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对结核病患者的药学关怀,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以利结核病治疗。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关怀方法,给予不同的关怀内容,把群体关怀中的用药关怀作为药学关怀的重点。结果与结论药学关怀的实施,有助于结核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确对待化学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结核病患者实施系统的药学关怀,能有效保证结核病患者做到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服药,对结核病的治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草分枝杆菌+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关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CD3^+及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降低,CD4^+/CD8^+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具有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和CA125在良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取39例恶性腹水患者、48例结核性腹水患者及40例健康妇女血清样品,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其OPN和CA125水平,观察其在诊断良、恶性腹水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恶性腹水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腹水患者及健康妇女组。OPN检测恶性腹水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5.0%;CA125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为76.9%、87.5%;联合检测敏感度97.4%、特异度为95.0%。联合检测OPN、CA125较单独检测OPN及CA125其敏感度高(P〈0.05);特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OPN与CA125联合测定是鉴别卵巢癌和结核性腹水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测CA125可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亮氨酸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环糊精)、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上午各组皮下给予相应药物后放入白室训练45min;下午各组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后放入黑室训练。连续训练10d后进行CPP测试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发生CPP效应,下丘脑、伏隔核和额叶皮质中的L-EK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吗啡组比较,孕酮+吗啡组CPP效应受到抑制,上述位置中L-EK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海马和中脑内L-EK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L-EK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感染性早产小鼠胎盘核转录因子-kappa Bp65(nuclear factor-kappa Bp65,NF-κBp6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的表达以及姜黄素的干预影响,探讨未来预防感染性早产的新措施。方法建立感染性早产小鼠模型,15d孕鼠被随机分成3组:NS组,LPS组,CUR+LPS组,每组18只。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姜黄素干预后的各组小鼠胎盘NF-κBp65和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LPS组孕鼠的早产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UR+LPS组与LPS组相比早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NS组有NF-κBp65和TNF-αmRNA的少量表达,LPS组与NS组相比,二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CUR+LPS组和LPS组相比,二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于感染性早产有防治作用,并且降低了早产小鼠胎盘NF-κBp65和TNF-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6.
李风茹  高景  耿恩江  丁洁  刘淑娈  李玉琢 《河北医药》2009,31(23):3191-3194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ml/kg)通气(OLV—VCV1),30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2及PaCO2显著升高(P〈0.05),但PaCO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舍,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草分子杆菌注射液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病脑膜炎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8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草分子杆菌注射液+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12周。分别统计: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2组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变化、X线摄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痰菌的转阴情况、脑积液检查以及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CD3^+、CD4^+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CD8^+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子杆菌注射液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有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统计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症、术后半年内结核活动复发情况,记录围手术期控制血糖、营养支持、抗结核、抗感染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者,经充分抗结核、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将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到6.0-10.0mmol/L之间后,未增加患者手术后感染及结核活动复发率,且未发生严重心血管意外、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支气管残端瘘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围手术期治疗手段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24-A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与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与L-J固体培养法和绝对浓度药敏法分别对48份非结核分支杆菌(nontube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培养时间和药敏报告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48份NTM在BACTEC MGIT 960培养仪的平均阳性报告时间(7.0±1.1)d,L-J培养基平均阳性报告时间(17.6±3.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0.01);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报告时间为(7.2±1.2)d,L-J固体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为(27.3±2.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1),两种药敏试验方法对相同种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90%以上,微量肉汤稀释法比L-J法可以检测的药物种类更多。结论 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比L-J固体培养法和绝对浓度药敏法在培养时间和药敏结果种类及报告时间上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手术联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与单纯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早期全膝关节结核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红细胞沉降率控制在40mm/1h以下。均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根据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和单纯引流组。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50例,闭式引流时间3~6周,平均3.8周;单纯引流组32例,闭式引流时间1~3周,平均1.8周;参考相关抗结核药敏试验结果,全身及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膝关节CT,依据结果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术后12~24个月判断膝关节结核的治疗效果,参考指标为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切口愈合情况、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结果82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符合结核诊断。随访24~48个月,平均41个月,术后8~12周干扰素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正常,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持续多管闭式冲洗引流组窦道形成1例,单纯引流组窦道形成4例,经持续换药后愈合。术后12个月持续多管闭式引流组关节Lysholm评分为(89.2±8.4)分,高于单纯引流组的(75.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多管闭式引流法治疗早期全膝关节结核具有复发率低、保留关节运动功能、操作性强、费用少、应用简单的优点,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