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32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8篇
  1篇
中国医学   66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脉象信息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寸口脉的脏腑定位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之后《难经》确立了寸口脉与人体上焦、下焦及中焦的对应关系,《脉经》进一步提出脏腑表里与寸口脉定位的关系等。现代医家对寸口脉脏腑定位的认识有2个方面:一是微观脉学的精确性认识,认为寸口脉应依据神经分布、血液供应来确定;二是辨证脉学的系统性认识,认为寸口脉的脏腑定位是其功能系统的投射定位。然寸口脉的脏腑定位并不是一个恒常态,而是一个动变态,与医者对前人理论的接受程度、个人的指下感觉和认知水平有关,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17例,并与常规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24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的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6.47%,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9.4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9.17%和75.00%,不良反应出现率为62.50%.结论 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调控促炎与抗炎平衡的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适应性免疫细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因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疗效广泛应用于防治As。本文就As炎症反应中适应性免疫系统不同细胞亚群协同发挥促炎、抗炎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节免疫平衡对As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消复瘫汤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益消复瘫汤治疗组(治疗组)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糖[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等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消复瘫汤具有确切的降糖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刘静静  魏永利  辛义周  马传江 《药学研究》2019,38(8):474-476,493
醋炙法多用于具有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功效的中药。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疏肝解郁、散瘀止痛中药的作用,降低峻下逐水中药的毒性。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化学、药理和毒理角度对醋炙增效减毒的机理进行总结论述,为醋炙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中药炮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以后会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其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复杂的变化。本文针对大部分药材所含主要成分,比如苷类、挥发油类、生物碱以及蛋白质类等在炮制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本文从增效、减毒、缓和药性及产生新功效等方面阐述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吴芳  崔真真  郭玲燕  周长征  辛义周 《中国药事》2019,33(11):1288-1294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有效部位的体内抗RSV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建立RSV肺炎小鼠模型,将木芙蓉叶有效部位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进行药效学试验,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活动、肺指数变化情况、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理切片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木芙蓉叶有效部位可改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体重下降、肺指数升高、减轻肺组织病变,并且升高小鼠血清中的炎症抑制因子IL-2、IFN-γ的浓度,减少炎症促进因子TNF-α的含量。结论:木芙蓉叶有效部位能够改善RSV感染引起的症状,提高小鼠免疫力,防止病毒的侵袭,推测其抗病毒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计划纳入288例患儿,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剂量均为1~2岁5 mL/次、3~6岁10 mL/次,3次/d,疗程5 d。以完全退热时间为主要有效性指标。结果 实际入组287例,其中试验组144例、对照组143例。试验组完全退热中位时间为24 h (PPS数据集,下同),对照组为48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皮疹/疱疹开始消退中位时间为24 h、对照组为40 h,试验组皮疹/疱疹完全消退中位时间为96 h、对照组为112 h,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愈显率为92.62%、对照组为72.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5%和2.9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肺脾湿热证,可以缩短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促进口腔黏膜疱疹/溃疡愈合,改善中医证候,临床使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恐志因素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只SHR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SHR对照组和SHR恐志组,每组各10只;另设WKY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参照Takashi方法,通过测定3组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观察胸主动脉壁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恐志对SHR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SHR恐志组大鼠的冻结时间较SHR对照组明显延长[(10.93±1.38)s比(3.95±0.58)s,P<0.01];与SHR对照组比较,WKY组大鼠的ET、VCAM-1和sICAM-1水平较低[(54.700±4.607)ng/L比(66.213±5.420)ng/L;(780.190±96.015)ng/L比(942.742±123.127)ng/L;(0.340±0.138)μg/L比(0.794±0.243)μg/L],NO水平较高[(44.200±1.733)μmol/L比(35.450±1.435)μmol/L],均为P<0.01;与SHR对照组比较,SHR恐志组ET[(71.348±4.764)ng/L]和NO[(37.020±1.280)μmol/L]水平升高(均为P<0.05),VCAM-1[(1040.746±140.803)ng/L]和sICAM-1[(0.847±0.192)μg/L]水平略高(均为P>0.05);与WKY组比较,SHR恐志组ET、VCAM-1和sICAM-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均为P<0.01)。扫描电镜显示,3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形态均不相同:WKY组为正常大鼠胸主动脉壁内皮细胞形态;SHR对照组轻者内皮细胞基本上仍呈梭形,细胞膜呈条状撕脱,重者细胞皱缩变小,细胞膜损伤明显,并可见内皮下层的裸露区,无沉积物;SHR恐志组大鼠内皮细胞排列极度紊乱,细胞损伤严重,脱落较彻底,内皮层表面沉积物较多,被粗细不等、交错成网的纤维状物质包裹。结论恐志可以影响SHR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在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F-κB在DVT炎症-血栓反应环节的作用及中药消栓通脉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以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模型,分为模型组、消栓通脉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运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TNF-α刺激后,NF-κB的表达水平比未激活的细胞中NF-κB水平明显升高。消栓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NF-κB表达水平下降,且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高剂量含药血清作用下,NF-κB表达水平最低。结论:消栓通脉颗粒能够抑制激活的人脐静脉血管细胞中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