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42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51.
为促进和完善传染病医院药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了解传染病医院药房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和探讨其原因。传染病医院不同于各大综合性医院,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药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52.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人群的研究。方法选择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OGTT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人群。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行OGTT检测发现新的糖尿病患者, IFG患者和IGT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7.63%、2.63%和34.2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的比例为68.41%;糖耐量异常的比例为32.89%;糖尿病的比例为35.52%。结论 OGTT是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及低胆固醇患者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的简单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53.
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红  杨晓斌  陆文汉 《安徽医药》2008,12(6):541-542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21例。快速诱导后麻醉维持两组分别吸入1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必要时追加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T2)、气腹开始(L)、缝皮(T4)、睁眼(T5)和拔管前(T6),患者的HR、SP、DP和SpO2。计算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和拔管的时间。结果1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I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程度相似,但七氟醚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854.
[摘要] 目的 研究电视胸腔镜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安徽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接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地佐率止痛药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超过50 mL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略高(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地佐辛止痛药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超过50 mL天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肺炎、肺复张不良、伤口感染、脓胸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伤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55.
安徽省马鞍山市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退人又退耕的小黄洲村为观察对象,自2002-2005年,采用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人畜感染和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并观察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2~2005年试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74.28%和37.93%;试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IHA法)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试区野粪虫卵阳性率分别为2.70%和36.54%,2003年以后未查见阳性野粪;移民建镇后试区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56.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79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左室功能。结果: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5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因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274例。根据是否并发心包积液将患者分成两组:心包积液组(55例)和无心包积液组(219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 结果 ①基础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其他包括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②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相关事项和其他资料:心包积液组患者发病至入院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时间长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者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PCI术后TIMI血流为2级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3级比例低于无心包积液组(均 P < 0.01),血栓抽吸和使用糖蛋白Ⅱb /Ⅲa 受体抑制剂( GPI) 比例低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 P < 0.05),梗死相关血管为LAD的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平均住院天数长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1),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严重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5);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和梗死相关血管为LCX无统计学差异。③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心包积液组发生严重心衰的比例和因心源性再住院率高于无心包积液组( P < 0.05),其他包括恶性心律失常、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非致死性再发心梗、梗死后心绞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④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再灌注治疗时间、使用GPI、血栓抽吸、CK-MB峰值及PCI术后TIMI血流是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是年龄、再灌注治疗时间、CK-MB峰值、使用GPI、血栓抽吸及PCI术后TIMI血流(前3项正相关,后3项负相关)。并发心包积液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58.
目的了解马钢公司建厂以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指导今后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马钢公司52年(1958~2010年)来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将诊断时间、接尘工龄、病程、死亡时间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钢尘肺病年均检出率为0.70%,井下各工种占76.54%,平均接尘工龄16.95年,矿山凿岩工接尘工龄最短为13.5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9.97岁,平均发病年龄随诊断年份的推移逐渐增大的趋势;合并结核发生率为27.30%。结论贯彻防尘"八字"方针,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和接尘人员的健康监护,是减少尘肺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9.
背景:目前听骨链重建仍是治疗传导性聋的重要方法,多种生物材料被应用于听骨链重建,但都忽略了听骨植入后的血液供应,更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骨组织。目的:观察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植入豚鼠听泡内的血管化效果。方法:取豚鼠60只制作听泡内壁黏膜缺损创面,随机分组,实验组听泡内植入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的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对照组植入Ⅰ型胶原修饰的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空白对照组植入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植入后1,2,3,4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情况,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支架内血管生成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支架内新骨生成。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植入1周后内皮细胞大量生长,血管管腔形成,3周时达血管生长高峰并可见微孔间交通支形成;另两组2周时可见血管管腔形成,但无微孔间交通支形成,且实验组各时间段血管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3组支架表面及微孔内细胞黏附生长,形态基本一致。植入4周时实验组支架内成骨较其他两组明显。表明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混合Ⅰ型胶原修饰的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在豚鼠中耳环境中能够有效实现血管化,促进支架内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860.
目的探讨PSA指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PSA诊断价值缺陷的潜在原因。方法对238名1194岁年龄段的马鞍山地区健康男性统一检测PSA指标,并剔除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过高(4 ng/ml以上)的可疑癌患者数据(17名,7.15%)。按每10岁一组分为8组,分别统计分析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等指标均值和95%可信区间,绘制与年龄相关的3条PSA曲线并分析曲线特征。结果随年龄增长,tPSA和fPSA均逐渐增大,与年龄成正比(P<0.001),而%fPSA与年龄不成正比(P>0.05)。70岁之前,tPSA曲线有2个快速上升区,分别为094岁年龄段的马鞍山地区健康男性统一检测PSA指标,并剔除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过高(4 ng/ml以上)的可疑癌患者数据(17名,7.15%)。按每10岁一组分为8组,分别统计分析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等指标均值和95%可信区间,绘制与年龄相关的3条PSA曲线并分析曲线特征。结果随年龄增长,tPSA和fPSA均逐渐增大,与年龄成正比(P<0.001),而%fPSA与年龄不成正比(P>0.05)。70岁之前,tPSA曲线有2个快速上升区,分别为019岁(019岁(00.9 ng/ml,年均增速为0.045 ng/ml)和600.9 ng/ml,年均增速为0.045 ng/ml)和6069岁(1.1369岁(1.131.39 ng/ml,年均增速为0.02 ng/ml)。在201.39 ng/ml,年均增速为0.02 ng/ml)。在2059岁的40年中,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006 ng/ml(0.959岁的40年中,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006 ng/ml(0.91.13 ng/ml)。70岁以后,tPSA出现负增长,曲线呈下降趋势,701.13 ng/ml)。70岁以后,tPSA出现负增长,曲线呈下降趋势,7079岁为终生最高峰(tPSA=1.39 ng/ml)。以40岁(tPSA=1.00 ng/ml)为临界点,tPSA曲线可分为40岁前后两个阶段和三个区间(079岁为终生最高峰(tPSA=1.39 ng/ml)。以40岁(tPSA=1.00 ng/ml)为临界点,tPSA曲线可分为40岁前后两个阶段和三个区间(039岁快速增长期、4039岁快速增长期、4069岁缓慢增长期和70岁以后衰退期)。与tPSA不同,70岁以后fPSA仍继续上升,并在8069岁缓慢增长期和70岁以后衰退期)。与tPSA不同,70岁以后fPSA仍继续上升,并在8089岁达最高峰(fPSA=0.46 ng/ml)。%fPSA曲线在10岁之前快速上升到0.57,10岁以后%fPSA曲线总体呈现负增长,曲线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并在5089岁达最高峰(fPSA=0.46 ng/ml)。%fPSA曲线在10岁之前快速上升到0.57,10岁以后%fPSA曲线总体呈现负增长,曲线呈逐渐缓慢下降趋势,并在5059岁为最低(%fPSA=0.37)。结论 tPSA、fPSA和%fPSA肿瘤标记物不仅与年龄关系极为密切,且在男性终生各年龄段各具不同的动态变化特点,在中老年阶段更显迥异,尤其tPSA是三者中最易受年龄因素干扰的指标。因此,年龄也可能是导致PSA临床诊断价值和敏感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