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病变外科治疗的经典和非经典术式的适应证和前景,总结经验教训。方法:2003年至2006年在8例新术式的基础上,我们对2000年至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75例连续经典Bentall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或重建术的适应证原则,即瓣环直径<28mm且瓣叶无明显病变,计算其潜在的应用百分率。结果:75例Bentall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4.0%。4例改良Bentall术和4例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无手术和住院死亡,1例Yacoub术后第8个月因继发主动脉瓣返流而行2次瓣膜置换术。75例Bentall术中理论上适合进行瓣膜保留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者有18例(24.0%)。结论:经典Bentall术依然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和升主动脉扩张的标准术式,改良Bentall术理论上可能延长机械或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更适合儿童马方综合征患者;尽管Yacoub术和David术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复发的缺点,但是对主动脉瓣正常的根部病变是一种理想术式,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18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6~55岁,平均(24.4±8.5)岁,刀刺伤10例,车祸伤5例,枪伤3例;急诊入院9例,门诊入院9例。其中诊断创伤性室间隔缺损7例。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心脏外伤应尽快确定诊断,即刻手术,提高抢救成功率。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或瓣膜病变,如果不危及患者生命,可以择期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3.
右心室血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尸检中发生率0.0017%-0.27%,其中良性肿瘤占75%,而50%系黏液瘤,血管瘤仅占2.8%。1893年Uskoff首次报道心脏血管瘤,中英文文献报道不超过100例。现将我们发现的临床体征—外周性发绀及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室血管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后,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CABG的患者86例,其中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手术当日的患者38例(组1),停用3d的患者48例(组2),选择术前停用5 d以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组3)。比较三组的术中、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二次开胸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组1明显高于组2和组3[(867.63±215.72)vs.(426.08±135.35)vs.(275.00±85.23)mL,P〈0.05],组2虽然高于组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住院死亡、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CABG术前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当日会明显增加术后失血量,术前3 d停用较停用5 d以上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患者在急诊CABG前应该综合考虑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与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连续收治5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根据围术期发生ALI的情况分组:a组(10例):术前、术后均发生ALI;b组(17例):术前未发生ALI,但术后发生ALI;c组(32例):术前术后均未发生ALI。各组间结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因素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术前DD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均P>0.05。术后24 h、48 h DD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P<0.05,a组与b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D升高水平与PaO2/FiO2呈负相关性(γ=-0.032,P<0.001)。三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P<0.05;a组与b组P>0.05。术后有3例患者死亡,2例术后二次开胸探查,6例术后存在并发症,此11例术后均为ALI患者。结论:急性夹层围术期发生ALI的患者,有一个高的DD水平,且DD与PaO2/FiO2呈负相关性;术后发生ALI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正中开胸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术是一项低风险和高效的手术方式,而右前外小切口微创手术由于其创口小,效果好而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本文总结38例右前外小切口修补成人ASD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各类微创ASD患者3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8例,年龄平均(33.3±13.0)岁。手术操作特别关注以下几点:右前外小切口,长约4~6 cm,女性患者注意保护乳腺组织,预防膈神经损伤,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经胸阻断升主动脉。结果:患者中有21例为不停跳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平均(61.3±19.3)min;心脏停跳患者17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78.6±28.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45.0±26.1)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7±2.2)d,未输血率81.6%。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并发症,无膈神经损伤。术后1例患者由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大量渗血。出院超声检查无残余漏,对小切口美观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达73.68%,感到满意的有26.32%,无胸廓畸形和膈神经损伤。结论:右前外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治疗ASD,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因此,推荐作为ASD修补的标准方法,尤其是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数周,形成左心室室壁瘤(LVA)并结合程序刺激方法,建立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的非开胸动物模型。方法:中华实验小型猪7只,体质量(35±5)kg,运用PTCA球囊堵闭猪LAD形成AMI。存活猪在AMI后数周内行心室程序刺激诱发SMVT。术中及术后观察LAD、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改变,SMVT诱发、终止方式及SMVT周期变化。结果:5只猪证实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术后4 w对5只猪行程序刺激,诱发出11种SMVT,周长为(223.63±32.55)ms,且可被程序刺激和直流电复律终止。其中,7种SMVT为房室分离,4种SMVT为室房1:1逆传;8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3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演变过程与人体心肌梗死过程基本一致。结论:运用PTCA球囊堵闭LAD造成AMI后LVA形成,并通过程序刺激成功诱发SMVT。此种非开胸法建立室壁瘤相关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成功率高。研究结果提示,折返可能是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8.
心脏移植是公认的治疗晚期心衰的最有效方法,近些年,心室辅助装置也为治疗晚期心衰带来希望。目前,受到供体数量、花费较高及部分地区法律问题的限制,全世界每年心脏移植的例数仅在4000例左右。在美国胸外科学会1995年年会上,巴西Batista首次报告了运用部分左室切除术(PLV)(也称Batista术)治疗晚期心衰,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9.
原位心脏移植51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4月至2006年4月我们共完成51例原位心脏移植,现将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自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对12例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 Ross手术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 11例 ,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 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示主动脉瓣狭窄和 /或关闭不全 (中重度 ) ,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 Ross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 ,无并发症 ;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 VEDD)明显缩小 (P<0 .0 0 1)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0 .5 5± 0 .14 ,心功能 (NYHA) 级。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 ,随访 7天~ 8个月 ,心功能 ~ 级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功能良好。 结论 Ross手术是一种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