷类药物(NRTIs)司他夫定(d4T)、齐多夫定(AZT)或去羟肌苷(DDI)为骨干的,而核苷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线粒体毒性。在线粒体毒性中最严重的甚至是威胁生命的高乳酸血症和乳酸酸中毒。文章就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