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口岸入出境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检人员血清HBsAg,并分析比较各类人员的HBsAg阳性率. 结果本次受检人员HBsAg阳性率为9.61%,其中台湾籍人员的HBsAg阳性率最高(为13.80%),其次是香港籍人员(10.94%)和交通员工(10.47%)以及大陆出国人员(6.99%),外籍人员最低,仅2.80%. 结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仍较高,要注意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强化乙肝有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红  董国庆 《中药材》2003,26(7):534-535
目的 :观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评价茵栀黄治疗 4 6例婴肝征的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sALT值及肝脾大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愈 +好转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 (P <0 0 1) ,肝脏明显缩小 (P <0 0 5 ) ,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 ;两组sALT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脾脏大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婴肝征有明显的退黄、降酶、护肝作用 ,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的疗效。方法:将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mg.d^-1。疗程52wk。治疗前后作肝功能。HBV-二对半HBV-DNA的测定。结果:治疗12wk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的差异无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52wk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9.4%,74.0%,而对照组为46.9%和7.1%(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忙得没空来体检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3岁的健身教练黄先生来深圳市人民医院肝病门诊就医,他觉得最近身体出状况了:洗澡时摸到肚子里很大的硬包块,1个月内瘦了20斤,精神差。希望感染内科吴主任能帮他解开谜团。询问过程中知道黄先生母亲在20多年前因乙肝、原发性肝癌猝然离世,当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伴早期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方法对85例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病原学等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热性惊厥(FC)62例,占72.94%,HFMD重症早期(易惊、肢体抖动、嗜睡)23例,占27.06%。结果(1)FC组主要表现为在发热第一天出现1-3次抽搐,持续1-10分钟不等,发作停止后神志恢复正常,无阳性病理神经征,部分有既往史和家族惊厥史;重症早期组主要表现为病后3-4天出现易惊、肢体抖动、嗜睡,于治疗后1-3天正常,无阳性病理神经征。(2)两组发热及皮疹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多数患者存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糖升高及低钠血症,部分有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以FC组为主。(4)病原检测:EV71-RNA(+)45例(52.94%),CoxA 16-RNA(+)19例(22.35%),肠道病毒通用核酸(+)12例(14.12%),余9例(10.59%)检测均阴性,无交叉阳性结果。(5)平均住院5.86±1.89天,随访均未见后遗症。结论早期识别HFMD伴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病情及病因,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1年以上。于治疗前和治疗12、24、52周检测肝肾功能、HBVDNA定量、HBeAg、抗HBe,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24、52周时,HBVDNA定量较用药前平均分别下降1.6lg拷贝/mL(t=10.10,P〈0.01)、2.9lg拷贝/mL(t=13.01,P〈0.01)、4.5lg拷贝/mL(t=14.08,P〈0.01);HBVDNA转阴率分别是4.41%、19.12%和54.41%:ALT复常率分别为19.12%、48.53%和70.59%;HBeAg阴转率分别为0%、19.44%和47.22%。常见不良反应有轻微乏力、右上腹不适、腹胀,有2例患者发生腹泻,1例血清肌酐轻微改变。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 mR3qA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以β-actin血为内参,用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 对61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免疫清除期患者37例、免疫耐受期患者24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2、PD-L1及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PD-L1/B7-2比值与FOXP3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L1/B7-2比值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OXP3 mRNA表达在免疫清除期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清除期PD-L1/B7-2比值与FOXP3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正负共刺激分子和FOXP3 mR-NA的表达有相关性;共刺激分子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共同参与调节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苏冬娜  吴诗品  石之磷 《临床荟萃》2002,17(22):1303-1304
目的 探讨HBV各基因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为评估病情预后和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方法 对 114例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 ,研究各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球蛋白 (γG)、发病年龄等病情相关指标。结果 发现B型 2 1例 ,C型 72例 ,D型 6例 ,BC型 9例 ,CD型 4例 ,无法分型者 2例。C型ALT、TBIL、γG、发病年龄等均高于B型 (P <0 .0 5 ) ,D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C型。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 ,B型次之。BC型和D型乙肝较易发展成肝炎后肝硬化、肝癌 ,而D型致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可能性更大。C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 ,同时B型患者趋于年轻化。B型重型肝炎预后良好 ,C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正负共刺激分子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研究30例免疫清除期患者、10例免疫耐受期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2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B7-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免疫清除期患者B7—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免疫耐受期患者(P〈0.01)。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和PD-L1/B7-2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PD—L1/B7—2比值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中,正、负共刺激分子的变化可能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保护性调节的结果,最终可能使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加深。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bet、GATA3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HBV感染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住院患者,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共分为4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组患者33例、CHB重度组患者21例、重型肝炎组患者16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16例,另选取健康者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PBMCs中T-be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97±0.094、0.724±0.071、0.860±0.060、0.528±0.059和0.514±0.071;CHB重度及重型肝炎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中度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低于CHB重度组患者(P<0.05);CHB重度组患者T-bet表达水平低于重型肝炎组患者(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GATA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66±0.037、0.973±0.021、0.725±0.028、0.759±0.037和0.535±0.028;各组患者GATA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GATA3表达水平低于CHB中、重度组患者(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对照组FoxP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5±0.034、0.919±0.047、0.804±0.021、0.984±0.060和0.772±0.083,除重型肝炎组患者外其他各组患者FoxP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FoxP3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5)。CHB中度、CHB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T-bet/GATA3的表达分别为0.618±0.100、0.744±0.072、1.187±0.082、0.697±0.078和0.963±0.133,各组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中度组患者T-bet/GATA3比值低于CHB重度组和重型肝炎组(P<0.05);重型肝炎组患者T-bet/GATA3比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随着肝病炎症的加剧,T-bet与GATA3的表达呈反方向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T-bet/GATA3比值与 FoxP3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