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10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124例布病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性别、年龄相仿的其它细菌感染者为对照组,其中葡萄球菌112例,肠杆菌科菌91例.回顾性分析各组血培养的阳性报警时间.结果:布鲁氏菌48h内未见阳性报警者,48~72h、72~96h、96~120h、120~168h的阳性报警率分别为1.6%、14.5%、45.2%、35.5%;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菌48h内阳性报警率分别为87.5%、94.5%,均未见超过120h阳性报警者.组血培养平均阳性报警时间分别为:布鲁氏菌117.4h(103.4h^126.8h)、葡萄球菌24h(18h^34h)、肠杆菌科菌11h(9.5h^15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鲁氏菌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明显长于于其它病原菌,对疑似布病的患者,血培养的孵育时间至少设置为7d.综合分析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与典型的菌落、革兰氏染色形态,对鉴定布鲁氏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雅培Architect ci8200生化免疫联体机的性能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该仪器进行评价使用RANDOX定值质控血清、高浓度病人血清对培Architectci8200生化免疫联体机作精密度、准备度、线性和样品携带率的评价测定。各项目在仪器不同分析系统中检测的日内CV为(0.4~0.8)%,日间CV为(0.5~0.85)%,与RANDOX定值质控血清的相对误差为(0.26~1.20)%。仪器线性良好,样品携带污染率低。适合大批量生化免疫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胆红素对血糖(GLU)氧化酶法(GOD-PAP)的干扰探讨胆红素对氧化物酶偶联Trinder反应的的影响,以纠正假性低血糖结果。方法用混合血清制备8种含不同浓度血糖和总胆红素(TBIL)标本,使用美国雅培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TBIL,用氧化酶法(GOD-PAP)测血糖(GLU)。结果总胆红素浓度在100、200、300、400、500、600、700、800umol/l回收率分别是92、89、837、5、645、7、46、32%。结论总胆红素浓度达到200umol/l有一定干扰,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00umol/l对血糖氧化酶测定方法干扰明显,且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干扰增加。建议TBIL超过300umol/l血糖低于2.8mmol/l标本应该用己糖激酶法复查。  相似文献   
6.
本科于2004年购进美国雅培公司C18200牛化免疫联体机,经过3年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以后更好地丁作,对该机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与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血糖测定应用较广的是GOD-PAP法和HK法,其中GOD-PAP法所需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易寻找,成本低,准确度、精密度都能达到临床要求,是一般实验室常规方法.但一些还原性物质如尿酸、维生素C、胆红素等可抑制呈色反应.好在现在的商品试剂盒中,都含有抗干扰成分,能有效地排除上述物质的干扰,黄疸标本总胆红素浓度342μmol/L以下对测定结果均无显著影响[1].但实际工作中发现,重症黄疸患者的血糖测定采用GOD-PAP法常在2.8mmol/L以下,黄疸越重血糖越低,而多数患者临床并无低血糖症状,也未使用维生素C,用HK法复查后血糖常在正常范围.为给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特作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程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53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其中A组(20例)患者治疗24~48周,B组(33例)患者治疗疗程大于48周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抗-HBs和HBeAg/抗-HBe.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B组的39.4%(P=0.023);在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A组HBV DNA阴转率为50.0%,显著低于 B组的78.8%(P=0.031),A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5.0%,显著低于B组的63.6%(P=0.045),A组HBsAg阴转率为10.0%,显著低于 B组的36.4%(P=0.037),A组ALT复常率为70.0%,低于B组的90.9%(P=0.052).结论 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程可以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阴转率,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总抗原检测方法在丙肝病程监测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40位丙肝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停药)时,停药6个月后等不同时期进行采血,收集血清或血浆标本,用抗-HCV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HCV核酸(RNA)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HCV总抗原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从患者确认感染丙肝到治疗结束抗-HCV检测均呈阳性,而HCV-RNA检测和HCV总抗原检测会随着病程的变化而变化。本次共检测了189例标本(40位患者不同时期标本总例数),其中HCV-RNA阳性51例,该51例阳性标本中,HCV总抗原检测阳性44例,阳性检出率为86.27%;138例HCV-RNA阴性标本,有3例HCV总抗原检测为阳性(2.2%)。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P>0.05)。HCV总抗原检测其OD值会随着病程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可以较好地反应丙肝患者的病程状况。结论 HCV总抗原检测方法在丙肝病程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适合在缺少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的中小医院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HCV-RNA检测,对抗-HCV阳性患者作进一步的验证检测或补充,更好地应用于丙肝患者的病程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并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分泌物中所分离的136株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结果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体中,细菌性占92.6%,真菌性占7.4%.在细菌性病原体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占58.7%,其中葡萄球菌属最为多见,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41.3%,其中以肠杆菌科细菌最为多见;混合感染病例占61.8%,真菌感染均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及时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有利于老年人糖尿病足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