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36-134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N-聚糖检测及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糖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分析,探索HCC患者血清N-聚糖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2019年HBV相关HCC手术患者(34例)的肝癌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标本,同时采集血清标本。从34例HCC患者中随机选择8例HCC患者血清标本作为HCC试验组,2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DSA-FACE法分析HCC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N-聚糖图谱。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例HBV相关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8种糖基转移酶基因(FUT3、FUT4、FUT6、FUT7、FUT8、Gn-TⅢ、Gn-TⅣa和Gn-TⅤ) 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应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相比,8例HCC患者血清中N-聚糖峰9 (peak9,NA3Fb)的丰度明显升高(t=-2.514,P 0.05)。糖基转移酶FUT8、Gn-TⅣa和Gn-TⅤ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有差异,其中癌组织中FUT8和Gn-TⅤ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1.50±0.34 vs 0.65±0.11,t=-2.354,P=0.022; 3.57±0.64 vs 1.33±0.16,t=-3.384,P=0.001)(蛋白:0.70±0.11 vs 0.083±0.017,t=9.555,P=0.001; 1.33±0.19 vs 0.60±0.15,t=5.097,P=0.007);癌组织中GnTⅣ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2.90±0.47 vs 1.68±0.19,t=-2.403,P=0.019),蛋白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无显著差异(蛋白:0.52±0.24 vs 0.24±0.11,t=1.833,P=0.141)。癌组织中这些糖基转移酶表达改变与血清中N-聚糖丰度变化一致。结论 HBV相关HCC患者血清中一些N-聚糖水平变化可能与肝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基因GnT-V、GnT-IVa和FUT8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50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其中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2.3%、34.8%、21.7%。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肿瘤大小、肿瘤包膜、卫星灶、微血管侵犯、PVTT类型、术后病理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论对于术前血清AFP≥400 μg/L,肿瘤直径≥5 cm,肿瘤无包膜、有卫星灶及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较低。当门静脉癌栓累及到主干时,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该视频是1例明显肝硬化背景的原发性肝癌,肿瘤紧邻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右前肝蒂,肿瘤具有包膜,未见脉管癌栓。充分术前评估后,予以施行机器人肝右前叶(S5/8)段切除。术中采用经前裂、经laennec膜入路,沿laennec膜显露右前肝蒂、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完整切除肝右前叶。该患者肝硬化明显,肿瘤位置特殊,操作复杂。手术解剖层面清晰、管道结构完整显露,残肝流入流出道保护完好,体现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复杂肝切除手术中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传统肝脏分段解剖方法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技术的理论基础。随着对肝脏解剖学理解的加深,肝脏动态流域学说的提出将肝脏解剖方法从传统的静态树干型向动态流域型转变。在肝脏动态流域学说指导下,笔者提出肝脏恶性肿瘤靶域切除技术,该技术有别于解剖性或非解剖性肝切除,不强调按照人为设定的肝段解剖进行切除,而是以病灶和可能存在浸润和转移流域为导向,结合肝脏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决定手术切除靶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腹腔内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AI)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中心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68例行肝切除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相关资料。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IA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IAI的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术中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前WBC水平是该类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IAI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20 min和术前WBC<4×109/L为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IA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82例发生IAI患者腹腔引流液共培养出菌株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6株,革兰阳性菌62株,真菌0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肠球菌为主,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以及莫西沙星耐药性较高。结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20 min和术前WBC<4×109/L是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IAI的危险因素。肝切除术后患者IAI的病原菌对部分抗生素敏感程度较高,临床治疗中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细菌特性合理用药,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糖类抗原199(CA199)在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为ICC患者68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其术前血清γ-GT及CA199值的高低,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γ-GT组及高/低CA199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评估血清CA199及γ-GT是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术前高γ-GT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低γ-GT组(16.0个月vs 25.3个月,P<0.01)。术前高CA199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低CA199组(13.0个月vs 20.5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γ-GT(RR=6.741,95%CI3.129-14.520,P<0.01)及CA199(RR=5.015,95%CI 2.595-9.692,P<0.01)是影响ICC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血清γ-GT及CA1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在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MP)中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50例腹膜假黏液瘤行CRS+HIPEC的患者病例资料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50例患者中,初诊20例,复发30例;行腹腔镜下CRS+HIPEC 7例,开腹下CRS+HIPEC 43例;低级别PMP 41例,高级别PMP 9例。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33例,正常17例;联合2脏器切除18例,3脏器切除21例,4脏器以上切除27例,常见联合切除脏器依次为结肠、小肠、脾脏、胃、胆囊;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1例、吻合口漏2例、肠梗阻7例、腹腔脓肿3例、腹腔出血1例、泌尿系瘘1例、切口感染4例、下肢静脉栓塞6例,死亡1例;出血量50~10000 ml,平均696 ml;手术时间4~15 h,平均7.8 h;住院时间5~21 d,平均12.4 d。术后随访时间1年,出现复发13例,死亡1例。 结论CRS+HIPEC作为PMP的标准诊疗技术,亟需临床推广,以改善目前国内PMP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同期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4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肝脾联合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采用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方式随访,随访截至时间为2022年1月。 结果开腹联合切除33例(78.6%),腹腔镜联合切除9例(21.4%)。其中8例行同期肝切除合并脾切除(19.0%),34例行同期肝切除合并脾切除同时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81.0%)。术中出血量(771.4±500.2)ml,术中均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5.6±2.6)h;4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肝细胞癌。术后无围手术期临床死亡病例;术后3~6 d均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发生门脉系统血栓形成最为常见,共计出现32例(76.2%),单侧或者双侧胸腔积液21例(50.0%),肝周或者脾窝脓肿形成3例(7.1%),胆瘘2例(4.8%),严重门脉及脾静脉血栓形成致持续高胆红素血症1例(2.4%),后介入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行肝素钠及尿激酶溶栓后好转。术后随访<5个月的3例(7.1%),超过1年的患者39例(92.9%),超过5年的患者9例(21.0%)。其中17例肿瘤复发或转移,并行进一步治疗(40.5%);13例复查胃镜出现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31.0%)。 结论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可选择行肝脾联合切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 HVP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 PPG)相关性。方法 1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IPS术中测量下腔静脉压力(inferior vena cava pressure,ICVP)、肝静脉自由压(free hepatic vein pressure, FHVP)、肝静脉楔压(wedged hepatic vein pressure, WHVP)和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 PVP),计算HVPG(HVPG=WHVP-FHVP)和PPG(PPG=PVP-IVCP)。结果 161例患者HVPG为(20.18±9.22)mmHg,PPG为(26.44±6.82)mmHg,2者无相关性(r=0.112);PPG明显高于HVPG (P <0.05)。HVPG与PPG相差在5 mmHg以上者90例,占55.9%,HVPG与PPG相差在5 mmHg以内者71例,占44.1%。球囊阻断肝静脉造影有肝内静脉-静脉侧支分流(in...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