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评估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基因型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复旦大学中山医院2020年1-12月耐厄他培南或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190株肠杆菌目细菌,分别用mCIM/eCIM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CRE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型别,同时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和PCR比较,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98.16%,特异性为100.00%;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mCIM/eCIM检测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5.70%,特异性为100.00%;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灵敏度93.10%,特异性为100.00%,但eCIM试验无法检测同时产A和B类酶的菌株。结论 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和mCIM/eCIM方法检测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操作性更强,并能区分同时产A和B类碳青霉烯酶的菌株,但测试成本较mCIM/eCIM高。因此不同层级的微生物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包括成本、人员、场地和设备等客观因素,选择性地常规开展CRE的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调查医院内不同水环境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现状。方法 使用mSuper CARBA显色平板(含美罗培南4μg/ml)对医院门诊区域、普通病房、行政楼和重症监护室的洗手池、拖把清洗和废液倾倒处水槽孔进行采样,培养48 h后使用MALDI-TOF质谱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同时使用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滴法对所采水环境样本进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_(KPC)、bla_(NDM)、bla_(OXA-23)、bla_(OXA-48)鉴定。结果共采集71个水环境样本,49个占69.01%样本培养出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检出率最高为43.66%(31/71),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5.49%(11/71);39份水环境样本可鉴定出至少1种耐药基因,其中bla_(NDM)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耐药基因(P=0.001),9份细菌培养阴性样本可鉴定出bla_(KPC)或bla_(NDM)耐药基因。结论 医院水环境中广泛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重症监护室(ICU)和普遍病房水环境bla_(NDM)耐药基因污染严重,可能成为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来源,今后应加强对此类环境的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乳腺癌胚系BRCA 1/2基因变异(germline BRCA 1/2 mutation,gBRCAm)类型和分布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对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4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gBRCAm检测。收集到其中94例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gBRCAm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发生gBRCAm频率为12.3%。乳腺癌患者变异检出率显著高于公共数据库的报道(P=0.023)。94.4%的变异发生于外显子,5.6%发生于内含子的剪接区。移码变异、无义变异、大片段重排、剪接突变和同义突变分别占61.1%、16.7%、11.1%、5.5%和5.5%,其中1例为未报道的新变异位点。gBRCAm与乳腺癌发病年龄(P<0.001)、肿瘤家族史(P=0.008)、双侧乳腺癌(P=0.001)和三阴型乳腺癌(P=0.025)有关。在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携带胚系BRCA 2基因变异显著多于BRCA 1基因(P=0.041和P=0.026)。结论 乳腺癌患者携带的gBRCAm多为移码突变,位于重要的基因功能区和结构域上,且早发、肿瘤家族史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多携带gBRCAm。  相似文献   
54.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国际专家委员会正式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A1c (glycohemoglobin A1c,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之一[1].自此,沿用多年的以血糖浓度为主要标准的糖尿病诊断模式发生了重要改变.HbA1c不仅作为判断血糖控制情况的疗效评价指标,也在糖尿病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HbA1c的检测结果一致性日益为临床所重视[3-4].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CD1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的变化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32只模型大鼠分别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处死,以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分离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心肌损害的病理解剖评定.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CD14和VCAM-1的含量.结果.①不同时间点被处死的32只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感染时间越长,心肌损害程度越重.②脓毒症大鼠外周血清 cTnI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F=647.63,P<0.05).③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CD14和VCAM-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F=427.87,P<0.05;F=709.30,P﹤0.05).④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CD14和VCAM-1的含量与外周血清 cTnI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CD14和VCAM-1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含量增加,并与心肌炎症损害的程度有关,可能参与了脓毒症心肌损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6.
周琰  宋斌斌  郑晓虹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2011,26(12):845-849
目的 评价Roche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HIV抗原抗体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 收集包括健康献血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和高危人群在内的血清样本1 327例.购买美国BBI公司的7套HIV血清转换盘共计51份血清样本.采用Roche cobas e411(架式系统)电化学全自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2 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0%)、肺炎克雷伯菌(12.O%)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4%)、鲍曼不动杆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13.8%);引起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和铜绿假单胞菌(9.2%).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80%的药物包括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9.3%~100%)、亚胺培南(98.5%~100%)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3.8%~95.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12.4%~44.9%.对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99.2%-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96.6%-100%.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阿米卡星(82.8%~96.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4%~93.1%)、头孢吡肟(69.O%~8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2.6%~75.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55.2%-82.8%.多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4.O%.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最高(93.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为75.1%).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6.2%),其次为替加环素(92.1%)、亚胺培南(59.4%)、米诺环素(59.4%)和美罗培南(5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发生率为64.5%,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巾MRSCoN的发生率为82.8%.所有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均敏感.本次监测中发现9株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VRE发生率为4.3%.结论 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体现出高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达92.1%;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院内革兰阳性球菌保持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8.
背景与目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o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lA1)是伊立替康代谢关键酶,其活性受基因多态性影响显著。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2013年4月—201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60例。抽提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分别采用STR方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对其中82例化疗方案中含伊立替康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TG1A1*28(启动子TATA盒区域TA重复次数)野生型TA6/6124例(77.5%);杂合子TA6/7 33例(20.5%);纯合子TA7/7 3例(2.0%)。UGT1A1*6位点(211G>A)野生型GG 105例(65.6%),杂合子GA 48例(30.0%);纯合子AA 7例(4.4%)。82例化疗方案中含伊立替康的结直肠癌患者中,*28基因型(TA6/7和TA7/7)显著增加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58.3% vs 0.0%,P<0.001),并增加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76.0% vs 45.6%,P<0.001);*6基因型(GA和AA)、年龄、性别、化疗方案和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接受伊立替康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位点多态性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风险,可预测伊立替康引起的骨髓抑制性不良反应,辅助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3种敏感cTnI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并观察比较临床应用,为实验室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表面健康人群(474名)及急诊胸痛入院患者(112例)血清,评价雅培、贝克曼-库尔特和强生3种敏感cTnI检测方法的功能灵敏度(CV=10%),建立相应的参考范围,根据Apple提出的评判模式对3种系统的分析性能进行比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评估不同检测方法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实验室自建参考范围进行验证.结果 雅培、贝克曼-库尔特和强生检测方法CV=10%和表面健康人群第99百分位值分别为0.030μg/L和0.021 μg/L、0.04 μg/L和0.02μg/L以及0.013 μg/L和0.026μg/L.胸痛入院患者入院即刻样本ROC曲线分析显示,雅培、贝克曼-库尔特和强生检测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909和0.910,对任两种检测方法比较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18,Z2=1.21,Z3=0.026,P值均>0.05);入院即刻样本的AMI诊断性能比较中,使用实验室自建和厂商声明为判断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雅培、贝克曼-库尔特和强生Kappa值分别为1.000、0.730、0.893,P值均<0.01).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3种敏感cTnI检测方法中有两种方法的分析性能达到"临床可接受"水平,一种达到了"导则可接受"水平.3种方法均能检测到部分表面健康人血中的cTnI,方法间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临床应用的诊断特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hs-cTnT在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147例确诊AMI患者(其中122例为NSTEMI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con-cTnT检出阳性率.检测481例胸痛患者入院5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和入院后4、12、20和28 h)血清样本的hs-cTnT、con-cTnT、CKMB mass和MYO浓度,比较确诊AMI患者各指标不同时间点的检出阳性率.依据ROC曲线分析比较各心脏标志物对AMI的诊断特性.动态监测比较AMI组、非AMI心脏疾病组、AMI相关高危疾病组和表面健康对照组入院4 h内hs-cTnT浓度变化率.结果 确诊AMI和NSTEMI患者人院即刻hs-cTnT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1.0%,明显高于con-cTnT的61.9%和60.6%(x2值分别为23.08、18.64,P均<0.01).人院各时间点不同指标(hs-cTnT、con-cTnT、CKMB mass和MYO)检测中,hs-cTnT检出阳性率最高为100%(入院4 h后),con-cTnT最高为99.2%(入院12 h后),CKMB mass最高为92.1%(入院12 h后),MYO最高为74%(人院4 h后).hs-cTnT、con-cTnT、CKMB mass和MYO入院即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5、0.851、0.827和0.769,hs-cTnT与con-cTnT、CKMB mass和MYO之间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13,Z2=4.46,Z3=5.62,P均<0.05).动态监测AMI组变化率与其他3组变化率分别为203.03%(25.00%~2036.40%)、0.00%(-3.48%~5.21%)、0.00%(-1.17%~2.00%)、-1.97%(-3.83%~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09,P<0.01).结论 相比con-cTnT,hs-cTnT检测能够为AMI的更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减少NSTEMI患者的误诊或漏诊.单点hs-cTnT判断值结合动态监测变化明显优于仅仅使用单点判断值,hs-cTnT判断值结合动态监测变化的诊断特性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判断值,有助于鉴别诊断因hs-cTnT检测灵敏度提高而增多的疑似AMI患者.由于具有良好的诊断特性,hs-cTnT检测可能使一些"早期标志物"的应用空问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