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儿童肥胖干预对策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儿童肥胖是一个日趋严重、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非常密切关系,肥胖导致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使人群健康水平下降.国外学者前瞻性研究表明,35%的超重儿童会在成年期发胖,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期发胖的患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低氧或亮氨酸干预对运动大鼠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低氧或亮氨酸干预时运动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的表达规律。方法:本研究分三个实验,采用8周龄SD大鼠进行跑台运动训练。实验一:大鼠分别进行急性耐力运动和4周耐力运动,在运动后按时间点(0 h、3 h和24 h)取材;实验二:大鼠分别进行低氧耐力运动和低氧力竭运动,在运动后即刻取材;实验三:大鼠分别进行补充亮氨酸后急性耐力运动和运动后补充亮氨酸的4周运动,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4 h取材。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肌中Sestrin2、AMPKα2、和P-AMPKα2的表达。结果:(1)实验一:急性耐力运动后即刻左心室肌中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激活水平与安静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4周耐力运动模型运动后各时间段左心室肌中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激活水平与安静组相比均无显著性改变;(2)实验二:低氧力竭运动组和常氧力竭运动组与安静组相比左心室肌中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激活水平显著升高(P<0.05);(3)实验三:补充亮氨酸急性耐力运动模型中急性耐力运动组与安静组相比,左心室肌中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激活水平都明显升高。而单纯补充亮氨酸组和补充亮氨酸急性运动组与安静组相比左心室肌中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激活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4周运动补充亮氨酸模型各组左心室肌中Sestrin2蛋白表达和AMPKα2激活水平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1)急性耐力运动可以一过性激活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而长期耐力训练对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没有显著影响,表现出对运动的适应性改变;(2)运动的负荷量与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的激活关系密切,而低氧干预对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不明显;(3)补充亮氨酸可抑制急性耐力运动对心肌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的刺激作用,而对4周耐力运动后补充亮氨酸的大鼠心肌的Sestrin2/AMPKα2信号通路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3.
延迟性肌肉疼痛(delayecl-onset musele soreness,DOMS)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它最大的特征即为延迟性,做离心运动时更加明显,常在运动后8-24h出现,24-48h时达到高峰~([1-3]).  相似文献   
24.
末端病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末端病是指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在骨上附着部分发生劳损性变性而引起的疾患,末端病的发病部位多发生在四肢关节部位,如常见的有网球肘、肩袖损伤、肌腱炎、跳跃膝、跟痛症等.  相似文献   
25.
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延迟件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ele soreness,DOMS)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它最大的特征即为延迟性,常在运动后8-24h出现,24-48h时达到高峰[1-3].  相似文献   
26.
全身振动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妇女进行16周的振动训练,研究振动刺激对绝经后妇女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1例50—63岁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Postural Equa平衡分析系统测量平衡能力等各项指标。实验组采用振动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振动方案为:频率30—45Hz、20min/次,3次/周,连续16周。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在实验后,在闭眼状态下,压力中心(COP)指标中的Y值、最大摆幅(ML)值、线形图面积(AREA)值都明显低于实验前,分别下降7.33mm、8.33mm、16.67mm(P<0.05);在睁眼状态下,其他各指标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指标COP、TL、ML和AREA也未见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16周的全身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明显改善绝经期妇女的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7.
衰弱是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多种系统失调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状态.衰弱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生活质量下降和对他人的依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生命科学数据库等查阅相关文献,将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衰弱的干预效果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老年衰弱的预防和逆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对平衡能力的单独及联合影响。方法 从北京市社区招募符合要求的绝经后女性332人,分为正常组238人、肌少症组27人、骨质疏松症组44人、肌少-骨质疏松症组23人。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的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诊断骨质疏松症,采用闭眼单脚站立时间(SST)评估静态平衡能力,通过定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动态平衡能力,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症与平衡不良之间的关系。结果 肌少症和肌少-骨质疏松症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与正常人静态和动态平衡不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和肌少-骨质疏松症是静态平衡不良(OR=5.747, 95% CI: 1.871~17.651, P=0.002;OR=6.989, 95% CI: 1.902~25.685, 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动态平衡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43, 95% CI: 2.671~17.535, P=0.000;OR=9.779, 95% CI: 3.317~28.836, P=0.000),且患有肌少-骨质疏松症者静态平衡不良和动态平衡不良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仅患有肌少症者;单独患有骨质疏松症对静态和动态平衡不良发生风险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患肌少症或肌少-骨质疏松症都会增加绝经后女性静态和动态平衡不良的发生风险;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对绝经后女性静态平衡不良和动态平衡不良的发生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12周有氧运动干预后超重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与大脑激活水平的改变。方法 2021年10月至12月选择昌平区某小学20例超重儿童,接受12周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采用Flanker任务测量抑制控制能力,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检测其执行任务期间的大脑激活水平。结果 超重儿童在Flanker任务上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任务类型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 > 9.277, P < 0.05),干预后,不一致任务正确率高于干预前(P < 0.05),反应时低于干预前(P < 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不一致任务激活了ch1、ch2、ch3、ch6、ch8通道(P < 0.05)。结论 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改善超重儿童的抑制控制功能,提升超重儿童在进行不一致任务期间的前额叶皮质激活。  相似文献   
30.
运动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将近年来有关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运动疗法促进康复,加速功能恢复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9和Embase-1980-10/2004-09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rthroplasty,permutation,knee,cinesiateics,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www.zglckf.com 2000—01/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关节成形术,置换,膝;运动疗法;康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及病例报告。并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1篇关于运动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应用的文章,其中10篇为手术前康复教育和训练,11篇为手术后康复治疗。资料综合:20个试验包括4171例患者,证明力量训练能够促进神经运动的相互联系及肌肉骨骼的完整性,持续被动运动可以防止术后黏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耐力训练有助于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疗法能够提高和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各种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