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利塞膦酸钠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名受试者随机等分入利塞膦酸钠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A组给予利塞膦酸钠胶囊+碳酸钙D3咀嚼片,B组给予安慰剂+碳酸钙D3咀嚼片,整个试验疗程为12个月。在治疗前、用药后6月末及12月末随访,通过对腰椎2~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髋部BMD的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肌酐(urine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Ⅰ/creatine,NTX/Cr)的检测,对有效性进行评估;在治疗前、3月末、6月末和12月末随访,通过对一般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观察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腰椎2~4BMD变化率A组增高8.28%±13.79%,B组增高4.09%±14.6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髋部BMD变化率A组增高8.49%±15.58%,B组增高6.84%±18.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OCNA组下降2.94±4.73ng/ml,B组下降0.53±3.90n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尿NTX/CrA组下降9.38±65.93nMBCE/mMCR,B组升高3.59±59.86nMBCE/mMC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A组发生新骨折8例,发生率7.84%;B组6例,发生率5.76%,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利塞膦酸钠胶囊能够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不良反应少,用于防治PMO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Th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 30例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患者术前给予氯诺昔康8mg.手术后PCA泵以氯诺昔康和吗啡镇痛;Ⅱ组仪在术后经PCA泵给予吗啡镇痛.分别于术前(T_0)、术毕(T_1)、术后24 h(T_2)、72 h(T_3)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 与T_0,时比较,Ⅱ组T_1、T_2时Cor升高.I组Cor仅在T_1时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I组T_1、T_2时Cor明显降低(P<0.05).Ⅰ组T_2时IL-4低于T_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_3时IL-4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3时IFN-γ明显上升(P<0.05).Ⅰ组T_1、T_2时IFN-γ明显高于Ⅱ组(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3.时IFN-γ/IL-4均升高(P<0.05);Ⅰ组T_2时IFN-γ/IL-4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手术后Th1/Th2半衡的漂移程度.改善机体外科创伤后免疫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术中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功能以及肺毛细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中上段癌根治术患者20例,随机均分为PEEP组(P组)和常规通气组(C组).肿瘤切除后,C组恢复双肺间歇正压通气,P组在C组的基础上加用PEEP 5cm H2O.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手术结束时(T3)测定肺顺应性(C1)和动脉氧分压(PaO2);分别于T1、T2、术后2 h(T4)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CL下降,两组T2时PaO2下降,两组血浆vWF水平T2、T4时升高,sICAM-1水平T4时升高(P<0.05).T3时P组CL高于C组(P<0.05).T4时P组vWF水平低于C组(P<0.01).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PEEP 5 cm H2O对患者肺功能以及肺毛细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大脑状态指数(CSI)对监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变化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30例全麻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毕采用CSI监测麻醉深度.采用镇静/警觉(OAA/S)评分评估患者全麻后意识恢复程度,并记录不同OAA/S评分时所对应的CSI值.结果 CSI值与OAA/S评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 CSI可敏感地反映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全麻下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Ⅱ组于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次日晨8时(T4)4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结果麻醉前2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或悬吊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至T4时最高。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至T3时最高,Ⅱ组至T4时最高。组间比较,在T2时点,Ⅰ组的皮质醇和TNF-α水平高于Ⅱ组(P〈0.05),在T3时点,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 (T2)和插管后2 min (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每组各10例.20例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于麻醉后,以20 ml/kg的剂量和30 ml/(kg·h)的速率分别输入6%HES和LR.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在麻醉前(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T3)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BPI含量.结果 HES组术中出血量[(560±90)ml]、输血量[(200±100)ml]显著少于LR组[(810±110)ml与(600±200)ml,t分别为5.562和5.657,P均<0.001].HES组T2、T3时BPI浓度为(8.9±1.6)μg/L和(13.4±1.2)μg/L,显著高于麻醉前[(4.9±1.2)μg/L,P均<0.05)].LR组T2、T3时BPI浓度为(7.3±1.2)μg/L和(9.9±0.8)μg/L,明显高于麻醉前[(5.0±1.1)μg/L,P均<0.05],HES组T2、T3时BPI浓度明显高于LR组(t分别为2.530和7.674,P分别为0.021、0.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用羟乙基淀粉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不仅可以减少术中输血,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血浆BPI浓度,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胸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和E组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E组患者诱导前T8~9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不加肾上腺素)试验量,再注入利多卡因5~8 ml将阻滞平面调节到T4,以后每小时追加5~8 ml。于麻醉前30 min(T0)、手术90min(T1)、术后60min(T2)及术后1d(T3)、2d(T4)检测血糖(Glu)、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Glu明显升高(P0.05),T3时I组AR、G-6PD、CAT活性与MDA浓度明显升高,NO、GSH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I组比较,T3时E组Glu、AR、G-6PD、CAT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GSH-Px、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39.
概述 小胶质细胞在术后早期中枢炎症反应中担当主角.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炎症反应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枢炎症细胞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中枢有关受体或递质功能,从而影响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 目的 探讨TLR4在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中作用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内容 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综述:TLR4与小胶质细胞的关系、小胶质细胞与中枢炎症的关系、炎症和TLR4对认知的影响. 趋向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炎症反应中担当主角.TLR4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中起关键作用,但TLR4在小胶质细胞相关的中枢炎症反应和认知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新成员HSPA12A的组织分布和细胞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成年小鼠7种不同组织中HSPA12A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在成年、胚胎鼠神经元中具有表达。结果 (1)在成年小鼠心、肝、脾、肺、肾、脑、骨骼肌这7种组织中,脑组织的表达量是其他组织的至少10倍以上(P<0.01);(2)HSPA12A在胚胎时期的鼠皮层神经元中表达;(3)HSPA12A在成年鼠的皮层神经元中持续表达。结论 HSPA12A被首次证实在神经组织中表达最高,且从胚胎时期到成年鼠皮层神经元中均持续表达,提示HSPA12A可能在神经细胞的内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