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达到出院标准的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指导中医肺康复治疗.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日-3月14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将军路街卫生院经治出院的肺部影像学仍异常的重型COVID-19患者共108例.出院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其主要中医症状、活动能力、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中医证候特征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活动后气短84例(77.78%)、睡眠障碍83例(76.85%)、焦虑70例(64.81%)、抑郁63例(58.33%)、疲劳50例(46.30%)、咳嗽37例(34.25%)、大便黏滞22例(20.37%)、大便干燥19例(17.59%)、食欲不振18例(16.67%)、心悸17例(15.74%)、肌肉疼痛15例(13.89%),有17例(15.74%)无明显不适;中医证候为肺脾气虚型64.83%、气阴两虚型35.16%、夹湿浊者31.87%、夹血瘀者17.58%.结论 达到出院标准的肺部影像异常的重症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以活动后气短、疲劳及睡眠、心理障碍等较为常见,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型为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一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治疗方案对艾滋病的抗病毒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05年2月—2018年2月经治的80例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给予观察组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不同时间段对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后的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一线ART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武汉市HIV/AIDS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筛查的可行性,明确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合该人群LTBI筛查及预防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13所HIV/AIDS定点治疗单位随访的2048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版LTBI管理指南筛查流程,筛查LTBI患者并进行6个月异烟肼预防治疗(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 IPT)。结果 2048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症状调查发现5.2%(107/2048)的患者出现结核病症状,94.8%(1941/2048)的无结核病症状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IGRA阳性率为21.4%(415/1941)。IGRA阳性者胸片筛查发现,98.1%(407/415)的患者胸片无结核感染表现,诊断为LTBI,约占筛查总人数的19.9%(407/2048)。86.2%(351/407)的LTBI患者接受IPT,其中90.0%(316/351)的患者完成了6个月IPT,随访至12个月后,发现IPT组有1.7%(6/351)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非IPT组有8.9%(5/56)进展为AT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0,P=0.004)。结论 在武汉市HIV/AIDS患者中,LTBI发生率约为19.9%,IPT可以降低HIV/AIDS患者LTBI进展为ATB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但接受IPT比例和治疗完成率偏低,须建立督导机制,以提高IPT的接受率和完成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石通淋胶囊+间断性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前些年经治的10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参考组采用间断性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双石通淋胶囊+间断性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白介素-2(IL-2)等水平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双石通淋胶囊治疗+间断性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武汉市HIV/AIDS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筛查的可行性,明确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合该人群LTBI筛查及预防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13所HIV/AIDS定点治疗单位随访的2048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版LTBI管理指南筛查流程,筛查LTBI患者并进行6个月异烟肼预防治疗(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IPT).结果 2048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症状调查发现5.2%(107/2048)的患者出现结核病症状,94.8%(1941/2048)的无结核病症状患者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IGRA阳性率为21.4%(415/1941).IGRA阳性者胸片筛查发现,98.1%(407/415)的患者胸片无结核感染表现,诊断为LTBI,约占筛查总人数的19.9%(407/2048).86.2%(351/407)的LTBI患者接受IPT,其中90.0%(316/351)的患者完成了6个月IPT,随访至12个月后,发现IPT组有1.7%(6/351)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非IPT组有8.9%(5/56)进展为AT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0,P=0.004).结论 在武汉市HIV/AIDS患者中,LTBI发生率约为19.9%,IPT可以降低HIV/AIDS患者LTBI进展为ATB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但接受IPT比例和治疗完成率偏低,须建立督导机制,以提高IPT的接受率和完成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