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极简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红  李甦斌  张楠 《安徽医药》2019,23(8):1579-1581
目的 对比分析极简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SLCC)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TVCC)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病人52例,回顾性研究孕前SLCC(研究组)与孕期TVCC(对照组)的术中、术后资料及妊娠结局,每组各26例。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t=7.982,P<0.001)、出血量(t=2.854,P=0.008)均大于对照组,组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157)。研究组(37.43±1.28)周分娩孕周与对照组(36.52±2.6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7,P=0.225),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研究组:18.75%,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07);组间的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结局(流产、早产、足月产,Z=-0.807,P=0.420)及新生儿住院率(χ2=0.158,P=0.69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反复流产、经阴道环扎失败病人或宫颈缩短病人,SLC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2.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玲飞  王宁玲 《安徽医药》2019,23(5):929-932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166例病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329例病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0, P<0.05);(2)369例MP感梁病儿中出现肺外损害166例,阳性率为45.0%(166/369)。其中,年龄<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32/166)、39.2%(65/166)、41.5%(6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21,P<0.05);(3)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系统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23.2%)。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婴幼儿亦不少见。(2)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肺外损害,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4)年龄>3岁儿童更易发生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0月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物、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04例,上报者以药师为主导,男女比例为2.35:1;涉及药品13类,46种,以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多,40例(38.46%);排名前3位药物的分别为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13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9例)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7 d,共59例(56.73%);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0 ≤ PLT ≤ 5×109/L)共14例,其中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最多(4例);当PLT ≤ 20×109/L时,患者发生出血概率明显高于PLT>20×109/L(P<0.05)。COPD和联用≥ 2种致DITP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的有45例,其次治疗药物选择重组人白介素-11(25例)和输注血小板(21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4.
为观察比较混合痔外痔使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内痔注射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两种术式的疗效,将以Ⅱ~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外痔,内痔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分别观察其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1或P〈O.05)。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疗效接近,但治疗组操作较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一步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每组20例,3组均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同时在阿是穴、相应节段的同侧夹脊穴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温针灸3壮治疗,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VAS评分量表、PSQI评分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1壮组总有效率为25%、温针灸2壮组为50%、温针灸3壮组为85%,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2壮组与温针灸1壮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温针灸3壮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1壮组(P<0.01),温针灸3壮组与温针灸2壮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温针灸3壮疗效较1壮、2壮相比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3壮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性灸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估不同底物、不同孵育时间下碳青霉烯类抑制法(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作为指示底物对1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进行CIM试验,再以美罗培南为指示底物,分别孵育0.5、1、2、4h进行CIM试验,并采用PCR及测序技术检测菌株是否携带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结果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120株CRE中,阳性93株,阴性27株。以亚胺培南作为底物,阳性95株,阴性25株;以美罗培南作为底物,阳性87株,阴性33株;以厄他培南作为底物,阳性68株,阴性52株。与PCR结果相比,三者的灵敏度分别是98.9%(92/93),90.3%(84/93),69.9%(6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P<0.01);三者的特异度均为88.9%(24/27)。3种底物的一致率分别为96.7%,90.0%,74.2%,Kappa值分别是0.90,0.73,0.44。在4个不同孵育时间下,灵敏度分别为46.2%(43/93)、58.1%(54/93)、90.3%(84/93)和90.3%(84/93),孵育2h和0.5、1h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1,P<0.05)。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CIM试验灵敏度和一致率均高于厄他培南,可作为合适的底物,同时2h为最佳孵育时间。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影响其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及中学生感知学校气氛问卷,于2019年7月—9月间调查安徽省不同地区五所中学300名初中生,采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为(152.96±22.70)分。300人中,男生148人(49.3%),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为(151.58±21.25)分;女生152人(50.7%),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为(154.30±24.02)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月总收入(P=0.027)、师生关系维度(P=0.000)、同学关系维度(P=0.037)和学业压力维度(P=0.005)。结论 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总分整体偏低,且与家庭月总收入,学校气氛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8.
BackgroundDietary cholester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gene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 explored the prospective effect of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in controlling hypercholesterolemia induced oxidative injury and apoptosis in atherogenic animals.MethodsFour groups of male Wistar rats (250–300 g)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Group I served as control and received vehicle (saline) alone, Group II served as the induction group fed with a high-cholesterol diet (rat chow supplemented with 4% cholesterol and 1% cholic acid—CC diet) for 30 days, Group III served as drug control and was treated with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100 mg/kg body weight) orally for 30 days, and Group IV animals were fed with CC diet for 30 days along with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100 mg/kg body weight) orally.ResultsCC diet induced an abnormal increase in lipid peroxidation, tissue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seru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and decreased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 Altered activity of cardiac and serum creatine kinase,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d cardiac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and an in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c and caspases-3, was observed in CC diet-fed rats. These changes were partially restored in the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treated group.Conclusion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hav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CC diet-induced hypercholesterolemia via their ability to reduc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ee radicals in the myocardium.  相似文献   
49.
改良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探讨头孢氨苄大鼠小肠吸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氨苄的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采用物料平衡分析法设计试验和处理数据,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探讨各肠段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头孢氨苄各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各肠段Ka和Papp以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变小;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Papp随着浓度增高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物料平衡分析法不需检测水分变化,方法简便可靠。试验表明头孢氨苄在肠道上端具有比下端更好的吸收,药物在肠道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适于开发成胃内滞留制剂。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凹陷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颜面凹陷计算所需颗粒脂肪的量,用注射器在自体脂肪丰厚部位手动抽取,将所获颗粒脂肪反复冲洗,在需填充部位分点多层注入皮下。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随访,其中5例为一次治疗后,3—6个月复诊原凹陷部位外观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效果满意。12例6-12个月后进行第2次补充注射,随访6个月后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颜面凹陷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