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MSCT对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组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CT诊断骨折病例93例,分析隐匿性骨折及复杂结构骨折的最佳显示方法与DR片比较。结果DR片未显示或细微骨折显示不清者而MSCT明确骨折31例;显示更多复合骨折16例;骨折碎片突入椎管或关节腔内17例。结论MSCT扫描二维和三维重组对隐匿性骨折及复杂结构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明显优于DR片。所以临床怀疑骨折而DR片未显示或细微骨折显示不清者及复合骨折结构显示不清者,应当进行MSCT检查及软件处理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102.
沈飞燕 《山西临床医药》2009,(32):2220-222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律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2009年我院住院期间的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的阵发性或初发房颤的病人(病史<1月)共35人(均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15位患者予以先常规稀释后胺碘酮150mg静推,继以4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滴维持24h左右,后改0.2tidpo,每2周减量,直至0.2qdpo维持。20位患者直接予以胺碘酮0.2tidpo,每2周减量,直至0.2qdpo维持。用药期间常规随访心电图,看QT间期,转律情况以住院期间,转律为有效,未转律为失效。结果:35人中转律33人,未转律2人,有效率为9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律率高,短期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了解冲压机械所致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因素和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冲压机械所致急诊工业性手外伤患者及其对照人群开展可能危险因素的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将变量引入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设为0.05。共有符合条件的病例94例,因各种原因而未进入调查7例,最后获得有效配对87对进入分析。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工作时间和伤前工时越长,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危险性越大,OR值分别为1.50和1.22。使用机械安全装置和贯彻安全操作规程与否是手外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26和0.35。结论每日工作时间过长者是具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在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和贯彻实施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加强对该亚人群的保护,可降低冲压机械所致工业性手外伤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05.
周卫英 《中国药业》2011,20(4):67-68
目的:掌握和评价医院住院抗茵药物使用情况,并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方法:2007年至2009年每年抽取每科室百余份病史,对抗茵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宏观用药指标和用药合理性.结果:2007年、2008年、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8.9%,79.4%,76.8%,平均用药时间7.3,8.2,7.9 d,主要不舍理现象是用药时间过长和品种选择不当.结论:医院住院抗茵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根据相关规范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比较浸润性乳腺癌Auchincloss术式和Patey术式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行Auchincloss术式,96例行Patey术式。比较术后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第Ⅲ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3年总生存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uchincloss组为22例(32.8%),Patey组为35例(3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Auchincloss组3年总生存率为88.1%(59/67);Patey组为86.5%(8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atey术式与Auchincloss术式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3年总生存率均相近。  相似文献   
108.
109.
Shen  Na  Huang  Xinsheng  Li  Jun 《Tumour biology》2016,37(2):1789-1796
Tumor Biology - microRNA-129-5p may have a relationship with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but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miRNA-129-5p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wa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LIT)治疗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14岁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120例,随机分成SLIT治疗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和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月均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检测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 (SIgE)值。结果 治疗1年后,SLIT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ACQ评分、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哮喘月均用药评分及血清粉尘螨SIgE值均有所下降,且SLIT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IT治疗组与用药相关的皮疹、鼻咽痒和哮喘发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SLIT治疗儿童哮喘伴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比常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