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6篇
  免费   1171篇
  国内免费   567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893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1497篇
内科学   989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597篇
特种医学   3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12篇
综合类   263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858篇
眼科学   274篇
药学   1186篇
  18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95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244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姚健  施伟  袁颖  林巍巍  陈雪  李奕  王晓冬 《解剖学报》2007,38(5):505-510
目的 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陈旧性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切除成年SD大鼠部分左侧坐骨神经,饲养60d形成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以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缺损,同时设自体神经修复和不修复两对照组.修复术后3个月做神经-肌复合电位、腓肠肌湿重及再生神经形态学检测.结果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组实验侧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移植物远侧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等结果与自体神经修复组相似.不修复对照组则未记录到神经-肌复合电位,未观察到再生神经纤维结构,腓肠肌湿重明显小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结论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修复缺损60d的大鼠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52.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和图像细胞分析仪检测胃癌细胞核中DNA含量和倍体已成为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手段,DNA含量和倍体分析可用于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与胃癌的临床病理有密切的联系,可用于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大鼠坐骨神经非新鲜损伤的修复作用。我们在成年SD大鼠左侧股中部切除部分坐骨神经制造神经缺损模型。15d后,实验组(9只)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自体神经修复作为阳性对照(6只),保持神经缺损为阴性对照(6只)。第二次手术后3个月,电生理学、形态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再生神经虽略差于自体对照组,但明显优于缺损对照组,腓肠肌的萎缩形态学指标变化则较接近自体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已缺损15d的大鼠周围神经具有较好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4.
人vWF-A1区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开发抗血栓药物。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1区蛋白,经过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1),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A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Ib的结合能力,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A1对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QE-31-vWF-A1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Ni-NTA agrose柱纯化后,其纯度为95%,经复性的rvWF-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它可与血小板模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结合,阳性率为78.6%;它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84.7%。结论: 在原核细胞中可以成功地高效表达人vWF-A1区蛋白,该重组蛋白有可能开发为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切断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近端SSeCKS的表达逐步升高,伤后2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远端SSeCKS表达于12h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断端处高表达,成簇状聚集;在远离断端处表达明显降低,分布亦较为均一.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SSeCKS与S100、NF200及GAP43有部分共定位.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可以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其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6.
Cerebral blood volume flow and flow velocity have been reported to increase during dynamic exercise, but whether the two increase in parallel and whether both increases occur as functions of exercise intensity remain unsettled. In this study,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oppler ultrasound method in eight healthy male students during graded treadmill exercise. The exercise consisted of stepwise progressive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exercise intensity. The peak intensity corresponded to approximately 85% of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this exercise, the heart rate (f c), mean blood pressure (BP) in the brachial artery and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cc) in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creased as functions of exercise intensity. At the peak exercise intensity, (f c), BP and cc increased by 134.5%, 20.5% and 51.8% over the control levels before exercise (P < 0.01), respectively. The resistance index (RI) and pulsatility index (PI)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velocity profile and were expected to reflect the distal cerebral blood flow resistance. The RI and PI increased during the graded exercise, but tended to decrease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exercise intensity. As cc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exercise intensity it would be expected that cerebral blood flow would also increase at these higher intensities.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cerebral artery does not proportionately reflec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during dynamic exercise, since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resistance changes.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牛膝提取物神经再生素(NR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模型,通过相差显微镜采用Scion软件测量不同浓度NRF(0.25mg/L、0.5mg/L、1mg/L)、不同作用时间(6h、12h、24h)对海马神经元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ER观察NRF不同浓度(0.25mg/L、0.5mg/L、1.0mg/L)及不同作用时间(6h、12h、24h)对海马神经元GAP-43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不同浓度NRF(0.25mg/L、0.5mg/L、1.0mg/L)加药24h后,对海马神经元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 NRF可有效地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加药后24h作用浓度为1mg/L时,作用最强;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提示,NRF能增加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GAP-43的表达,浓度为1.0mg/L时,作用最佳.结论 NR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神经突起的生长和GAP-43基因的表达,表明NRF对海马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8.
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最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于术后2周、3周、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和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观察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G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及胫前肌横截面积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结论 NGG有利于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与P27kipl第187位苏氨酸(P27Thr187)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2 μmol/L As2O3处理72 h,细胞计数法检测SMMC-7721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核质分离、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27、Thr187磷酸化的P27(p-P27T187)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 2 ttmoVL As2O3明显抑制SMMC-7721的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As2O3作用后P27蛋白总量增加,p-P27T187蛋白总量减少,并伴有Cdk2及cyclinE表达下降,同时P27发生从胞质向胞核的易位,p-P27T187核内表达减少.结论 As2O3可抑制P27T187的磷酸化,诱导P27在SMMCa721细胞核中的积聚.  相似文献   
60.
大鼠FEZ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突成束和延伸蛋白ζ-1(fasciculationandelongationproteinzeta-1,FEZ1),是线虫UNC-76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同系物,与轴突向外生长、成束、延伸相关。为了克隆该蛋白的基因并观察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通过FEZ1的特异引物从SD大鼠脑组织中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FEZ1基因;通过RT-PCR法分析FEZ1在生后7d的SD大鼠CNS的不同部位(大脑皮层、嗅球、脊髓)的表达情况。成功获得FEZ1的基因克隆,并观察到生后7d的SD大鼠的大脑皮层、嗅球、脊髓内均有FEZ1表达,且脊髓的表达水平较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鼠FEZ1基因的生物学活性及在神经系统内的表达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