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0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20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553篇
内科学   663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041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科学   390篇
综合类   1577篇
预防医学   402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851篇
  57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病例简介患者,男,30岁,主因“持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20d”入院。患者20d前,感冒后出现头痛,为前额顶部持续性胀痛,服止痛片好转。当地按“鼻窦炎”给予青霉素抗炎治疗,症状无好转,头痛继续加重,呈爆炸样,难以忍受,活动后加重,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服止痛片无好转。  相似文献   
32.
目前脑卒中后的康复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康复治疗可以影响皮质重组,并对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功能性神经影像学  相似文献   
33.
超早期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氧(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为对象;以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容积为指标,对9和18h两种HBO方案超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时间缺血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HBO后神经功能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5d时梗死容积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织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超早期大剂量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过大剂量HBO可能加重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4.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07(TISC 2007)结束了,这个5000余名脑血管病相关医务工作者参加的大会,带给了我很多复杂深刻的感受和难以释怀的情愫。  相似文献   
35.
正本清源,回归血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清源是时下中国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原因说不清楚。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很多词语和概念在使用过程中被误用和扭曲了,以至于找不到原本的真意。社会如此,政治如此,学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冰片开放血-脑脊液屏障(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冰片组和脑膜炎组。经枕大池注入肺炎球菌悬液建立脑膜炎模型,以冰片作为开放BCB的制剂。以连续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后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中丙戊酸钠浓度变化作为判断BCB通透性的指标;硝酸镧示踪法观察脑组织表现作为BCB通透性的形态指标。给予脑膜炎动物头孢吡肟或冰片+头孢吡肟治疗,记录动物存亡情况;取脑脊液(CSF)进行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查。取脑组织作常规病理染色,以观察冰片开放BCB对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影响。结果 给药后对照组CSF中丙戊酸钠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冰片组CSF中丙戊酸钠浓度于给药后0.5h时即高于对照组并逐渐上升,至6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14h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无硝酸镧颗粒通过BCB,脑膜炎组硝酸镧颗粒分布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外,冰片组弥漫性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和轴突周围。给予头孢吡肟治疗后,脑膜炎+冰片组动物存活率(9/12,75%)明显高于脑膜炎组(6/18,66.7%)(P〈0.05),但两组间CSF细胞数及蛋白、葡萄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皮层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膜炎组可见脑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渗出和软化坏死灶,血管“套袖”现象明显,而脑膜炎+冰片组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渗出较少,无血管“套袖”现象,无明显坏死软化灶。结论 冰片确实能明显增加BCB的通透性并具有可逆性特点,抗生素联合冰片能改善实验性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5年开展82例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出现SAH,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为比较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与单纯分段诊刮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 2组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组 (A组 ) 3 1例 ;单纯分段诊刮组 (B组 ) 3 9例。比较 2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开腹手术时腹水细胞学的检查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性。A组诊断宫颈受累的准确率为 96.77% (3 0 / 3 1 ) ,假阳性率为 3 .2 3 % (1 / 3 1 ) ;B组分别为 79.49%(3 1 / 3 9) ,1 5 .3 8% (6/ 3 9)。 2组准确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A组细胞学阳性率为 6.45 % (2 / 3 1 ) ,B组为 1 4.2 9% (3 / 2 1 )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可提高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 ,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扩大手术范围 ,而且不增加腹腔内播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39.
1病例简介先证者,男性,57岁,因“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8年,加重伴尿失禁6个月”,收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走路向一侧偏,即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给予活血化淤等治疗,当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0.
高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Sandt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的临床概念是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 arterectomy,CEA)后的一个少见、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CEA后几小时至3周内,发生率为0.3%~2.0%。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颅内出血等。高灌注状态(hyperperfusion state)是由于颈动脉高度狭窄被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成倍增加超出脑组织的代谢需要所致,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