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索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持续输注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S组先静注1%的利多卡因1.5 mg/kg后,按丙泊酚2 mg/kg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2 mg/(kg·h)利多卡因泵注至检查结束;L组以同样的方法诱导,给予4 mg/(kg·h)利多卡因泵注至检查结束;对照组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利多卡因。分别于入室时(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和检查结束时(T4)记录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的不良事件、镜检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质量评分(OAA/S)。结果三组患者行肠镜检查时T1~T4时的MAP均明显低于T0(P<0.05);组内与T0相比,C组T1、T3、T4时及S、L组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组内与T1相比,C组T3时HR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S组、L组的注射痛、体动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S组、L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5 min及10 min时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L组苏醒5 min时术后镇痛评分要低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在无痛肠镜检查中能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且还能减少患者苏醒时间和术后疼痛,因此可安全、有效的应用在无痛肠镜检查中。  相似文献   
22.
<正>白血病是机体造血组织的一种恶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克隆增生,从而抑制了正常血细胞的制造,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脾、淋巴结,最终会使全身的组织器官被白血病细胞浸润[1]。白血病病因多种多样:蔬果农药残留、室内有害气体、接触放射性物质、食品防腐剂超标等,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进行性贫血、感染、骨和关节疼痛、皮肤紫癜、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3]。临床治疗白血病常用化学疗法,但由于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加上激素的使用以及机体  相似文献   
23.
急性CO中毒(ACOP)的临床表现多样,多导致神经系统病症。本文报道1例ACOP继发横纹肌溶解、下肢动静脉瘘的罕见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ACOP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晚期早产儿(LPI)早发型败血症合并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LPI患儿423例,发生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n=104),未发生患儿为对照组(n=319)。比较2组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治疗及转归、28 d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及低血压、脑白质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脑损伤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长均长于对照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NBNA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败血症LPI更易发生脑损伤,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和NBNA评分异常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5.
阮长龙  孙泽群 《江苏医药》2021,47(12):1250-1252
目的 分析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病理分级的危险因素.方法 绘制ROC曲线分析74例GI-NENs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白蛋白(Alb)水平对病理分级的预测效能,分别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I-NENs病理分级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58岁、NLR 1.68和Alb 42.9 g/L为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661和0.830.年龄>58岁、原发部位为上消化道、NLR>1.68和Alb≤42.9 g/L是影响GI-NENs病理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和治疗前NLR和Alb水平是GI-NENs病理分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恙虫病(TD)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t)感染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对Ot普遍易感。因对儿童TD关注不够,导致我国TD儿童患者误诊、误治发生率较高。本文对儿童TD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儿童TD的临床认知。TD特征性体征焦痂在儿童TD发生率为34.6%~70.5%,皮疹发生率仅为10%~20%,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儿童TD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高,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血小板减少、贫血、心肌炎发生率高,儿童高热伴多系统受累应怀疑TD。儿童TD病死率高达4.8%~12.2%,致死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儿童TD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登革热、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黑热病等相鉴别。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血液和(或)焦痂O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液Ot抗体IgM是TD病原学诊断的成熟技术,也有应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TD的报道。Ot为细胞内寄生菌,应用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和克拉霉素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全面分析,以探究巴瑞替尼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E),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共27个季度的巴瑞替尼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PRR)法,挖掘巴瑞替尼相关的ADE风险信号。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E报告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提取ADE报告7201690例,以巴瑞替尼为主要怀疑对象为6344例。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栓栓塞事件、感染、血脂异常、肿瘤、肝细胞损伤、疱疹病毒感染等。可能存在的新的风险信号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缺血性脑卒中、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胰腺炎等。结论巴瑞替尼在临床使用中,除了关注说明书中提及的不良事件外,还需加强监护,防范COVID-19、脑卒中、猝死等严重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使用改良的大收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方式治疗存在解剖学异常患儿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于十堰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髌骨脱位的儿童。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保守组给予手法复位支具外固定,手术组进行手术治疗。统计所有患儿的基本信息,随访2年,统计再次脱位率,末次随访对所有患儿进行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保守组有11例(55%)患儿复发脱位而手术组患儿仅有2例(10%)复发(P<0.05)。术后手术组的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明显好于保守组(P<0.05)。结论保留股骨止点的大收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在短期随访中髌骨稳定性良好。后续需进一步观察,明确其远期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吲哚布芬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使用TCC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血管通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吲哚布芬。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TCC使用寿命、拔管原因、导管功能不良情况、导管首次血栓形成时间、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随访结束PLT计数及凝血功能、抗PLT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TCC中位使用寿命为72周,治疗组为92周,两组患者TCC使用寿命生存曲线存在差异(χ2=22.98,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导管功能不良率降低2.601/1 000导管日,血栓形成导致导管功能不良率降低2.683/1 000导管日,导管首次血栓形成时间延长(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PLT计数及凝血功能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吲哚布芬通过预防和减少血液透析患者TCC血栓形成,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且无明显不良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在儿童隐匿性阴茎矫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患儿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C组麻醉诱导期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4μg·kg-1·min-1;A组和B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0和0.25 mg/kg,然后以艾司氯胺酮20 mg/h联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三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三组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评分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观察术后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拔管时间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短于A组(P<0.05),A组和B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P<0.01)。A组和B组麻醉诱导后心率、麻醉诱导后和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拔管即刻至拔管后20 min的PAED评分和FLACC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补救镇痛用药、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应用艾司氯胺酮0.50、0.25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