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目的 为降低胸部手术患者活动性疼痛程度,设计制作一款自控式多功能胸带,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100例胸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弹性胸带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控式多功能胸带护理,观察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活动性疼痛情况、因疼痛影响呼吸康复功能锻炼的情况及应用镇痛药物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活动性疼痛情况,功能活动评分法评分及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因疼痛加重而停止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镇痛药物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式多功能胸带能有效降低胸部手术患者活动性疼痛程度,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对国内外护理领域应用虚拟现实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分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官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中文文献184篇,英文文献108篇,通过CiteSpaceⅤ软件对该领域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对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评估人类的空间导航能力进而识别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国内实践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使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评估空间导航的方法,相较于传统和非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评估方法的优势,使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导航任务检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现状等角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检索和分析1型糖尿病患儿居家低血糖识别及处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JBI、NICE、SIGN、RNAO、IDF,ADA、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医脉通临床指南网...  相似文献   
75.
邓颖  黄山  胡慧秀  孙超 《护理学报》2022,29(20):1-5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分为衰弱前期组(102例)、衰弱组(47例)和未合并衰弱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209例患者中,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B型利钠肽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中共发生33例(15.8%)脑血管事件,包括5例(2.4%)全因死亡,28例(13.4%)再发。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衰弱组复发或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83,P=0.049)。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和心房颤动可能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衰弱可增加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6.
康莉  王翠玲  田佳  许晨丽 《护理学报》2021,28(16):22-26
目的 检索并评价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医脉通和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等数据库、指南网站以及专业协会的所有关于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从建库到2020年10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从评估、营养制剂配方、喂养方案、药物使用、预防及处理6个方面汇总22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上消化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实践参考,建议在评估机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后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7.
陈佳  熊巍  张丽芳  张纯 《护理学报》2021,28(7):69-73
目的 探讨手臂内收30°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 月—2019 年4月在我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置管侧手臂外展90°为对照组,置管侧手臂内收30°为观察组。PICC置管术中进行腔内心电图定位,以出现正向最高P波视为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观察患者平卧手臂摆放角度由外展90°变成内收于躯体侧30°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导管留置长度。结果 观察组105例(100%)腔内心电图P波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上壁交界连接点,对照组98例(93.3%)导管尖端滑入右心房;患者手臂内收30°较外展90°,腔内心电图的P波振幅平均增大6.98 mm,2组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50,P<0.001);2组在出现高振幅正向P波时导管留置长度平均相差1.82 cm,2组患者导管留置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7,P<0.001);观察组置管后经胸片判断,置管一次到位率为100%。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肱静脉置入导管,术中置管侧手臂摆放角度由外展90°变换成内收30°时导管头端向右心房方向移动。操作者依据腔内心电图进行术中导管尖端定位从而确定导管最终体内留置长度时,手臂摆放角度应为内收30°,以确保患者卧位及手臂活动变化时,导管尖端始终留置在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78.
郑伟  秦英  江庆华 《护理学报》2023,30(3):26-29
目的 结合Octave软件与铝箔腐蚀法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超声清洗时器械的最佳摆放位置。方法 将长宽均为15 cm、厚度为15μm的铝箔垂直放入频率为37 kHz的超声清洗机中,运行超声90 s后取出干燥,更换铝箔后再次试验,重复试验30次。腐蚀后的铝箔裁剪为8 cm×8.5 cm大小后采集图像,使用Octav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将图像从上到下均分为A、B、C、D 4个区域,对比各区域的铝箔腐蚀面积,并通过各区域铝箔腐蚀的分布情况计算超声波波长(λ)。结果 A、B、C、D区域的铝箔腐蚀面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A、B区域之间和C、D区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区域的铝箔腐蚀面积小于C、D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频率为37 kHz时λ=4.26 cm。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超声清洗时液面下空化效应强度与深度呈正相关,推荐器械应尽量摆放在清洗篮筐中较低位置,同时基于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和消毒供应中心常使用的超声清洗机频率,推荐器械摆放的最高位置应不高于液面下0.5 cm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编制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风险感知评估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双过程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法和预调查形成问卷初稿,并对37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形成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风险感知问卷共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64,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58.511%。测评问卷总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45,折半信度为0.885;各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0~0.893,折半信度为0.870~0.88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适配良好。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风险感知评估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乳腺癌女性患者淋巴水肿的风险感知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基于应激-易感模型,了解国内外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有效识别有自杀意念患者,预防住院患者采取自杀行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应激-易感模型概况,住院患者自杀意念概况,基于应激-易感模型视角下对住院患者自杀意念从应激因素、个体易感性因素、保护性因素进行综述。结果 应激-易感模型视角下住院患者自杀意念的研究为医院患者自杀意念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方向,自杀意念形成的应激因素、保护因素、个体易感性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当保护因素不占主导时,可能会导致自杀行为。国内针对住院患者自杀问题研究较少,住院患者自杀问题复杂且严重,仅仅停留在自杀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预防住院患者“零自杀”目标只是冰山一角。结论 医院管理者可以从自杀意念的评估、筛查、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有效识别自杀意念患者,减少患者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增加住院患者自杀意念形成的保护因素,针对有自杀意念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最终形成住院患者自杀相关问题的干预体系,从而有效预防住院患者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