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2篇
  免费   2344篇
  国内免费   920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64篇
妇产科学   108篇
基础医学   1018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2095篇
内科学   1951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388篇
特种医学   7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401篇
综合类   2796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2418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072篇
  7篇
中国医学   1069篇
肿瘤学   165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791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343篇
  2011年   1363篇
  2010年   1120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861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31.
目的评价复方角菜酸酯栓对缓解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后患者早期不适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行PPH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角菜酸酯栓组,42例)和对照组(常规处理组,3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和第6及第12天时的症状改善情况、术后24h有无尿潴留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结束时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停药及停药的原因以及伴随用药情况。结果术后24h治疗组患者症状总得分(4.4)较对照组(6.1)低,P<0.05。但至术后第6和第12天时,两组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症状得分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出现尿潴留的比率和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对于缓解PPH术后早期的不适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2.
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代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短肠综合征(SBS)患者的肠道代偿作用。方法26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残余小肠长度为0~100(中位数42.5)cm,手术后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3-52个月,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0.10±0.06)mg·kg-1·d-1和谷氨酰胺(GLN)(0.30±0.17)g·kg-1·d-1进行肠道促代偿治疗。结果26例接受GH加GLN治疗的SBS患者,其中9例(34.6%)治疗后近期内完全摆脱PN;8例(30.8%)经治疗后明显减少了PN用量,从每周需要PN(6.0±1.0)d下降至(4.2±1.0)d,每周PN需要量从(13.6±5.2)L降至(8.2±3.3)L;9例(34.6%)在治疗后仍依赖PN维持。结论经过合适的营养支持和肠道促代偿治疗,大多数短肠综合征患者残留肠道能充分代偿,完全摆脱PN或减少PN用量,长期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33.
白塞病并发动脉瘤12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白塞病并发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对1977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2例白塞病患者并发21个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3个,升主动脉瘤1个,髂动脉瘤4个,髂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个,股总动脉瘤3个,股浅动脉瘤2个,腘动脉瘤2个,椎动脉瘤1个,锁骨下动脉瘤2个。颈动脉瘤1个和肠系膜上动脉瘤1个。21个动脉瘤中,行外科手术14个,包括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2个,动脉瘤切除、病变动脉结扎术2个;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6个;1个升主动脉瘤因患者全身情况差,行保守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1例行腔内修复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1个),其他部位新动脉瘤形成7个,下肢血管移植物闭塞2例,但患肢无明显缺血坏死。6例患者随访3-29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28个月,1例死于肺癌。结论白塞病动脉瘤一旦发生,需积极处理。术前、术后积极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术后有吻合口和其他部位假性动脉瘤复发及血管移植物闭塞可能,需长期随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4.
35.
骨质疏松或增龄性骨丢失与老年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尽管高龄人群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对骨骼的影响都逐渐下降,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骨形成功能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降低、基质合成减少、对钙调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变化与骨髓中前体细胞的快速减少有关,使高龄人群骨骼中成骨细胞群由于缺乏新生细胞的不断补充而功能退化。(2)骨吸收功能短暂激活,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数量一度增加,而其泌酸和蛋白酶功能基本得以保持。(3)成骨细胞调节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C表达失偶联。破骨细胞激活的机制和破骨细胞二次活跃产生不同骨平衡的意义值得探讨。作为建议,我们提倡在基础领域重视骨髓微环境中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6.
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并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的中药以及西药美多巴进行治疗,同时设立美多巴对照组,观察中西药合用对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西药合用可使模型大鼠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结论 中西药合用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37.
心肌炎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瑞珍  陈萍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0):805-806,810
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临床最为常见,其中半数以上由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然而,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病毒感染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及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是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机制,因此,了解心肌炎的免疫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用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健中愈疡片治疗脾气虚型胃溃疡的效果及机理。方法:临床观察从症状、体征、症候疗效方面观察健中愈疡片治疗脾气虚型胃溃疡的效果,动物实验从精神、活动、食欲、皮毛及肠胀气等方面观察健中愈疡片对脾虚证的改善情况。结果:健中愈疡片组治疗后,患者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腹胀痞满、纳呆食少、大便稀溏、体倦乏力等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效果优于胃舒平片组和法莫替丁胶囊组(P<0.05)。健中愈疡片组治疗后,大鼠精神转好,食欲增加,被毛转光泽,体重增加,肠胀气明显好转,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健中愈疡片正是从改善脾气虚证入手来促进脾气虚型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速度和愈合质量,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 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 结果 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 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 结论 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0.
CCR1趋化因子受体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CCRl趋化因子受体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5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CCRl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RT-PCR、Western blot在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CCR1趋化因子受体mRNA及蛋白,肝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肝组织。免疫组化显示CCR1趋化因子受体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膜。CCR1mRNA表达水平与病人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是否有包膜(t=2.305,P〈0.05)、门静脉浸润显著相关(t=3.004,P〈0.01)。无门静脉浸润的肝癌组织中,47.4%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为++~+++,而有门静脉浸润的肝癌组织中,80.8%染色强度为++~+++,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X^2=5.511,P〈0.05)。结论肝癌细胞表达CCR1趋化因子受体,其表达水平与肝癌侵袭性尤其是门静脉浸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肝癌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