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给予羟苯磺酸钙(等效给药浓度为5.8 mg·kg-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双丹明目胶囊(22.4 g·kg-1、11.2 g·kg-1、5.6 g·kg-1),分别是临床等效剂量的2.0倍、1.0倍、0.5倍,各组均按10 mL·kg-1剂量灌胃。每周观察大鼠一次,连续12周,检测或量化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对各个时期SD大鼠眼底图片通过海德堡共聚焦激光造影仪自带软件进行分析,对大鼠眼底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管径和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进行量化。结果 连续灌胃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WBV、PV、ESR、HCT、FIB均降低(均为P<0.05),中剂量组HCT也降低(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大鼠WBV、PV、ESR、HCT、FIB均升高,中剂量组大鼠除HCT外,各项指标亦均升高(均为P<0.01)。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变细,静脉血管管径均增粗(均为P<0.05)。干预12周后,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接近正常组,静脉血管管径仍然变粗(均为P<0.05);其他各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普遍变细,静脉血管管径迂曲扩张(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均为P<0.01);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增大(均为P<0.01)。结论 双丹明目胶囊可以改善DR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扩张视网膜动脉,改善视网膜血供,减少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松江区流动人口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564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4名研究对象中,95.57%的流动人口平常饮用开水;经常吃冷食品的流动人口仅占4.96%,87.23%的流动人口家里能够做到经常开窗通风,77.80%的流动人口能够做到饭前便后经常洗手。38.43%的对象表示平时不会注意传染病的防治,33.09%的对象对传染病知识宣传持无所谓态度。定期体检和生病后及时就诊的比例也仅分别为28.83%和54.03%。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相关行为产生影响。[结论倡导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多部门合作,提高服务和宣教的针对性,促进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3.
FE复合酶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症状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FE复合酶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症状的有效性。方法 对急性根尖周炎患牙,作常规根管处理后,随机选用FE复合酶或甲醛甲酚(FC)封入根管,并与消毒干棉捻封入根管相对照比较。结果 FE复合酶缓解急性根尖周炎症状的效果与F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FC有较大的刺激性和不良反应,而FE复合酶则无。结论 FE复合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急性根尖周炎的局部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44.
4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患者不断增加。他们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面对加速而来的老年社会,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对于政府及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也需要医务工作者做出巨大的探索和努力。本文介绍了上海市松江区乐都医院为了应对该区老龄化的现状,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所做的工作,并探讨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中31例使用PFNA-Ⅱ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VAS法)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1个月。PFNA-Ⅱ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Ⅱ和InterTan系统设计合理,但又各有优势。PFNA-Ⅱ操作简单,组织损伤更小,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7.
李育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8-6470,6476
目的 研究玉米油与格列苯脲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玉米油组、格列苯脲组和联合治疗组,格列本脲组患者接受格列本脲片2.5 mg 3次/d治疗,全部膳食均采用普通大豆色拉油进行烹饪;玉米油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全部膳食均采用玉米油进行烹饪(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0 g),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格列本脲片2.5 mg 3次/d治疗.在基线时和治疗后60d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以及血浆抗氧化酶活性.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联合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玉米油组和联合治疗的血脂水平和血浆抗氧化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改善,而格列本脲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玉米油与格列本脲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玉米油的降糖效果可能归功于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8.
背景:许多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依赖于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探索创伤小、易操作、安全、存活时间长、存活率高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两种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的优劣。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胸骨正中切口组、胸骨左缘切口组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监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量、进食恢复时间。术后24 h内测心肌酶学指标,术后4周检测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胸骨正中切口组及胸骨旁切口组结扎冠状动脉后心电图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 ST 段弓背样抬高。胸骨正中切口组造模成功率为70%、胸骨左缘切口组造模成功率为80%。两组术后24 h内心肌酶学指标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与胸骨左缘切口组比较,胸骨正中切口组造模成功所需的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术后进食量较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采用胸骨正中开胸法结扎冠状动脉更适合用于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9.
脓毒症是一类因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机体全身性的过度炎症反应,临床症状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相似,由于目前缺少理想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不断进步,但脓毒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本文就近几年临床应用较多、研究较热门的诊断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Trucut穿刺活检技术(EUS-TCB)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穿刺活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EUS-TCB对12例患者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穿刺活检,其中食管黏膜下肿瘤4例,胃黏膜下肿瘤6例,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2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及其引导下的Trucut穿刺活检,穿刺获取的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状况。结果对12例黏膜下病灶共穿刺36次,30次(83.3%)成功获取组织条块,6次(16.7%)穿刺未取得有效组织;7次(23.3%)穿刺获得的组织为片段状碎块,23次(76.7%)为完整的条状组织。病理检查证实食管鳞癌1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间质瘤4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癌(印戒细胞癌)1例,十二指肠降段间质瘤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Trucut穿刺活检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的病理组织,对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