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MRI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常规超声及MRI监测乳腺癌NAC前后肿瘤最大径变化.结果 超声与MRI评价病理完全缓解特异性均为94.3%、敏感性分别为52.5%和47.6%、准确性分别为46.7%和41.9%.结论 超声与MRI依据RECIST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2.
双源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非侵入性双源CT观察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尿酸盐结晶,以探索临床诊断痛风或鉴别诊断其他关节疾病。方法 选择近2周发作过单关节肿或(和)痛患者17例,均行病变关节双源CT检查。部分患者在B超下穿刺取关节液镜检。结果 13例痛风患者发现33处有尿酸盐结晶,最常沉积的关节部位为双侧足趾关节(7/33)、近端指关节(5/33)、远端指间关节周围(4/33)、跖关节(4/33)、胫骨下端(3/33)。发现尿酸盐结晶易沉积在近关节骨表面,肌肉、韧带等关节周边软组织。关节肿痛部位与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一致。尿酸盐结晶大小可以测量。结论 双源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为无创检测手段。在鉴别诊断不明原因单关节肿痛方面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金属内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门静脉支架置入联合适型放射治疗组(A组)10例,门静脉支架置入和经动脉化疗柃塞组(B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随访4、6、12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和3、6、12个月的生存率.肝功能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支架通畅率曲线和生存率曲线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建成门静脉通路,并通过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分支路径成功置放支架,门静脉狭窄均得到开通.患者均未发生腹腔出血,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肠胀气等症状,通过对症处理均在l周内缓解.A组患者均完成治疗,Ⅰ~Ⅱ度胃肠反应3例,Ⅰ~Ⅱ度骨髓抑制2例,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A组患者的4、6、12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70%、30%,B组分别为50%,25%.16.7%,两组的通畅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A组患者的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80%、30%,B组分别为91.7%、41.7%,16.7%,对两组的生存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 结论采用支架置入并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且对肝脏的损害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单发肺炎实变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右肺中叶5例,下叶2例,左肺上叶1例,下叶3例;大叶性实变7例,节段性实变3例,非节段性实变1例;2例病灶边缘模糊,类似于炎症,6例边缘模糊程度介于炎症与肺癌之间,3例边缘相对清楚;同邻近胸大肌密度相比较,9例病灶呈略低密度,2例与胸大肌密度接近,CT值39.6~53.3 Hu,平均42.5 Hu;11例病灶内部均未见明显坏死、囊变,9例病灶内见形态及走行相对正常的“空气支气管征”,其中3例内部同时伴有小囊腔;7例CT增强检查,均呈轻~中度较均匀强化,CT值50.5~85.7 Hu,平均66.1 Hu;5例病灶内见“血管漂浮征”;11例病灶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2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2例伴有纵隔内淋巴结肿大。结论单发肺炎实变型肺MALT淋巴瘤CT上往往表现为肿瘤样的实变、炎症样模糊边缘,多轻、中度较均匀强化,内部常有固有结构的残留,部分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血管漂浮征”。MSCT对该肿瘤的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对气管支气管胸膜瘘(BP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造影证实的BPF患者行MSCT扫描后进行容积再现(VR)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并与横轴位图像比较,探讨不同重建方法在BPF诊断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MPR能清晰显示瘘口,准确测量瘘口大小,气管、支气管直径、病变至气管隆突距离;VR可立体显示残端形态及周围解剖结构。结论:MSCT横轴位结合MPR和VR不仅可明确BPF诊断,并且测量及定位准确,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成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17例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病例,其中诊断冠状动脉瘘66例.综合多种后处理图像,记录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瘘口、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及狭窄.其中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的异同.结果 66例冠状动脉瘘中,起源于双侧冠状动脉21例,左冠状动脉26例,右冠状动脉19例;而瘘口在肺动脉41例,左心房10例,右心房8例,左心室4例,冠状静脉2例,右心室1例.1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瘘管起源和瘘口部位均与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一致.31例冠状动脉瘘同时伴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其中狭窄程度≥50%者7例.结论 双侧冠状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瘘并不少见,且瘘口在肺动脉者最多.CT血管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术前信息.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d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feature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Methods Sixty-six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were diagnosed out of 12 717 patients underwent the coronary artery multiple detector CTA examination. The origin and drainage sit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and the plaque and 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ere observed by post-processing analysis on various images.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14 out of 66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patients. Results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arose from bilateral coronary artery system in 21 cases, from left coronary artery in 26 cases and from right coronary artery in 19 cases. The majority o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entered into pulmonary artery (41 cases). The rest drainage sites included left atrium (10 cases), right atrium (8 cases),left ventricle (4 cases), coronary sinus (2 cases) and right ventricle (1 case). The findings of CTA and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were consistent in 14 patients with DSA examination. Coronary artery plagues were evidenced in 31 cases and stenosis was greater than 50% in 7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patients. Conclusions Multiple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are not rare, and pulmonary artery is the most frequent drainage site. When suspecting the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coronary artery CTA can be the first choice of diagnose. CTA can supply adequate information for therapy.  相似文献   
27.
双能X线吸收法对体脂测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法测量体脂分布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名受试者应用体重测量仪测定法逐一测量简易体脂参数: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标准,区分为肥胖者52名,非肥胖者33名;参照2005年代谢综合征全球统一定义中国人中心性肥胖的切点,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腰围≥90 cm(男性),腰围≥80 cm(女性),区分为腹型肥胖者47名,非腹型肥胖者38名.同时利用DEXA法记录体重、各部位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脂肪比例、腰臀部脂肪比;比较DEXA法和体重测量仪测定法测得的人体体重差异,分别比较体重指数与全身脂肪比例对肥胖检出的一致性,腰围与腰臀部脂肪比对腹型肥胖检出的一致性,并将男、女两者的腰臀部脂肪比与简易体脂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应用两种方法分别对85名受试者进行体重测量,DEXA法测得的结果为(69.07±13.05)kg,体重测量仪测得的结果为(70.24±13.22)kg,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脂肪比例用于男、女性肥胖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33%、86.36%,特异性分别为100%、81.82%;腰臀部脂肪比用于男、女性腹型肥胖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08%、85.72%,特异性分别为73.33%、78.26%;男性的腰臀比、女性的腰围与腰臀部脂肪比相关系数最高.结论:DEXA技术可用于测定体脂含量及分布,全身脂肪比例判断肥胖症的切点男性为27.97%,女性为34.27%,腰臀部脂肪比判断腹型肥胖的切点男性为0.64,女性为0.49;男性测量腰臀比、女性测量腰围均能更好的预测腰臀部脂肪比.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CST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计算出rFA和rMD.所有患者于DTI检查前2h及发病后3个月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运动功能指数(MI)和修正的Rankin评分(mRS).结果:与健侧相比,病侧CST在第1周未见有明显的FA值与MD值的改变(t=-1.759,P=0.12;t=-1.475,P=0.18),而第2周FA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t=-3.725,P=0.007),但MD值变化不明显(t=-1.891,P=0.10).脑梗死第2周的rFA与DTI检查时的NIHSS和MI无相关性,而与梗死后3个月的NIHSS和mRS呈负相关(r=-0.756,P=0.030;r=-0.741,P=0.035),与MI呈正相关(r=0.731,P=0.040).结论:脑梗死第2周CST的FA值变化有助于预测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正常人肾脏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和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定量参数指标特点.方法:对27名健康志愿者行肾脏IVIM和DKI检查,通过后处理分析,获得双肾皮髓质IVIM相关参数ADC、Dffast、Dslow、fp以及DKI相关参数MD、MK的测量值.分析同一测量者前后2次测得数据的一致性,比较正常肾脏左右侧以及同侧肾脏不同部位IVIM、DKI各参数间的差异,比较正常肾脏皮质、髓质各参数均值间的差异.结果:IVIM序列的ADC值、Dslow值、fp值和DKI序列的MD值、MK值前后两次测量总体一致性较好,Dfast值一致性一般;IVIM、DKI各参数测量值在双侧肾脏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58~0.954),同侧肾脏皮髓质不同部位各参数测量值间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171~0.995);正常肾脏皮质ADC值、Dslow值高于髓质(t=7.072,P<0.05;t=10.057,P<0.05),皮髓质Dfast值、fp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脏皮质MD值高于髓质(t=10.268,P<0.05),髓质MK值高于肾皮质(t=-10.228,P<0.05).结论:正常肾脏IVIM和DKI成像能显示皮髓质间差异,反映肾脏生理功能,提示在评估肾脏疾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整体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3例罕见的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岁、46岁和68岁.3例患者均进行了彩超及CT影像学检查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总结MESTK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示单侧肾脏直径约3.5~9 em的囊实性占位,增强CT检查病灶强化不均匀,可见明显强化的实质成分或分隔.3例患者分别于全麻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右肾切除术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肿瘤大体观呈复杂囊实性或多房囊性;镜下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到上皮成分及间叶成分,上皮形成腺样结构,部分伴囊性扩张,间质中可见平滑肌成分或向平滑肌方向分化;免疫组化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le actin,SMA)、结蛋白(Desm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2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病理诊断为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术后分别随访2~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男性罕见,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