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8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观察补肾活骨法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口服骨蚀汤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国际公认的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7%,治疗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蚀汤配合体外冲击波能较好的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健脾利湿针推法对痰湿体质肥胖患者量化积分及肥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健脾利湿针推法治疗痰湿体质肥胖患者2个月。观察各组痰湿体质患者特征计量化积分、减肥疗效及肥胖指标的变化。结果:针推组减肥疗效、痰湿量化积分及减肥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针刺组、推拿组(P〈0.05)和中药组(P〈0.01)。结论:健脾利湿针推法使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积累同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3.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佳丽  丛慧芳  宋元元  宋艳杰 《医学综述》2009,15(15):2348-2351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在本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概况及进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反复增量柯萨奇病毒B3m(CVB3m)感染对小鼠心肌的影响,建立病毒性心肌病动物模型.方法 80只3~4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心肌病组、单次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于首次感染病毒后第120 d处死小鼠,应用阻抗微分法测定心输出量,病理及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心肌病理损伤和胶原系统改变,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相似文献   
35.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Z  Zhang BF  Shang LX  Wang LN  Wang YL  Chen J  Jiang SS 《中国针灸》2011,31(7):613-616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血糖控制理想情况下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每组30例.电针加穴注组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电针穴取公孙透泉中、涌泉透太冲为主,穴位注射取三阴交;穴注组采用单纯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尺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尺神经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穴注组(P<0.05,P<0.01);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穴注组(14.36±1.88 vs 26.58±3.52,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亦低于穴注组(12.86±4.28 vs 17.89±4.35,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弥可保,能够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相似文献   
36.
已故黑龙江名医王维昌主任医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并在古人的用法上有所发挥。选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痛经、小建中汤治疗慢性盆腔炎、胶艾汤治疗先兆流产等验案并加以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和思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中成药更年安片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76%,对照组为69.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正>耳部望诊是临床医师很容易忽略的一种望诊方式,是一项根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望诊内容。笔者通过对先秦时期涉及耳部望诊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进而阐明耳部望诊最初是在《内经》时期被提出,其望诊的核心内容为望耳的色泽、望耳的形态、望耳部血脉情况、望耳的位置情况进而应用于临床诊疗疾病。1望耳的色泽用耳廓的颜色状况、光泽程度作为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出现在《灵枢经》相应的篇幅中。《灵枢·卫气失常》:"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CT征象中的病灶直径大于10 cm,分叶征,病灶边缘不光滑,纵膈脂肪线消失,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及病灶高强化程度与胸腺瘤组织PCNA及MMP-2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0.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常用治疗方 法,并对高频应用方法针刺(高频腧穴、腧穴归经、腧穴关联规则、腧穴聚类)、耳穴压豆(高频耳穴、穴位关联规则)、头 穴丛刺高频分区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90篇,涉及270条针刺处方;其中针刺法腧穴统计184个,应用总频次 1 906次,高频应用腧穴依次为百会、太冲、风池、合谷、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三里、印堂、四神聪;高频经脉为督 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分析得出3组穴位强关联规则和5个聚类。耳穴压豆穴位29个,应用总频次206次,高频应用耳穴依次为神门、 肝、心、皮质下、肾;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得出4组穴位强关联规则。应用头穴丛刺分区共涉及14区,其中高频 分区为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舞蹈震颤控制区。【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以其病机(肝亢、肾亏、脾虚、痰扰等)及 抽动部位,进行选穴配伍,多选用阳经经穴,这与风邪的性质及其治病特点相关。儿童抽动障碍与情志障碍息息相关,故 针刺、耳穴均重视疏肝、清心之法,调畅情志。头穴丛刺多采用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舞蹈震颤控制区进行抽动障碍的治 疗。耳穴压豆与头穴丛刺,对于儿童来说,痛苦小,治法作用时间长,不易出现弯针、断针等危险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